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诸葛亮(181-234)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76 道试题

1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殖,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明节奏:以下语句该用什么节奏读呢?请你为其划分恰当的朗读节奏。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划五处)
2.析字义:请参考表格中出示的字的释义,给句中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写到横线上。
文言词句字典中的释义列举恰当的解释
(1)以先帝遗德①明亮,光辉
②发扬光大
③光荣,荣耀
选择______
(2)付有司论其刑赏①合适
②似乎
③应该
选择_____
(3)性行淑①公正,公平
②普遍,全面
③权衡,比较
选择______

3.赏文本: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明确作品内涵,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列对话补充完整。
小语:从这两篇作品中,我都读到了浓浓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辛弃疾本梦想着“_____________________”,但生不逢时,只能空叹“可怜白发生”,何其不幸。(用原词语句回答)
小文:而诸葛亮受刘备三顾之恩,自此兢兢业业为蜀汉的江山殚精竭虑。出兵临别之际,他给后主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拳拳之心令人感动。(用自己的话回答)
4.谈感悟: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词。
(2)古人云:“法,国之权衡也,时之准绳也。”请结合原文,说说《出师表》中诸葛亮秉持怎样的法治原则?
昨日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青海省海东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甲】

偶成

(宋)朱熹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

炳烛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注】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丁】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臣闻   燕雀安知鸿鹄志哉
B.蒙始就学   去后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登轼望之   此臣所以报先帝忠陛下之职分也
D.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敢轻吾射(《卖油翁》)
2.下列句子中划横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孰   柳絮因风起(《咏雪》)
B.鲁肃过寻阳   徐公何能君也
C.平公曰:哉!”   陈康肃公射(《卖油翁》)
D.安有为人臣而其君乎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陈太丘与友期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②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4.《偶成》与《孙权劝学》《炳烛夜谈》一样,有着“劝学”的主题,不同之处在于,《孙权劝学》《炳烛夜谈》启示人们 ,而《偶成》更侧重于劝诫大家          ,诗中“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一句,更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体现了       
5.根据目的,说话人需要根据听话对象、场合讲究说话的策略方式方法。结合上面的材料说说孙权和诸葛亮二人的语言智慧。
2024-05-24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荣成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非宁静无以       致:
②险躁则不能             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4.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不断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2024-05-23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甘南县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素服仰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兵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及备殂殁,嗣子幼弱,事无巨细,亮皆专之。于是外连东吴,内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极,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评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忌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注释】①魏武帝:即曹操,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封。②仪轨:礼仪法度。③约:省减,简约。④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孙权,求援吴会       身:亲身,亲自
B.乘胜克捷,江南悉       平:平安,安定
C.犯法慢者虽亲必罚       殆:同“怠”,懈怠
D.邦域之内,畏而爱之       咸:全,都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少有逸群之才,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2)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3.诸葛亮备受后世推崇,请结合选文和教材内《出师表》内容,简述其备受推崇的原因。
2024-05-16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中考二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

1.下列语句,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罚臧否     陟:提拔、晋升B.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品质低劣,下流
C.年与时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D.险躁则不能       治:   修养、陶冶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臣卑鄙                    修身
B.苟全性命乱世                    未尝不叹息痛恨桓、灵也
C.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D.此诚危急存亡秋也             夫君子
3.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分别是诸葛亮对刘禅和儿子的劝诫。
B.甲、乙两文都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表达出了父辈对子辈的殷切希望。
C.甲文以记叙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
D.乙文是诸葛亮给儿子的家书,也是对其一生的总结。
4.翻译下面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024-05-13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诫子书》

【乙】

李存审出于寒微,尝戒诸子曰:“尔父少提一剑去乡里,四十年间,位极将相。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破骨出镞者凡百余。”因授以所出镞,命藏之,曰:“尔曾生于青梁,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诸子皆诺。

(《李存审戒子》)

【丙】

张友正自少学书,常居一小阁上,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有别馆,直三百万,尽鬻以买纸。其书笔迹高简,有晋宋人风味。

(选自宋代叶梦得《避暑录话》,有删改)

【注释】①镞zú:箭头。②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饭菜。③鬻:卖
1.解释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淫慢则不能          励:______
(2)于寒微                    出:______
(3)位将相                    极:______
2.选出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       
A.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B.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C.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D.其/间出万死获一/生者非一
3.翻译句子。
(1)尔曹生于膏粱,当知尔父起家如此也。
(2)杜门不治他事,积三十年不辍。
4.说说你对甲文中“学须静也”这句话的理解。
5.有人为子孙留下丰厚家财,李存审却把自己身上所中的百余箭头留给孩子。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024-05-1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沧州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     )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     )?

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①盖:如果。②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③伎俩:这里指不务正业。④乡党:乡里、家乡的人。⑤无忝(tiǎn):不要辱没。⑥所生:生身父母。⑦受之:朱熹长子朱塾,字受之。
1.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闻达于诸侯”是倒装句,“不求闻达于诸侯”就是“不求于诸侯闻达”的意思。
B.“苟全性命于乱世”的“苟”和“苟富贵,无相忘”的“苟”,意思相同。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崩”指的是帝王之死,“不待远离膝下” 中的“膝下”借指父母。
D.“在家足可读书作文”中的“作文”是古今异义词在文中指写文章,现在指的是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
2.在【乙】文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则   B.则   C.即     D.即       
3.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4.借助下面的文言知识资料卡,把【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于俗务,不得专意。
【文言知识资料卡】

遣:派遣;打发,让……排遣,消遣。汩:搅乱,扰乱;疏通       没,沉下

5.【乙】文作者畅想儿子学成后有所作为,【甲】文作者却追述自己二十一年来的经历。请说说诸葛亮自述本志的用意。(简要概括两点即可)。
2024-05-0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愿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枢、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节边)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以先帝遗德(      )   (2)性行淑均(      )   (3)罚威否(      )
2.把文中面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乙】

蒋琬,字公玦,零陵湘乡人也。亮,以琬为尚书令。东曹掾杨戏素性简略,琬与言论,不应答。或欲构戏于琬曰:“公与戏语而不见应,戏之慢上,不亦甚乎!” 琥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面从后言,古人之所诚也。戏欲赞吾是耶,则非其本心,欲反吾言,则显吾之非,是以默然,是戏之快也。”又督农杨敏曾毁琥曰:“作事愦愦”,非及前人。”或以白琬,主者请推治敏,琬曰:“吾实不如前人,无可推也。”主者重据听不推,则乞问其惯愤之状。琥曰:“苟其不如则事不当理事不当理则愦愦矣。复何问邪?”后敏坐事系狱,众人犹惧其必死,琬心无适莫,得免重罪。其好恶存道,皆此也。

(陈寿《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节选)

【注释】①构:陷害。②愦愦:糊涂。③推:推究。④坐:因……获罪。⑤适莫:厚薄,即偏见。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亮,以琬为尚书令/获有所闻B.琬与言论,不应答/学而习之
C.非及前人/帝感其D.皆此也/佛印绝弥勒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苟 其 不 如 则 事 不 当 理 事 不 当 理 则 愦 愦 矣
5.【乙】文中的蒋琬为尚书令,【甲】文中诸葛亮为后主推荐的文臣中就有“尚书”蒋琬。从哪几件事可以看出蒋琬是一个“良实”之人?
2024-05-02更新 | 9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教育集团)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 )

【乙】

然巧言令色孔壬之人,能伺人主意所在而为倾邪者,此尧、舜之所畏,而孔子之所欲远也。如此人当知而远之,使不得亲近。然如此人亦有数。陛下博访于忠臣良士知其人如此则远而弗见;误而见之,以陛下之仁圣,以道揆之,以人参之,亦必知其如此;知其如此,则宜有所惩。如此则巧言令色孔壬之徒消,而正论不蔽于上。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节选自《唐宋八大家文钞 ·论馆职札子》 )

【注释】①巧言令色:巧言,花言巧语:令色,伪善谄媚的神情。②孔壬:大奸佞。③倾邪:这里指邪恶 不正的事情。④揆(kuí):衡量,度量。⑤参: 比较参验。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此皆             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
B.有所广             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C.以揆之             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
D.宜有所惩          有仙名 (《陋室铭》 )
2.把选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今欲广闻见,而使巧言令色孔壬之徒得志,乃所以自蔽。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断两处) 。
陛 下 博 访 于 忠 臣 良 士 知 其 人 如 此 则 远 而 弗 见
4.根据甲乙两文概括回答,君主应该如何对待贤臣和小人。
2024-05-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辽宁省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0 . 【甲】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选自李密《陈情表》,有删选)

【注释】①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②见背:弃我而死去。③舅夺母志:指舅父强行改变了李密母亲守节的志向。④祚(zuò):福分。⑤婴:纠缠。⑥乌鸟私情:相传乌鸦能反哺,所以常用来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孝养之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       
②由是感激______
③终兄弟______             
④保余年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用/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朗读停顿,划4处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4.读【乙】文第一段,概括作者幼年遭遇的三大不幸。每空4个字,不得摘抄原文。
第一大不幸:______;第二大不幸:______;第三大不幸:______
5.【甲】【乙】均为“表”,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一种特殊文体。以词达意,以语传情,二者均为上奏陈情的表,言辞都是极为恭敬恳切的,但又略有不同。其实《出师表》表达的诸葛亮的______思想,而《陈情表》则是更多侧重表达______思想。(分别用两个字表达)
2024-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黑龙江省大庆市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