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刘义庆(403-444)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7 道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 .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

【乙】

曹州于令仪者,市井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衣食。”于令仪如其言与之。既,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惭,卒为良民。乡里称君为善士。

(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元方入门不(      )
(2)既,复呼之(      )
2.给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B.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C.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D.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盗大惭,卒为良民。
4.上述两文中,陈元方和于令仪都在教育有过错的人,你更欣赏他俩中哪一位的做法?为什么?
2024-04-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2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谢奕作剡,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乃至过醉而未已。太傅时年七八岁著青布裤在兄膝边坐,谏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奕于是改容曰:“阿奴欲放邪?”遂遣去。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剡:shàn地名。②令:指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③醇酒:高度酒。④谏:规劝。⑤念:怜悯;同情。⑥容:面容;脸上的神色。⑦阿奴:对幼小者的爱称,这里是哥哥称呼弟弟。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俄而雪骤(         )   (2)可拟(         )
(3)而犹未 (         )(4)阿奴欲放(         )
2.翻译下面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
3.给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太 傅 时 年 七 八 岁 著 青 布 裤 在 兄 膝 边 坐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是指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
B.《咏雪》通过叙述家庭聚会中咏雪的始末,表现了谢道蕴的文学才华和聪明才智。
C.“有一老翁犯法,谢以醇酒罚之”,是指有一个老年男子触犯法令,谢奕就用高度数的酒罚他喝。
D.这两则故事都出自《世说新语》,编撰者是南朝宋刘义庆。写法上都善于从语言描写的角度刻画人物。
5.从甲乙两文,我们能看出谢太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024-03-30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学习《世说新语》二则时,同学们觉得“咏雪”这一生活细节反映了魏晋文人的内心情感和生活情趣,就此展开了讨论。请你一起参与。

【甲】

咏雪

南朝·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注释】①吴均:南朝史学家、文学家。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知识分子只能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②萦空:在空中萦绕、飘动。此处写雪花凌空盘旋之姿。③凝阶:凝结于台阶。

【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世说新语笺疏》)

【丙】

宋陈善《扪虱新话》卷三,云:“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起,此鹅毛雪也。然当时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相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未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谓,固未可优劣论也。”

余嘉锡在《世说新语笺疏》云:“二句虽各有谓,而风调自以道韫为优。”


【注释】①陈善是宋朝文学批评家,著有《扪虱新话》,共十五卷。本材料节选自其第三卷。②维:同“为”。③余嘉锡:中国近现代文献学家,文学史家。
【析义】
1.结合语境,参考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文言词语方法释义
俄而雪参考成语法:狂风(1)______
相思空何查阅词典法①动词,增加,增长;②副词,表示程度加深,相当于“更加”;③名词,好处;④形容词,有益的,与“害”相对。(2)______
(填序号)

【赏句】
2.小语认为谢道韫的诗句更好,而小文认为谢朗更好。请你结合乙文,参照小语的辩词,帮助小文给谢朗写一段辩词。
[示例]小语辩词:我认为谢道韫的更好。以柳絮喻雪,既点明了雪花飘舞的轻盈姿态,又预示着春天的即将到来,极富神韵。而谢朗的诗句没有诗意,缺乏美感。
小文辩词:______
3.小语想查寻资料来充实自己的辩词。请你从丙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简要说说陈善和余嘉锡二人各持怎样的观点?谁的观点更适合为小语的辩词做补充材料?
【融情】
4.对甲诗《咏雪》的赏析,下面四个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写微风轻轻摇动庭院之树,与次句的“细雪”相应,写出江南雪景柔美的特点。
B.“细雪下帘隙”中“下”字生动地表现了细雪随微风钻进帘隙的情景。
C.诗中三、四句运用拟人的手法,从动静两个角度表现了雪飞舞和落地后的情态。
D.诗人冬日于江南庭院中咏雪作诗,前六句写景咏物,后两句直抒胸臆。
5.按要求完成各题。
咏雪内心情感(1)结合甲诗,说说吴均借“咏雪”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生活情趣(2)乙文透露出古人怎样的家庭生活情趣?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024-03-2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1月月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4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二)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广义             儿女:子侄辈的人
B.未若柳絮风起             因:乘
C.陈太丘与友             期:日期
D.与人期行,相而去       委:丢下、舍弃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地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B.白雪\纷纷何\所似
C.未若\柳絮\因风起D.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交代了咏雪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B.谢道韫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比拟白雪飘飞的景象后,作者用“公大笑乐”四字勾画出谢安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
C.“未若柳絮因风起”传神的显示了谢道韫才思的敏捷,刻画出她的才女形象。
D.最后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4.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024-03-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荣县第一中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0.65) |

5 .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友   期:约定B.太丘舍               去: 到, 往
C.相而去   委:舍弃D.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相委          时习之
B.下车引            者不如好之者
C.去后          破琴绝弦
D.尊君在            匹夫可夺志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
B.本文主要通过神态和动作描写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告诉我们为人处世应该讲礼守信的道理。
C.文章用“期行、期日中、不至、舍去、乃至”等词把事情、时间、起因交代得清清楚楚。
D.文章的结尾“惭、下、引”三个动词,把友人知错欲改的心态及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2024-03-07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0.4) |
6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学习任务。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时岁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止于梁上。寔阴见,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孙,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盗大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寔徐譬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令遗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窃。

(选自《后汉书·陈寔传》)


【注释】①寔阴见:寔,陈寔,东汉著名贤士、道德典范,他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阴见,暗中看见。②整拂:这里指整顿衣服。③是:这样。④稽颡:跪拜,以额触地。⑤譬:晓谕,说服。⑥遗:赠送。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陈太丘与友
(2)元方入门不
(3)不之人未必本恶
(4)盗惊,自投于地,稽颡归罪
2.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时荒民俭,有盗夜入其室   元方时年七
B.有盗夜入其室,于梁上   身已半入,露尻尾
C.人不可不自勉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自一县无复盗窃   日中不至,则无信
3.文中画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B.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C.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D.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深克己/反善然此/当由贫困
4.甲乙两文的最后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结合甲乙两则材料分别说明。
5.你喜欢陈太丘这样的父亲吗?请结合材料阐述理由。
2024-02-2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7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乙】

苏颋年五岁,裴谈其父。颋方在,乃试诵庾信《枯树赋》。将及终篇,避谈字,因易其韵曰:昔年移柳,依依汉阴。今看摇落,凄怆江浔。树犹如此,人何以任。谈骇叹久之,知其他日必主文章也。

(选自《太平广记•知人卷》)


【注释】①苏颋(tǐng):唐代政治家、文学家。②裴谈:唐中宗时期的御史大夫。③过:拜访。④避谈字:回避“谈”这个字。古代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⑤骇:惊讶。
1.解释下列加点字。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①俄而雪字源推测:“骤,马疾也。从马,聚声。”(《说文解字》)A
②未若柳絮风起联想成语:因势利导B
③因其韵查阅词典:①容易(跟“难”相对;②态度平和;③改变;④交换。(《汉语大词典》)C
④苏颋五岁课内迁移:元方时年七岁D

2.下列划分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谈/骇叹/久之
D.知/其他日/必主文章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颈方在,乃试诵庾信《枯树赋》。
4.结合文本,分析甲文中“兄女”和乙文中苏颐的聪慧各表现在何处。
2024-02-2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0.65) |

8 .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世说新语》)


【注释】①魏武:曹操。②役:打仗。③汲:水源。④饶:富足,多
1.解释句中加点词。
(1)三军
(2)令曰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魏武帝曹操这一人物形象。
2024-02-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0.85) |
9 . 阅读2《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小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                 期:约定
B.太丘                           舍:离开
C.下车                           引:延长
D.相而去                           委:委托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日/中B.元方/时年七岁
C.待君/久不至D.下车/引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重点叙述了元方与友人的对话,“怒”与“惭”写出了友人被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
B.本文情节安排上详略得当,语言十分自然,不加任何雕饰。
C.文中的“尊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D.文章通过生动传神的对话塑造人物形象,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
2024-02-20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0.65) |

10 .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可拟兑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咏雪》)

【乙】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太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选自《后汉·黄琬传》有删改)


[注]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_________     (2)撒盐空中可拟                 差:_________
(3)太后问所食多少   诏:__________       (4)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何:_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3.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4.谢道韫和黄琬都以年幼巧对著称,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他们的回答分别妙在哪里。
2024-02-1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