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鲍照(约414-466)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古诗,完成下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拟行路难(其六)

鲍照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注】①蹀躞(dié xiè):小步行走的样子。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的夸张浪漫笔法。其中“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体现了意境的夸张。
B.乙诗音节安排上开篇七言为主,过渡到中间行云流水式的五言短句,继而以奇峰突起的两个长句收煞,其节奏的高下亢坠也正对应情感节奏的变化。
C.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化用李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不过更增加了对比度,以乐景来写哀情,强化了哀的程度。
D.“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李白在失意中仍还有希望,鲍照则悲愤、痛苦满怀。
2022-08-13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下列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拟行路难

鲍照[南北朝]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A.鲍照的诗歌,有对命运的抗争,但也是无力的表达,最后仍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而李诗虽有表达壮志难酬的苦闷,最后展现的是一种豁达和乐观。
B.两首诗都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把水的流向的不同比作人生的贵贱穷达的不同。“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则是把宦途比作行路的艰难。
C.鲍照的这首《拟行路难》语言很质朴。全诗用近乎口语的文字写成,明白晓畅。李白《行路难》语言高华,自然流畅,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
D.两首诗在体裁上都是古体杂言诗。在诗中诗人壮志难酬,抑郁不得志之时,都是通过游览山水来排遣和发泄内心苦闷的。
2022-05-29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甲】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拟行路难·其四

南北朝: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乙诗诗人是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背景下完成的。门阀制度,是封建地主阶级特权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密切的关系。最主要特征在于按门第高下选拔与任用官吏
下面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B.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C.乙诗歌起笔陡然,入手便写水泻地面,四方流淌的现象。既没有波涛万顷的壮阔场面,也不见澄静如练的幽美意境,只是既不神奇又不玄妙的普通自然现象
D.乙诗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这种笔法,正好直接表达了诗人由于激愤不平而一泻无余的悲愤抑郁心情
2021-11-19更新 | 29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白(唐)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南北朝)

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①鲍照的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感情,对唐代作家颇有影响;   ②泻:倾,倒;   ③断绝:停止;   ④吞声:声将发又止;   ⑤踯躅:徘徊不前。
1.【甲】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了哪两个典故?其用意是什么?
2.简要分析【甲】【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发感情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①“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②“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③吞声:声将发又止。④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A.(甲)诗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心头的抑郁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B.(甲)诗七、八两句引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幽静安闲的归隐生活的愿望。
C.(乙)诗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水”喻人,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D.(甲)(乙)在诗歌中都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抑郁,且都是借助于“行路难”这一特定含义,来暗指宦途的艰难。
2021-07-19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辽宁省阜新市海州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6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①“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②“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③吞声:声将发又止。④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心头的抑郁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B.【甲】诗七、八两句引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幽静安闲的归隐生活的愿望。
C.【乙】诗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水”喻人,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D.【乙】诗充满了一种不敢申诉的内心痛苦,诗人欲以“人生有命,富贵在天”的道理自宽,又以饮酒高歌自遣,但却都不能排除自己的愁苦。
2.【乙】诗中“人生亦有命”的“命”指什么?诗人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3.说说【甲】【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020-03-09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7 .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甲】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2)请说说这两首诗最后两句所抒发感情的不同。
2019-01-18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八中学2019届九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