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元代作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9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杳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欧阳修)


【乙】

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遗,因取旧案反复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②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驰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驰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枉直乖错:冤假错案。②润身:修身养性。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醉翁之不在酒/将隧入以攻其后也B.四时之不同/至若春和
C.问:为政宽简/而长烟一空D.往来而不者/沿溯阻
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欧阳修“处江湖之远”,却能将滁州治理得政通人和,可见其“古仁人”之风。
B.【乙】文中欧阳修虽然遭遇仕途坎坷,但仍能以百姓为本,尽力搞好政务,可见堪称良臣。
C.【乙】文中划线句子“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的断句是正确的。
D.【甲】文托物言志,处处洒脱豁达,令人神往:【乙】文叙事写人,字里行间充满敬佩之情。
4.【甲】文的欧阳修“醉能同其乐”,【乙】文的欧阳修“仰天叹曰”。请结合选文,谈谈你从一“乐”一“叹”中看到欧阳修有着怎样的为官理念?
2023-12-27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石厦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 . 因电影《长安三万里》的热映,高适再度在公众视野间“走红”。初语文学社推出《唐朝那些诗人·高适》专栏,为我们讲述灿若繁星的唐朝诗人故事。
版面一

旧唐书·高适传(节选)

高适者,渤海蓚人也。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版面二

唐才子传(节选)

适,字达夫,一字仲武,沧州人。适尚气节,语王霸,衮衮不厌。遭时多难,以功名自许。年五十,始学为诗,即工,以气质自高,多胸臆间语。每一篇已,好事者辄传播吟玩。尝过汴州,与李白、杜甫会,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临风怀古,人莫测也。中间唱和颇多。今有诗文等二十卷,及所选至德迄大历述作才二十六人诗,为《中兴间气集》二卷,并传。


版面三

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有道科:唐朝科举制科的一个科目,兴于汉代。高适天宝八年经推举考中此科。②翰:哥舒翰,唐朝名将,曾屡次打败吐蕃,爵至凉国公。③虿:chài,古书上说的蝎子一类的毒虫。④衮衮:同“滚滚”,大水奔流不绝、旋转翻滚的样子。⑤至德:唐肃宗李亨年号。后文的大历是唐代宗李豫年号。
1.请你帮助文学社同学推敲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翰兵败关联课内:及其家穿井________
见玄宗结合语境________
为耻联系成语:微不足道________
以功名自查阅字典:①答应   ②表示约数   ③期许________(序号)

2.言为心声,请帮文学社同学设计高适语言的朗读脚本,更好了解高适为人。
高适语言: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小贴士:朗读脚本就是从感情基调、朗读的重音、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文章进行朗读设计。

3.请向文学社同学描绘“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所展现的画面。
4.同为高适作传,文学社成员在选择材料时犯了难,有人认为只选版面一即可,有人认为版面一、版面二都要选取,试结合材料给他们提点建议。
5.《旧唐书》有言:“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踏上仕途,年已46岁。结合三则材料为文学社同学撰写120字左右的《高适的长安三万里·启示篇》作为本专栏的版面第四部分。
2023-12-22更新 | 11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龙泉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3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②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③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⑤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


【乙】

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⑤岸谷:形容人严肃刚正。
1.下列选项中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
B.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C.及次日临政             及:等到。
D.晚年手不释卷             释:消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或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学时习之             不思则罔
B.可以师矣             
C.知者不如好之者             竟日
D.可为师矣             天下事为己任
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既 薨 家 人 发 箧 视 之 则 《论 语》 二 十 篇 也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①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5.【甲】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正是对【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是手不释卷,“读之竟日”的最好解释。
2023-11-0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咸宁市嘉鱼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但当涉猎(      )
(2)若孤(      )
(3)及鲁肃寻阳(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乙】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自练习,尽得同术。

(《宋史·岳飞传》)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窖(kuò):箭的尾部。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同射三(      )     (2)飞由是自练习(      )
4.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家 贫 拾 薪 为 烛 诵 习 达 旦 不 寐
5.结合【甲】【乙】选文,分别说说吕蒙和岳飞能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
2023-06-05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②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国的才干。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______
(2)斯人,吾谁与归       微:__________________
(3)斋三日而             去:__________________
(4)豪杰自之审          知: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3.范仲淹去世后,朝廷给他“文正”这个谥号。对于这件事,小宁和小乐有以下一番交流,请你从下面的两个小贴士中了解相关知识,结合文段补充完整他们的对话吧。

小贴士一

谥号是中国古代有较高身份地位的人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这个人物的生平,始于西周。

小贴士二

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都梦寐以求得到一个共同的谥号——文正。皇帝也不会把这谥号轻赐于人,历史上能得到该谥号的,大多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等,人数较少。


小宁:怪不得范仲淹的文集名叫《范文正公集》,原来“文正”是他的谥号,这谥号也真是太牛了!
小乐:是啊!范仲淹在当时本来就是一个风云人物,影响力很大。你看,在《宋史·范仲淹传》中,史家就是用“①_____________”这种褒扬性的称号来称呼他。
小宁:察其一生所为,我觉得“文正”这个谥号正是时范仲淹济世治国的千秋功绩和“②_________”的高风亮节的表彰。
小乐: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曾说过:中国历史上不乏许多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但两者兼有的,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
小宁: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他眼中,范仲淹应该称得上是个“风流人物”了。
小乐:的确,范仲淹在政务方面有卓越的才能,治理地方,成绩斐然。这可以从《宋史·范仲淹传》中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
小宁:其中还有“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这样的记述,恰好印证了他在《岳阳楼记》中说的那句话“④___________”,可见他的思想品行能受到全天下的推崇与认可,被赠谥号“文正”,是名副其实的。
4.读孟子的这句话,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有学者说,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不仅是对孟子忧乐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请简要说说二者的异同。
2023-04-16更新 | 20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一二一校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甲】

(1)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岂汝先人志邪?(2)杖之,碎其金鱼

(《碎金鱼》)


注释: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②典郡:掌管郡务。③罔不:无不。④伎:同“技”。⑤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但微(     )          (2)徐杓酌油沥之(     )
(3)客罔不叹服(     )   (4)常自(     )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3.从【甲】【乙】两篇短文中,你可以看出陈尧咨是一个怎样的人。
4.面对陈尧咨射箭这件事,卖油翁为什么“但微颔之”?他的母亲为什么“杖之”?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原因。
2023-04-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柯桥区联盟学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7 . 【甲】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不苟取

胡汲仲先生长孺,号石塘,特立独行,刚介有守。赵松雪尝为罗司徒奉钞百锭,为先生润笔,请作乃父墓铭。先生怒曰:“我岂为宦官作墓铭邪!”是日,先生正绝粮,其子以情白,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观此,则一毫不苟取于人,从可知矣,故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


【注释】①胡长孺(1249—1323)元朝诗人。字汲仲,号石塘。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②赵松雪:即赵孟頫,号松雪道人,元代著名书画家。罗司徒:即罗源,被元朝拘获的南宋宦官,后事元,官至微政使加大司徒。③润笔:稿费。④冻馁:受冻挨饿。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为身死而不受(          )
(2)是亦不可以乎?(          )
(3)此之谓失其本心(          )
(4)虽冻馁有所不顾也(          )
2.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坐上诸客咸劝受之,先生却愈坚。
3.根据你的理解补齐对话:
小文说:孟子所说的“本心”,在乙文中也有体现。在【乙】文中,胡汲仲先生拒收巨额“润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表现了胡汲仲先生“_____________”的品德。
小雅说:可见,这样的“本心”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古代中国主流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
4.小雅对【乙】文进行了如下的简析:【乙】文是记叙文,叙述简洁,描写生动,寥寥数语就生动刻画了主人公的形象。
请你参照上述简析,对【甲】文进行简析。
2022-12-20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怀文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2-23七年级上·全国·课时练习
诗歌鉴赏 | 较难(0.4) |
8 . 阅读下面两文,回答下面题目。
【甲】

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乙】

感旧歌者(元\戴表元)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注】李龟年:唐开元间乐工,常出入王侯之第,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____的形象,表达了诗人____的情感。
2.简析这两首诗的主要表现手法。
2022-10-13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帮课堂】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9 . 【甲】

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臣谓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所好者利禄,所贪者财货,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反相贼害,虽兄弟亲戚,不能相保,故曰小人无朋。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国,则同心而共济,终始如一,故曰惟君子则有朋。纣有臣亿万,惟亿万心,可谓无朋矣,而纣用以亡。武王有臣三千,惟一心,可谓大朋矣,而周用以兴。盖君子之朋,虽多而不厌故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释】①《朋党论》是欧阳修写于新政遭受打击,范仲淹被贬之时。

【乙】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騃、老成尪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注释】①范仲淹和欧阳修在朝共事,新政遭受打击,此词正是范仲淹此次被贬前在京中欧阳修席上分题写成。②刘伶:竹林七贤之一。《世说新语》云:“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而随之,谓曰‘死便埋我。’”。③痴騃:痴呆。④尪悴:衰老羸弱的样子。⑤些子;一点,稍微。⑥一品:唐宋时官分九品,一品为最高的一级。
1.【释词有法】根据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皆以直仲淹[词典查阅]①看到;②遇见;③表被动,译为“被”;④拜见;⑤召见。(1)___________(填序号)
(2)兄弟亲戚[语境推断]“自是”中的“自”联结前文“目之曰‘党人’”,后文“修乃为《朋党论》以进”推断,“自”是“从”的意思。(2)___________
(3)虽多而不故也[成语推断]贪得无(3)___________
(4)故为君当退小人之伪朋[课内迁移]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___________
2.【句读有章】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君 子 则 不 然 所 守 者 道 义 所 行 者 忠 信 所 惜 者 名 节。
3.【品典明意】文人常用典传情达意。【甲】文欧阳修引用“(1)____”与“周武王大朋以兴”典故,正反对比论证了(2)______这一观点,增强说服力。【乙】词范仲淹引用“(3)______”与“刘伶一醉”典故,一贬一褒,传达了(4)(4)________的情意。
4.【读文识人】按【甲】文欧阳修《朋党论》的观点,你认为范仲淹与欧阳修是什么关系?请结合以上古诗文,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说说你的判断依据。
2022-07-28更新 | 36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10 . 【甲】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选自《宋史·赵普传》)


【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1.下列虚词“之”字与例句“无丝竹之乱耳”中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康肃笑而遣B.水陆草木C.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D.唐人尚未盛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奏荐某人为某官(       )          (2)太祖乃(       )
(3)有仙则(       )                       (4)无案牍之(       )
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从【甲】【乙】两文中看出赵普与刘禹锡均为“德馨”之人,但在为人及事业的追求上却完全不同,请简要分析。
2022-07-10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