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冰川地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石冰川是在高山地区出现的岩石碎块和冰的混合体沿着谷地或者坡地缓慢移动而形成的巨大舌状或叶状堆积体,岩石碎块主要来自于谷壁崩塌物、岩石风化物和冰碛物,冰主要来自冰川未融化部分或雪水、雨水凝结。与洁净冰川相比,石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反应较弱。

材料二、图1为石冰川结构示意图,图2为石冰川景观照片。

(1)结合图文材料推测石冰川分布区的主要地形特征并说明理由。
(2)指出石冰川岩块堆积物的主要特点。
(3)分析与洁净冰川相比,石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较弱的原因。
(4)说出全球变暖背景下石冰川融化可能带来的影响。
2024-03-06更新 | 349次组卷 | 6卷引用:重庆市渝高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是世界上峡湾分布类型最多、最典型的海岸线,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纵贯半岛南北,挪威位于该半岛山脉西侧。挪威是世界上水电比重最高的国家,水力发电量占到全国总发电量的99.5%以上。挪威森林茂密、矿产丰富、工业发达、基础设施一流、福利好、环境优,在联合国发布的“人类发展指数排名榜”(以预期寿命、教育水平和生活方式三项基础变量计算而得出的综合指标)上长期名列前茅,被誉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国家”。下图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图和半岛西海岸峡湾地貌形成示意图。


材料二:挪威和瑞典都是世界上的经济发达国家,也是农业发达国家,主食均以小麦为主,但两国小麦生产却有较大差异。下表示意两国小麦生产概况。


国土面积耕地比重小麦种植比重小麦单产(kg/km²)
瑞典38.52万km²7%40%5955
挪威44.9964万km²3%8%4554

(1)挪威被誉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国家”,试分析原因。
(2)分析挪威和瑞典小麦生产差异的主要原因。
(3)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海岸是世界上峡湾景观最典型的区域,试分析原因。
2024-03-03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冰斗是一种三面环以峭壁、呈半圆形的洼地,是多年积雪带边缘地带的岩石在冻融作用、重力作用、融雪径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冰蚀洼地。下图为某科研工作者绘制的冰川地貌素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我国冰斗景观分布最普遍的地形区是(     
A.青藏高原B.塔里木盆地C.横断山脉D.华北平原
2.通过对冰斗的观察,可以直接判断古冰川(     
A.形成时间B.运动方向C.作用规模D.发育厚度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全球变暖加速了冰川的融化,引发了一系列地貌景观变化。下图为北极圈内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某条山岳冰川下滑轨迹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处是冰川活动形成的地貌,推测其形态为(     
A.U形谷B.V形谷C.凸形坡D.尖峰
2.乙、丙两地沉积物的特征是(     
A.乙处颗粒混杂,分选性好B.丙处颗粒较小,分选性好
C.乙处沉积物以细砂为主D.丙处沉积颗粒大小混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湖是冰川在前进和后退过程中产生的。中亚阿拉套山属于天山山系,位于天山西部,平均海拔较高。阿拉套山多冰川和冰川湖分布,1990年冰川规模大于5平方千米的冰川数量有21条,占冰川总数的1.77%,冰川面积占1990年冰川总面积的37%;而冰川规模小于等于0.1平方千米的冰川数量多达474条,占冰川总数的39.93%,冰川面积占1990年冰川总面积的2.93%。近年来,该地区冰川大面积消融。下面图甲、图乙分别为1990~2018年中亚阿拉套山北部、南部冰川面积分布及其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1)简述冰川湖的形成过程。
(2)分析阿拉套山南部、北部冰川面积差异的原因。
(3)指出阿拉套山南部、北部冰川退缩率的共同特征,并说明原因。
(4)推测阿拉套山冰川退缩对冰川湖产生的影响。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绒布河发源于珠穆朗玛峰北坡,河谷上游海拔约5000米,谷地侧方为冰川堆积作用形成的冰碛垄。研究人员科学考察发现,在冰碛垄坡面上分布着高度2.5-20米之间的成群冰碛土柱。这些冰碛土柱的形成发育受冻融、风力、流水、重力等多种外力的综合作用,在生命周期中经历了相对高度先升后降的过程。下图中左图黑色长方块示意本次科考的重点考察区域及剖面线(AB线),右图为珠峰所在定日县的气温统计资料。

(1)结合右图,说明该区域风化作用的主要类型。
(2)结合下图所示发育阶段,分析冰碛土柱相对高度先升后降的原因。

(3)指出冰碛土柱相对高度降低过程中的坡面变化。
2023-12-28更新 | 70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贵溪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7 . 如图所示区域化于北美洲西北部。该区域沿海分布有众多峡湾,陆地上分布有面积较大的现代冰川、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陆地上有现代冰川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植被B.气温C.光照D.降水
2.峡湾是被海水侵入的(     
A.刃脊B.V形谷C.冰斗D.U形谷
3.若某科研团队计划到该区域考察冰川角峰,需提前准备的物品包括(     
①冰镐②护目镜③雨伞④自行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浙江省某同学暑期到新疆旅行,并写下了旅行日志。

日志一:杭州出发7月28日清晨,杭州多云。飞机起飞后,迅速爬升,经历了一段颠簸之后,进入平稳状态。

(1)飞机起飞后,先后经过大气垂直分层中的____层和____层,大气由____运动变为____运动(填运动方向)。

日志二:到达乌鲁木齐飞机降落在新疆乌鲁木齐机场,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2)说明乌鲁木齐市光照强的主要原因。

日志三:湖边散步柴窝堡湖是乌鲁木齐市郊区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28平方千米,湖水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夜间漫步湖边,感受到习习凉风,向远处眺望可以看见风力侵蚀作用形成博格达峰的角峰;仰望星空,看到美丽的银河,组成银河的行星星光闪烁,引人遐想…

(3)请挑出旅行日志三中的两处错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1原文:海陆间循环;改正:陆上内循环
2023-12-09更新 | 14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上墅私立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9 . 巴塔哥尼亚西接安第斯山脉,雪峰、火山、冰川、密林交错,景致独特迷人。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示意图。甲处海岸破碎、峡谷幽深,推测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有(     

①海浪侵蚀②冰川侵蚀③风力侵蚀④流水溶蚀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10 . 冰川稳定时期,前端的堆积物会不断垒高,形成弧形垄岗。冰川后退时,前端的垄岗会阻挡冰川融水。形成冰碛阻塞湖。溃决风险较高。MW两湖是冰碛阻塞湖,其中W湖有一个稳定出水口。图示意MW两湖1987-2018年的面积变化情况据此完成问题。

1.M、W两湖最可能位于山脉(     
A.东坡B.南坡C.西坡D.北坡
2.据图可知(     
A.M湖面积的变化比W湖小B.M湖为咸水湖,W湖为淡水湖
C.M湖溃决的风险比W湖高D.气候冷湿化导致湖泊面积变化
2023-12-06更新 | 3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