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4 道试题
2020高三·浙江·专题练习

1 . 蓄水能力是评价土壤水源涵养、调节水循环能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力上。土壤持水量饱和后会产生地表和地下径流。下表为四川盆地东部海拔350~951米某山不同林地土壤孔隙度和持水性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林地类型孔隙度(%)有机质含量(%)饱和持水量(吨/公顷)
总孔隙非毛管孔毛管孔
针阔混交林5917454.62503
常绿阔叶林6316473.18648
楠竹林5212402.08312
灌木林7317567.791833
1.不考虑其他因素,在相同降水条件和相同前期土壤湿度条件下,产生径流时间最早的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楠竹林D.灌木林
2.当地灌木林有机质含量高,与其关联度最小的是(     
A.枯枝落叶多B.植物种类多C.地表径流大D.年均温较高
2023-04-16更新 | 248次组卷 | 12卷引用: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讲义)-【高频考点解密】2021年浙江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义+分层训练

2 . 下图为一张有孔叶的照片,孔叶中的孔为气孔,气孔越大越多越有利于植物的呼吸,多气生根,并且耐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温带落叶阔叶林
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
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
2023-03-01更新 | 34次组卷 | 19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5月)质量测试地理(B卷)试题

3 . 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
C.热带雨林D.荒漠
2.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
2023-02-20更新 | 175次组卷 | 90卷引用:2015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4 . 2009年2月到3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2.沿途自然带变化依次为(     
A.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温带荒漠带—温带草原带
3.经过地心的直线与地球表面相交于甲、乙两点。甲点位于(37°N,118°E),则乙地所属的陆地自然带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自然带②的典型植被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草原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①自然带西部南北跨度较大的影响因素是(     
A.河流B.地形C.洋流D.土壤

6 . 苔藓植物没有维管束,其生长所需的水和营养物质主要来自大气,下表为我国某地典型植物体内汞含量表(本地没有直接的汞污染源)。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植被类别乔木草木苔藓
红松落叶松云杉白桦毛果苔草白齿泥炭藓
汞含量(ng/g)3117341934119
1.据表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A.该地所在区域矿产资源丰富B.该地所在区域河流没有春汛
C.该地所在区域河流含沙量大D.该地所在区域水能资源丰富
2.该地所在区域的汞可能来自(     
A.珠三角工业区B.日本三湾一海
C.北美自由贸易区D.京津唐工业区
2023-01-22更新 | 344次组卷 | 6卷引用:[广东省大埔县虎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部分陆地沿某方向自然植被依次分布状况和气候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植被最可能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温带草原
2.形成图中自然植被差异的基础是(     
A.地形B.水分C.土壤D.热量
2022-10-22更新 | 590次组卷 | 18卷引用: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 复习提升(鲁教2019版必修一)

8 . 逐渐走向北极,就会发现树木愈来愈小,愈来愈稀,最后竟完全消失。这时,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禾草、地衣、苔藓则占据了优势(如下图),这是北极地区一种极端环境下的生物群落。据卫星图像显示,从俄罗斯西伯利亚到芬兰一带该生物群落已有局部变成了森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生物群落所属自然带为(     
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冰原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
2.该生物群落的植物常具大型鲜艳的花并呈杯型,其适应环境的主要功能是(     
A.收集大气降水B.获取更多光照C.抵抗冬季寒冷D.吸收地下水分
3.导致该生物群落局部变成森林的原因是(     
A.人工播种B.降水减少C.气候变暖D.冻土增厚
2022-10-02更新 | 652次组卷 | 40卷引用: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能力提升)-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单元测试定心卷(湘教版必修1)

9 .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三地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荒漠、草原、荒漠B.森林、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D.草原、草原荒漠、荒漠
2.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组合,正确的是(     
A.大于300mm;印度洋B.大于300mm;大西洋
C.小于300mm;太平洋D.小于300mm;印度洋
2022-08-13更新 | 25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5-2016学年吉林长春第十一高中高二上期中地理试卷

10 .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处的典型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热带雨林带
2.关于图中自然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自然带B→C→D的更替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自然带B→C→D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C.自然带A→B的更替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自然带A→B的更替主要体现了水分条件的差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