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永久冻土区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单元,它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面是永冻层(四季不化),上面是活动层。考察发现,冬季冻土活动层冻结、收缩、开裂,从水平方向看,地表被分割成了多边形网状,即多边形土(下图左);从垂直方向看,活动层和永冻层上部出现的裂隙中就会形成冰楔(下图右)。由于气温变化、大量积水或人们改变冻土环境等原因,导致冰楔融化,地面开始坍塌,热融湖塘开始出现,湖水吸热,传到周边,继续引起周边冰楔融化和下面冻土融化热融湖塘开始扩大,热融湖塘扩张以湖岸坍塌为主要形式。热融湖塘里的甲烷气泡上升过程中,被冰封住,形成美丽的冰泡湖。



(1)说明永久冻土区冰楔的形成过程。
(2)分析永久冻土区热融湖边出现“醉树(树木歪斜)”现象的原因。
(3)推测永久冻土区热融湖塘甲烷气泡的来源。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广东省韶关市东北的丹霞山以赤色丹霞为特色,由红色沙砾陆相沉积岩构成,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在地层、构造、地貌、发育和环境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丹霞地貌区中最为详尽和深入。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

材料二   下左图为丹霞地貌景观图,右图为丹霞地貌植被分布示意图。



(1)简述丹霞地貌特点。
(2)分析丹霞地貌山顶植被类型发生变异的原因。
(3)简述丹霞地貌形成过程。
2021-07-01更新 | 2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在生物和土壤的相互作用下,冰川退缩之后形成的地表上植被原生群落不断发生演变。粗木质残体是指所有地上和地下末端直径大于2.5cm的枯死木质物。下图示意横断山区某冰川退缩区8个样地粗木质残体的碳贮量变化,下表示意这8个样地的冰川退缩年份和优势物种组成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样地编号冰川退缩年份优势物种组成状况
S12005柳树、冬瓜杨、沙棘幼树
S21990柳树、冬瓜杨、沙棘小树
S31980柳树,冬瓜杨,沙棘小树,中树,云冷杉幼苗
S41970柳树,冬瓜杨,沙棘中树,大树,云冷杉幼树、小树
S51958柳树、冬瓜杨、沙棘大树、云冷杉中树
S61936云冷杉中树、大树,冬瓜杨大树
S71890云冷杉近熟林
S81860云冷杉顶极群落
1.不同阶段粗木质残体碳贮量的变化直接取决于(     
A.土壤肥力B.植被种类C.水热条件D.种间竞争
2.随着演替过程的持续,储存碳贮量最大的是(     
A.乔木B.灌木C.草本D.凋落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