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自然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林线指山地森林分布最上界的海拔高度。一般情况下森林在同一海拔高度范围内生长的树木类型应一致,但受局部小环境影响也会出现差异。如图为华北地区某山地的自然带分布图,据研究,受板块的挤压作用,该山地的海拔高度在持续抬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图示柏树和油松分布的主要自然要素是(     
A.热量B.水分C.岩性D.光照
2.与柏树和油松地域分异规律一致的地理现象为(     
A.地中海的亚热带硬叶林B.秦岭南麓的亚热带生态系统
C.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景观D.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分布区
2023-12-06更新 | 261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生物与环境、冻土)(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

2 .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土壤管理、气候、植被覆盖等各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图示意贵州省安顺花江大峡谷区不同海拔和不同土层深度有机碳含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花江大峡谷山麓地带性森林植被的典型特征是(     
A.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B.树干粗大,状如纺锤
C.根系发达,形成板状根D.叶片多呈纸质,秋季枯黄凋落
2.花江大峡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及成因是(     
A.表聚现象明显,淋溶作用弱B.表层500米处最低,人类活动频繁
C.表层900米处最低,高山草甸广布D.表层1100米最高,有机质分解慢
2023-06-07更新 | 607次组卷 | 11卷引用:地理-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2(福建卷)

3 . 根据图,回答问题。

1.①②③三地都位于回归线附近,有关①②③三地自然带和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热带荒漠带
B.①②是热带荒漠带,③是热带雨林带
C.①是热带沙漠气候,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②③都是热带季风气候
2.①②③三地纬度相同,但气候类型不同,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差异B.人类活动对下垫面的影响差异
C.所处的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差异D.所处海陆位置差异导致的大气环流差异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皮下到题,

土壤的淋溶作用与降水有着直接关系,往往降水越丰富的地区,土壤的淋溶层越厚。秸秆还田,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轩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的方式有多种,如秸秆粉碎还田、养畜过服还田、秸秆沤肥或覆盖还田等,下图为我国湿润、半干旱、干旱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



(1)选填出甲、乙、丙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甲:____;乙____:丙:____
①亚热带常绿阔叶林②温带草原③荒漠植被
(2)丙地区常采用覆盖还田的方式进行秸秆还田,试分析其原因。
(3)现我国仍有部分地区采用秸秆焚烧还田的方式,试说明秸秆焚烧还田对土壤的有利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植被的生长受到气候的影响,同时植被对自然环境又存在指示作用,可以反映出自然环境的某些特征。读不同地区植被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华北平原和塔里木盆地纬度大致相当,导致两地区植被景观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温度B.光照C.降水D.海拔
2.图示植被景观中,能够指示寒冷环境的是(     
A.甲B.乙C.丙D.丁
3.四幅植被景观图的分布对应正确的是(     
A.甲-云南西双版纳B.乙—北京长城附近C.丙—内蒙古高原D.丁—塔克拉玛干沙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局部地区土壤分布示意图。图2为①②两地的植被景观图。


材料二:野外考察是学习地理知识、提升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法。图3为某地理研学小组成员在广西拍摄的景观照片。



(1)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____(填“植被”或“地形”),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图中甲、乙两地都是我国肥沃土壤的分布区,其中乙为________土。
(2)自然环境中植被分布具有显著的规律,图中典型的植被类型①为________,影响①②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填“热量”或“水分”)。
(3)流水作用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态,流水堆积地貌主要有:在河流的出山口处一般形成________(填“洪积扇”或“河漫滩”),一般来说,河流凹岸的侵蚀作用比凸岸________(填“弱”或“强”)。
(4)根据材料二,该地貌类型的名称是________。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________
(5)该地貌类型对当地交通和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对交通________;对农业生产________
2022-02-22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19 外力作用与地球形态的变化(检测)-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专用)

7 . 我国东南部典型的丹霞地貌具有“顶平、身陡、麓缓”的特征。山块之间常形成被陡崖围合的沟谷。典型丹霞地貌海拔大多在300—400米之间,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难以达到通常意义上产生垂直分异的高差,却形成了特殊的植被分异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丹霞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山体为花岗岩B.山体为沉积岩C.风力侵蚀形成D.内力作用形成
2.根据该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影响其植被垂直地域分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光照D.水分
3.判断图示丹霞地貌区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应该是(     
A.湿地植被B.沟谷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常绿硬叶灌丛
2022-10-05更新 | 764次组卷 | 5卷引用:易错点05 地表形态的塑造(通关试题)-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考试易错题(全国通用)

8 . 读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多年平均温度与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分析图中东部地区降水量变化特点出现的原因(     
A.温度降低,蒸发减弱B.受季风影响增强C.高山冰雪融水增多D.地形抬升作用
2.说明阿尔金山—祁连山方向基带的变化是(     
A.皆为荒漠带B.皆为草原带C.从荒漠带过渡到草原带D.从草原带过渡到荒漠带
2021-06-02更新 | 15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一部分 第06章 第2讲 课时37 水平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

9 . 秦岭-大巴山是中国地理的天然界线,区内山高谷深,植被分异明显,下左图示意秦岭-大巴山部分区域。右图示意秦岭太白山、大巴山区神农架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垂直带谱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大巴山对气流的屏障作用促进了自然植被的(     
A.南北分异B.垂直分异C.东西分异D.非地带性
2.山体效应是指隆起山体对其内部具有明显的增温作用,其对林线、雪线高度产生影响。下列地点受山体效应影响最大的是(     
A.神农架南坡B.神农架北坡
C.太白山南坡D.白水江自然保护区
2021-06-02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08植被与土壤-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强化练

10 . “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造林近百万亩(1亩约为667平方米),创造了一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奇迹。造林过程中发现荒山南坡难以绿化,需要攻克许多难关。下图示意塞罕坝林场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适合塞罕坝林场人工造林的主要树种属于(     
A.落叶阔叶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
2.与北坡相比,塞罕坝荒山南坡造林的主要不利条件是(     
A.蒸发较强,土壤湿度较小B.降水较少,土层较薄,砾石较多
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D.风力较大,受低温冻害影响大
3.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A.增加生物多样性B.减轻风沙危害
C.涵养水源,美化环境D.减缓变暖趋势
2021-04-16更新 | 473次组卷 | 11卷引用:考向33 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浙江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