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 道试题

1 . 下图为我国某学校学生野外土壤考察时绘制的甲、乙两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其中甲地土壤质地黏重,呈砖红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土壤因富含赤铁矿而呈砖红色,赤铁矿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B.枯枝落叶C.成土母质D.生物活动
2.甲土壤淋溶层厚,乙土壤无淋溶层,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甲地植株高大,根系较发达B.乙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
C.甲地气候干旱,淋溶作用强D.乙地降水量少,地下水缺乏
7日内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 . 土壤湿度反映土壤中含水量的多少。下图示意1979—2017年我国某地区不同深度年平均土壤湿度季节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最可能为我国的(     
A.华北地区B.东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地区D.西南地区
2.与深层土壤湿度相比,该地区冬半年浅层土壤湿度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地貌B.海陆分布位置C.大气环流D.土壤冻结作用
3.据图推断,近40年来该地区气候总体趋于(     
A.暖干B.冷湿C.暖湿D.冷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砖红壤是在热带雨林或季雨林环境下形成的酸性土壤,黄壤则是在云雾、水分条件较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环境下形成的。下图为热带某山地不同海拔土壤及其表层(0-20厘米)和次表层(20—40厘米)有机质含量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结合该山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特征,可知(     
A.随着海拔升高,不同深度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均逐渐增加
B.山地不同海拔土壤次表层的有机质含量均明显低于表层
C.高海拔地区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和温度因素有一定关系
D.山地黄壤的次表层有机质含量较低和降水因素没有关系
2024-04-29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九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考试地理试卷(一)

4 . 下表为吉林公主岭和湖南祁阳甲、乙两地土壤的基本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性质有机质(g/kg气(gkgg/kgpH
甲(公主岭)22.81.401.3922.17.6
乙(祁阳)13.61.071.0722.15.7
1.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高,微生物分解速度快
B.成土母质中矿物质含量较少
C.以常绿林为主,枯枝落叶少
D.土壤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弱
2.两地进行土壤改良和养护的正确做法是(     
A.甲—土壤中掺入沙子,增加透气性
B.甲—减少粮食种植面积,退耕还草
C.乙—土壤中补充熟石灰,增施有机肥
D.乙—引淡水灌溉,有效抑制蒸发返盐
2024-04-25更新 | 374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玄武岩、橄榄岩等硅酸岩与溶于水中的CO₂发生反应,是重要的自然固碳方式之一。研究表明,将硅酸岩粉末添加到土壤中,可极大提高土地的固碳潜力,这是“碳中和”的新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将硅酸岩粉碎成粉末的主要目的是(     
A.改善土壤的结构B.增强土壤的持水性
C.减缓硅酸岩的风化D.促进硅酸岩的风化
2.从气候角度推测,下列通过实施“碳中和”新路径提高土地固碳潜力最为显著的国家是(     
A.蒙古B.印度C.加拿大D.沙特阿拉伯
2024-04-24更新 | 560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地理试卷

6 . 三峡水库蓄水运行后水位周期性地在145m175m间波动,形成水库消落带。调查发现,随着水库运行,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下图示意三峡水库消落带植被生物量、种类占比和累积淹水时长随高程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与145~155米高程相比,消落带155~175米高程的植被(     
A.根茎耐淹性更强B.一年生草本生物量更多C.群落物种更单一D.多年生草本优势更明显
2.消落带土壤趋于贫瘠,主要是因为库区水位的涨落会(     
A.降低有机质分解速度B.加快成土母质形成C.加快土层养分的流失D.降低土壤的含水量
2024-04-17更新 | 927次组卷 | 8卷引用:地理(天津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7 . 灌丛沙堆是前进的风沙物质积聚在灌丛及其周围形成的一种地貌。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通过人工飞播技术在如图所示沙区营造了固沙灌木林,从而形成大片灌丛沙堆。当地农民每年引黄河水灌溉淋盐压碱,并将灌丛沙堆里的沙子掺杂在土壤中,改变降水和灌溉时淋盐压碱作用,以减轻土壤盐碱化。监测表明,近10年来当地灌丛沙堆的二次沙化现象有所显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灌丛沙堆广泛发育的原因可能是(     
①干旱少雨,风力作用明显
②环境恶劣,人类活动较少
③地表裸露,沙质沉积物多
④晴天较多,热量比较充足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沙子掺杂在土壤中可以减轻土壤盐碱化的根本原因是(     
A.降低土壤密度B.增加土壤含水量C.增加土壤空隙D.增加土壤紧实度
3.为避免灌丛沙堆二次沙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A.灌丛剪旧枝促发新枝B.用防风乔木替换灌丛
C.严禁放牧,将牧民外迁D.客土培育,新播灌丛
2024-03-29更新 | 284次组卷 | 3卷引用:高二地理期中模拟卷(天津专用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学易金卷:2023-2024学年高中下学期期中模拟考试

8 . 作为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下图为新疆伊犁河谷不同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各类植被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A.沼泽与其他植被变化趋势相似B.不同植被间的差异具有一致性
C.0-10cm较0-50cm更丰富D.森林植被较草原植被丰富
2.研究表明,草原大规模开垦为耕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进入大气,其原因可能是耕作过程(     
A.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机质分解
B.增加了化肥和农药施放,加剧了土壤板结
C.增加了大水漫灌频率,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D.提高了土壤的疏松度,加剧了风蚀和水蚀
2024-03-29更新 | 445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天津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9 . 下面甲、乙图为两地土壤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甲相比,乙土壤腐殖质层较厚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植被茂密,以高大乔木为主B.生物量大,岩石风化作用强
C.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弱D.降水量大,土壤淋溶作用强
2.若近年来乙土壤有机质层变薄,最可能的原因是(     
A.地表植被破坏严重B.降水季节变化减小C.地表流水堆积加强D.区域气候类型改变
2024-03-28更新 | 22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调查(一模)地理试题

10 . 漓江流域位于广西东北部,上游源头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典型的喀斯特溶岩地貌,土层薄石砾含量高,森林分布不均,具有分段特征。喀斯特地区植被覆盖状况对土壤碳氮磷储量有显著影响,土壤碳氮磷储量是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指标。下图为漓江不同流域段森林不同土层土壤碳(SOC)、氮(TN)、磷(TP)含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图中为不同采样点土壤碳、氮、磷含量;图注上方不同小写字母表示相同流域段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漓江不同流域段森林不同土层土壤碳、氮、磷含量

1.漓江流域喀斯特森林土壤碳氮磷储量水平和垂直空间分布差异特征为(     
A.碳储量上游显著高于中游和下游;0—2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同流域20—40cm土层
B.碳氮磷储量中游显著高于下游;0—20cm土层土壤碳氮磷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20—40cm土层
C.上游和中游氮储量显著高于下游;0—20cm土层土壤氮含量低于同流域20—40cm土层
D.磷储量在上中下游差异最显著;磷元素在漓江流域不同深度的土层中表现出显著差异
2.漓江上游森林土壤碳氮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的成因是(     
①森林发育年限低于中下游地区②土壤中有机碳、氮元素分解较缓慢
③受人为因素的干扰程度较高④植物的生物量和凋落物较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3-02更新 | 24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部分重点校高三一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