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地区的黑土是在草甸草原地区形成的富含有机质的土壤,主要分布在从山地向平原过渡的山麓地带。20世纪50年代以来坡地开垦等人类活动导致黑土退化,多风、暴雨加剧了其退化。近年来为保护黑土当地采用了“免耕法”(即不翻动或少翻动表层土壤,并在收获农作物的果实后留下作物残茬覆盖土壤表层),效果明显。

(1)从气候和生物的角度,分析黑土肥沃的原因。
(2)说明坡地开垦导致黑土退化的原因。
(3)解释“免耕法”能够保护黑土的原因。
(4)举例说明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的主要内容。
2023-07-26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奥地利某村在18世纪60年代约有200人,以放牧和编织为生。到1910年,因大多数村民外迁,全村仅剩39人。随着山地旅游的兴起,改造后的农舍用于接待住宿,当地传统农业向旅游业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村成为登山、滑雪胜地。到2001年,常住居民增长到420人,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与此同时,受观光、滑雪等活动的影响,当地植被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下图为该村景观及当地气温、降水量图。


林线是由于低温、土壤等条件限制而不能生长森林的界限。该村附近的林线海拔大约2070米。


(1)指出该村林线附近的森林植被类型,说明该植被生长的大致月份及主要依据。

冻土是指温度在0℃以下的土壤,冻土层厚度与积雪等地表覆盖状况密切相关。下图示意某年该村相邻的甲、乙两地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



(2)比较甲、乙两地冻土层的差异,说明主要原因。
2021-08-11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考点23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