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灌丛沙堆(见下左图)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丛周围堆积而成的一种沙丘类型。在自然状态下,灌丛沙堆会经历发育稳定衰退严重衰退四个演化阶段,灌丛沙堆背风坡沙粒分选性优于迎风坡。研究表明,灌丛不仅能够防风固沙,还能改善沙堆的土壤结构和肥力,为荒漠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物质保障。下右图示意灌丛沙堆形成时附近的气流分布。



(1)了解灌丛沙堆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特征有助于认识风沙活动规律,促进沙漠化治理及生态环境修复。推测稳定期灌丛沙堆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沙粒粗细的变化,并分析其成因。
(2)红柳(见下图)是我国西北地区常见的固沙植物之一,它对沙堆土壤肥力的提升作用显著。说明红柳是如何提高沙堆土壤肥力的。
2024-02-05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衡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是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区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我国土壤类型分布。

(1)说明丙地几乎没有发育成熟的土壤的原因。
(2)说出甲地土壤肥力特点,并说明原因。
(3)目前甲地在利用中存在土壤肥力降低的问题,试列出可以有效提高该地土壤肥力的措施。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沟是发育于潮滩上活跃的地貌单元,是潮水和泥沙输入与输出的通道,也是潮滩与海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渠道。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潮沟形态、潮沟分级空间分布。研究数据显示,在低潮滩表层(0~10cm)土壤中,三级潮沟流经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一级潮沟;1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由低潮滩向中潮滩、高潮滩逐渐增加至出现峰值。



(1)指出潮滩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
(2)在低潮滩表层土壤中,三级潮沟流经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一级潮沟,推测成因。
(3)分析1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高潮滩出现峰值的原因。
2023-12-27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九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浓度是指单位质量土壤中有机质所含碳元素的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土壤温度和水分影响土壤有机质的形成与分解。下图示意祁连山中段森林草原带(海拔3000米附近)南坡和北城不同深度土壤有机碳浓度变化。

(1)比较祁连山南坡、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的异同点。
(2)与南坡相比,同一土层深度的北坡土壤有机碳浓度较大,分析其原因。
(3)经调查发现该区域沟谷地带土壤有机碳浓度较高,分析其原因。
2023-12-18更新 | 377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北省武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二调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甲是世界某区域略图,图乙、丙是甲图中达喀尔和巴马科月平均气温及年内降水分配图。



(1)比较达喀尔和巴马科气候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②③④土壤厚度逐渐减小,简析成因。
2023-11-21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张垣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部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而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裂,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的模样。下面左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鬼塔”实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文信息,说明“魔鬼塔”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分析“魔鬼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
(3)“魔鬼塔”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推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4)有人认为“魔鬼塔”最终会消失,也有人认为“魔鬼塔”会慢慢长高。请对这两种观点做出合理解释。
2023-07-17更新 | 108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高碑店市崇德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人员对黄河三角洲湿地某一研究区域(下左图)进行了调查,发现该湿地植被分布规律:从海岸向河岸的演替顺序是盐地裸地种群→盐地碱蓬种群→柽柳种群→草生种群,不同种群香农-维纳指数(指数越大,生物多样性越高)差异大。黄河每年一次历时20天左右的调水调沙增加了草生种群数量的波动性。下右图示意研究区域植被香农-维纳指数调查结果。


      
(1)土壤的形成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试推断研究区域土壤的特点。
(2)分析该湿地草生种群和碱蓬种群香农-维纳指数产生差异的原因。
(3)分析草生种群生物数量季节波动性大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西双版纳的纳板河是澜沧江南段支流,流域内最高海拔2304米,最低海拔539米,流域面积270平方千米。该流域是按小流域生物圈保护理念规划建设的综合型自然保护区,天然林地面积占67.74%,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比较完整。流域内旱雨季明显,10月下旬到次年5月下旬为旱季,旱季降雨较少,但多浓雾,其蕴含的水汽不亚于一场小雨,由此弥补了旱季水分的不足。

材料二:下图为纳板河流域位置示意图。


   
(1)指出自然带I、Ⅱ的名称并判断自然带I、Ⅱ更替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
(2)简析纳板河流域旱季浓雾多发的自然原因。
(3)说明纳板河流域森林凋落物对林下土壤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部黑土区中心地带,未利用盐碱地面积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农科院的专家们就探索和实践“以稻治碱”的土壤治理模式。现在白城市已经成为“中国弱碱地稻米之乡”。向海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成千上万的水鸟在此集结停歇,夏季还有大量的水鸟留在湿地繁殖。为保障湿地生态环境,上游水库对向海湿地多次实施应急补水,现在这里栖息的候鸟数量日益增加。泥炭是由沼泽植物的残体,在多水的嫌气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堆积而成。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和未被彻底分解的植物残体、腐殖质以及一部分矿物质。


   
(1)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说明白城市“以稻治碱”成功的意义。
(2)从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说明向海湿地候鸟数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3)分析向海湿地有大量泥炭形成的自然条件。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大陆的东北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部为低缓的东北平原,是我国黑土分布最广的地区,有机质含量达10%至39%,有明显的团粒结构,pH在5.7~6.8之间,土质疏松,是非常适合农业耕作的壤土。黑土的成土母质——黄土性黏土在黑土的形成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农民为了提高黑土的土壤肥力,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摸索出了“秸秆覆盖的养护性耕作方法”,极大地改善了当地黑土生态环境。下图示意我国黑土分布区。




(1)从水分角度,分析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形成中地形做出的“贡献”。
(2)说明黄土性黏土成土母质在我国东北地区黑土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3)简述我国东北地区秋收后采取秸秆覆盖的养护性耕作方法的益处。
2023-05-1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