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西藏藏南谷地的日喀则农村地区有一大怪“牛粪饼,墙上晒”:当地农村藏民捡拾散碎的耕牛粪便与小麦、青稞等干秸秆调和后制作牛粪饼作燃料,牛粪饼在生火做饭、冬季取暖、烧制特色传统美食、婚庆、藏医、祭祀等当地藏民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更承载着人丁兴旺、勤劳富裕、百年好合、吉祥圆满等传统文化的象征。但近年来这一传统习俗和文化有逐渐消亡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当地藏民选择牛粪饼充当燃料,并晒上墙这一奇怪传统习俗的原因(     
①西藏海拔高气温低,薪材少
②以畜牧业为主,牛粪多
③文化传统影响
④节约晾晒空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分析这一传统习俗日渐消亡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变暖,取暖等用途减少B.电气等替代能源普及
C.机械化水平提高,耕牛减少D.人口迁移导致藏民数量减少

2 . 岭南某水乡古村落地处滨水低地,因势而建,内修墩塘,外防水患,形成独特的村聚落结构(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水乡古村聚落结构景观的形成过程(     
A.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基上种桑塘中养鱼
B.墩塘相间墩上立宅堤围护村塘中养鱼基上种桑
C.堤围护村塘中养鱼墩塘相间基上种桑墩上立宅
D.塘中养鱼堤围护村墩塘相间基上种桑墩上立宅
2.推断该古村聚落空间特征及聚落间的主要联系方式(     
A.分散通过塘,水上联系B.分散通过基,陆上联系
C.集中通过塘,水上联系D.集中通过基,陆上联系
2023-11-01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3 . 西藏自治区札达县平均海拔约4000米,土层多为粉砂质黏土或半固结砂砾卵石土,形成高度各异的土林景观,为洞窟开凿提供了良好条件。图示意古格王朝时期(9世纪—17世纪)在土林上开凿的某洞窟群,直到20世纪80年代,部分原住民才彻底搬离洞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林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①地壳抬升②河湖沉积③风雨侵蚀
A.①③②B.②③①C.②①③D.①②③
2.土林开凿洞窟的优势条件是(     
A.直立性好B.抵御严寒C.挡风避沙D.坡度平缓
3.20世纪80年代,部分原住民彻底搬离洞窟的根本原因是(     
A.洞窟空间狭小B.洞窟生活不便C.现代建筑传入D.社会经济发展

4 . 古劳水乡地处西江之畔,位于广东省鹤山市北部。宋元之前,古劳水乡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仅有零星的人类活动,而宋元以后,随着北方南迁士人的增加、对水患的治理能力和农业水平提升,开发活动范围逐步扩大。自明初,古劳在实现“挖地成塘,堆泥成基”后逐渐兴盛,至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即聚落主干道与其他巷道呈相互垂直状布置,巷道空间宛如梳子)。下图示意古劳水乡聚落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古劳水乡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为(     
A.①③②④B.④②③①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
2.构建“挖地成塘,堆泥成基”模式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内涝B.扩展耕地C.改善水质D.适应气候
3.古劳水乡大部分呈“梳式”布局的主要原因是(     
A.增强对外交通联系B.提高环境承载力
C.便于实现种养结合D.推动聚落城镇化
2022-06-18更新 | 466次组卷 | 7卷引用:二轮拔高卷16-【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广东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尔兰岛是欧洲西北部北大西洋上的岛屿,终年温暖湿润。远古时期的爱尔兰岛上湖泊成群,森林茂盛,随着冰川期的到来,森林植被尽数毁灭。爱尔兰岛上的沼泽地下形成巨厚的泥炭层。下图示意爱尔兰岛地形。



(1)简析爱尔兰岛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2)分析爱尔兰岛沼泽地下巨厚泥炭层的形成过程。
(3)说明爱尔兰岛地理环境对航运和农业的有利影响。
(4)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推测爱尔兰岛居民饮食文化特点。
2021-05-31更新 | 451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高州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