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日喀则地区的年楚河流域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支干流(下图),农业种植历史悠久,素有“西藏粮仓”之美誉,1977年曾创下我国冬小麦亩产985公斤的最高记录。2019年暑假,西藏藏南谷地地理研学团在日喀则,发现日当地农村地区一大怪“牛粪饼是宝墙上晒”(下图)。查阅资料发现:当地农村藏民有捡拾散碎的耕牛粪便与小麦、青稞等干秸秆调和后制作牛粪饼作燃料的传统习俗,牛粪饼在生火做饭、冬季取暖、烧制特色传统美食、婚庆、藏医、祭祀等当地藏民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更承载着人丁兴旺、勤劳富裕、百年好合、吉祥圆满等传统文化的象征。但调查走访发现:近年来,日喀则地区农村藏民们墙上晒的牛粪越来越少,这一传统习俗和文化有逐渐消亡的趋势。



(1)与华北平原相比,日喀则年楚河流域冬小麦单产更高,分析其成因。
(2)分析当地藏民选择牛粪饼充当燃料,并晒上墙这一奇怪传统习俗的原因。
(3)藏民制作牛粪饼传统习俗已延续上千年,而今却正呈逐渐消亡趋势,分析其成因。
(4)评价当地藏民制作牛粪饼日趋减少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2023-08-05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西藏藏南谷地的日喀则农村地区有一大怪“牛粪饼,墙上晒”:当地农村藏民捡拾散碎的耕牛粪便与小麦、青稞等干秸秆调和后制作牛粪饼作燃料,牛粪饼在生火做饭、冬季取暖、烧制特色传统美食、婚庆、藏医、祭祀等当地藏民生活中扮演者重要角色,更承载着人丁兴旺、勤劳富裕、百年好合、吉祥圆满等传统文化的象征。但近年来这一传统习俗和文化有逐渐消亡的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分析当地藏民选择牛粪饼充当燃料,并晒上墙这一奇怪传统习俗的原因(     
①西藏海拔高气温低,薪材少
②以畜牧业为主,牛粪多
③文化传统影响
④节约晾晒空间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分析这一传统习俗日渐消亡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变暖,取暖等用途减少B.电气等替代能源普及
C.机械化水平提高,耕牛减少D.人口迁移导致藏民数量减少

3 . 俗语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艺”。山西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多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艺”,主要体现的是(     
A.文化传承的重要性B.艺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大C.艺术来源于水土D.山西具有很深的传统思想
2.目前山西各地地方戏曲种数均呈减少趋势,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人口大量外迁B.国家政策的转变
C.经济快速发展D.受地质灾害影响

4 . 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调查显示:2019年春节7天长假期间国内旅游人数超过4.2亿人次,整体出行趋势呈现“V”字形(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除夕、初一两天出行人数最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条件不利B.传统文化影响C.交通不便D.政治经济制约
2.春节前后的3-7日内全国普遍为晴朗天气,但国内出行人数有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在我国南北方地区表现最明显。其原因可能受下列哪种自然因素影响最大(     
A.气温B.降水C.交通D.地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民歌的色彩是民歌地域性标志之一。受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在题材、歌种、风格等方面所表现出的地区差异尤为明显。陕北民歌作为陕北地区最原生态且流传范围较广的民间音乐形态,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图为陕北民歌五大色彩区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陕北民歌产生于百姓的山间劳作过程,其风格粗犷、豪放、激越、高亢。影响其风格形成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貌C.植被D.土壤
2.关于陕北民歌五大色彩区划分,说法正确的是(     
A.依据地表形态而划分B.有着明确的区域边界
C.文化背景有一定差异D.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显著
3.《秧歌队来到了枣园》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是典型的革命歌曲,其最有可能诞生于(     
A.北部色彩区B.中心色彩区C.西部色彩区D.南部色彩区
2024-05-10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省重点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6 . 骑楼是一种近代商住建筑,是建筑物底层沿街面后退且留出公共人行空间的建筑物。骑楼普遍存在于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我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沿海侨乡地区(也称“岭南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A.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B.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降雨强度大
C.高温多雨的气候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3.下列不属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是(     
A.贫困加剧B.交通拥挤C.住房紧张D.环境污染
2023-06-25更新 | 131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学考)试题

7 . 浙江乌镇是具有自然生态、人文文化、历史保护价值的水网型乡村古镇。作家茅盾在《大地河山》中这样描写自己的故乡:“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欺乃,飘然而过……”。下图为乌镇居住空间生长与演变过程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茅盾在《大地河山》中描述的人家,一般位于(     
A.甲B.乙C.丙D.丁
2.乌镇的空间布局(     
①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②促进了商贸的发展   ③降低了交通的通达度   ④阻碍了人际间的交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地区,雪峰与火山映照,冰川同密林交错,有大量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独具特色。区域南部火地岛首府乌斯怀亚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其传统民居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下图为巴塔哥尼亚地区略图和该区域45°S附近的地理环境演变示意图以及乌斯怀亚民居景观图”。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简析巴塔哥尼亚地区南部西海岸海岸线曲折的原因。
(2)阐述该区域45°S附近东部植被的演变过程并分析原因。
(3)从气候、板块运动等角度分析乌斯怀亚传统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9 . 院落式民居遍及“全国南北”,分布地域之广为其他任何民居类型所不及,“一颗印、三合院、四合院以至大型府第”,院落形态的自由演绎,共同形成了中国民居大合唱。中国民居的院落,从北方到南方的变化是一个面积逐渐减小的过程。比如北京四合院内院方阔,到了云南地区的一颗印建筑,高墙小窗或无窗,中间有小天井,布局紧凑,空间小巧。左图为北京四合院、右图为云南“一颗印”。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中国传统民居中院落文化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中的(     
①内向性       ②外向性       ③含蓄性       ④封闭性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下列关于四合院和一颗印建筑叙述错误的是(     
A.“一颗印”高墙小窗或无窗,利于节省建筑材料
B.四合院内院方阔利于大面积、长时间采光
C.四合院的格局体现出长幼之序、尊卑之礼的家庭文化
D.“一颗印”布局紧凑,反映出当地用地紧张
3.四合院和“一颗印”古建筑近年来迅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频发B.古建筑自身破损C.城市化快速发展D.居住习惯改变

10 .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指对建设较早的老旧小区采取一些工程措施,如全面加装外保温层,公共区域进行保温封闭处理,增加或更换外窗、单元门等,从而有效提升老房子的居住舒适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南方和北方老旧小区差异最大的是(     
A.建筑外观B.窗户朝向C.墙体厚度D.供暖方式
2.我国南方和北方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都加装了外保温层,主要是为了(     
A.节能降耗B.防火防盗C.加固楼体D.增加美观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