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4 道试题

1 . 山东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当地居民以厚石砌墙,屋顶呈50°角的“人”字坡形,用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的海草覆盖,外面紧绷着渔网,建造出海草房(如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海草房建筑工艺及作用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草为天然建筑材料,废弃后容易降解②海草含有大量卤盐和胶质,可防虫蛀、防火
③外面紧绷渔网,可防风、防鸟④屋顶呈50°角的“人”字坡形,整齐美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海草房数量减少的原因及最合理的保护性开发方向是(     
A.海草产量大幅减少;融入现代化生活B.遮风避雨功能减弱;建立民居博物馆
C.城镇化水平提高快;开发民俗旅游业D.海草房知名度提高;争取国际性合作
7日内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篁岭村位于主峰海拔1260 m的石耳山北面一支余峰的山坡上,始建于明代中叶,削坡为梯台,建筑分布区地形平均坡度约为25°,从下往上逐渐变陡,上下落差近百米,被称为“挂在悬崖上的古村”。勤劳智慧的篁岭百姓,将山脚水源充足、坡度较缓之处开垦成为层层梯田。下图示意篁岭乡村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时空演变:a表示2009年村庄尚未开发之前;b表示2009—2014年,居民搬迁新村,古村落进行内部填充式旅游开发;c表示2014年之后,景区开发建设不断升级。

(1)说明篁岭村削坡为梯台的好处。
(2)说出旅游业的发展对篁岭村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3)有人认为:随着篁岭村人口规模的扩大,篁岭梯田面积也在沿山势逐渐向上拓展。请为该观点说明理由。
2024-03-15更新 | 31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高三二轮复习阶段性检测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传统村落是指形成年代较早,具有一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重要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传统村落是非遗的空间载体,非遗是传统村落的文化内核。长江经济带空间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区域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诸多传统村落和国家级非遗项目,但两者空间分布存在错位现象。图6a和图6b分别示意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和非遗分布情况。



(1)对比传统村落与非遗核密度分布图,指出两者空间分布的差异。
(2)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对非遗、传统村落的影响角度分析长江经济带传统村落和非遗空间错位的原因。
2024-03-06更新 | 24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4 . 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根据建造地环境不同,窑洞有下沉式窑洞和靠崖式窑洞等形式。下左图为下沉式窑洞,右图为靠崖式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两类窑洞反映的地理环境差异主要是(     
A.黄土性质不同B.地形起伏状况不同
C.降水量不同D.植被覆盖度不同
2.为了保证窑洞内的采光,靠崖式窑洞一般建在(     
A.陡坡B.缓坡C.阳坡D.阴坡
2024-02-29更新 | 844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平江县第三中学等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专家卷二)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坑院(下沉式窑洞)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窑洞的顶部与入口稍高,窑洞内设有十几米深的渗井。窑脸上开大窗,窑脸上部开设高侧小窗。下图为下沉式窑洞景观图。地坑院凭借优越的功能从各地窑洞文化中脱颖而出。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逐渐从地下走向地上,尤其是90年代中期,许多村子大量填埋地坑院,地坑院正被一座座砖瓦房所替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窑洞顶部、入口及渗井设计考虑的主要因素(     
A.降水B.地形C.蒸发D.植被
2.窑脸上部开设高侧小窗的主要目的(     
A.全年采光B.冬季保温C.夏季通风D.保证美观
3.90年代中期,地坑院被大量填埋的主要原因(     
A.窑洞功能下降B.窑洞建设成本提高
C.政策要求D.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2024-02-23更新 | 242次组卷 | 2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长期剥蚀过程中,大部分山地被夷为准平原,但在个别地段形成了比较坚硬的残丘,这种残丘被称为剥蚀残丘,亦称孤山。图为雅鲁藏布江河谷中的孤山景观。



(1)分析图中孤山景观的形成过程。

宗堡是西藏的一种传统建筑形式,多修建在选定孤山的顶部。本意为堡寨、堡垒,宗堡也被藏民称为安全岛。布达拉宫就是修建在拉萨市某处孤山上的宗堡(图),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参观游览。



(2)说出孤山宗堡的选址要求。
(3)说明孤山宗堡所发挥的安全功能。
(4)为应对特殊环境,说出去布达拉宫旅游应注意的问题。
2024-01-30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2024·全国·模拟预测

7 . 剪纸,又叫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也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载体可以是纸张、金银箔、树皮、树叶、布、皮革。下图为”乌石妈祖”剪纸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剪纸文化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图示剪纸与当地气候对应正确的是(     
A.温带大陆气候B.地中海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季风气候
2.下列省份的剪纸文化氛围相对浓厚的是(     
A.广西B.云南C.河北D.宁夏
2024-01-26更新 | 257次组卷 | 9卷引用:高三练习地理试题05

8 . 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丰富多彩,有整齐严谨的四合院,地坑窑洞院,小桥流水人家,还有高大独特的各样土楼、围龙屋,以及凌空出挑的吊脚楼……这些灵活多变、个性鲜明、别具一格的传统民居,都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图为几种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②建筑造型以为圆形、方形最为常见,该建筑具有(     
①防御盗匪打劫②抵御山中猛兽
③通风及采光好④防寒保暖、防风沙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③选址原则是(     
A.春岗B.夏阳C.秋平D.冬洼
2024-01-26更新 | 263次组卷 | 4卷引用:高三练习地理试题05
2024·全国·模拟预测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蒙古包是蒙古族和其它游牧民族常用的传统住所,是适应广袤而多变的自然环境所产生的智慧结晶。据《黑鞑事略》(南宋·彭大雅)记载:“穹庐(蒙古包)有二样:燕京之制,用柳木为骨,正如南方罘思,可以卷舒,面前开门,上如伞骨,顶开一窍,谓之天窗,皆以毡为衣,马上可载。草地之制,以柳木组定成硬圈,径用毡挞定,不可卷舒,车上载行。”下图是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草原某地蒙古包景观。


(1)推测图中蒙古包开门的方向,并说明原因。
(2)说明蒙古包“天窗”的作用。
(3)说出自南宋至今蒙古族牧民使用的主要能源类型
2024-01-26更新 | 175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三练习地理试题03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兴化垛田位于江苏省泰州市里下河平原腹地,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22年10月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1194—1855年,黄河侵夺淮河下游河道入海,给里下河区域带来了频繁的水患和大量的泥沙,湖群淤垫成为沼泽。为趋利避害,当地先民在浅水区开挖沟渠,并将淤泥水草挖出堆垛,形成了大小不等四面环水的垛田。18世纪,人们在垛田外围修筑圩堤,逐渐形成区域性的灌排工程体系。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建设了更大规模的圩堤工程,圩堤内水位得以稳定。20世纪后期,当地出现大面积堆垛成田、放岸填沟现象,垛田面积变大、高度降低。垛田生产的瓜果、蔬菜品质优良,香葱、龙香芋等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21世纪,该地借助独特的景观、特色农产品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图1为里下河平原位置示意,图2为兴化垛田景观,图3为兴化垛田演变示意。



(1)相对于传统垛田,现代垛田面积变大、高度降低。试评价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从服务功能与价值角度,分析传承和保护垛田景观的必要性。
2024-01-24更新 | 40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昌乐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