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域文化差异及形成的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窑洞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根据建造地环境不同,窑洞有下沉式窑洞和靠崖式窑洞等形式。下左图为下沉式窑洞,右图为靠崖式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两类窑洞反映的地理环境差异主要是(     
A.黄土性质不同B.地形起伏状况不同
C.降水量不同D.植被覆盖度不同
2.为了保证窑洞内的采光,靠崖式窑洞一般建在(     
A.陡坡B.缓坡C.阳坡D.阴坡
2024-02-29更新 | 842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飞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翘起,是一种考虑室内光照和建筑美观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下左图为飞檐景观,下右图示意飞檐光照原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室内光照的角度考虑,“飞檐”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夏季遮阳的面积B.扩大冬季采光的面积
C.缩小夏季遮阳的面积D.缩小冬季采光的面积
2.某建筑设计师在浙江采用了“飞檐”的设计。若屋顶高度不变,从排泄雨水的角度看,与北京相比,应做的调整是(     
①飞檐长度不变,加大飞檐翘起角度
②飞檐翘起角度不变,缩短飞檐
③飞檐长度不变,缩小飞檐翘起角度
④飞檐翘起角度不变,加长飞檐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3-10-25更新 | 299次组卷 | 70卷引用:重庆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预测性考试地理试题

3 . 悬空寺位于山西省恒山(39°42′N,113°41′E)的金龙河峡谷(峡谷呈南北走向)的西岸崖壁。古时人们在峭壁上修建了栈道,后世以此为依托建起悬空寺。悬空寺“日晒不着、雨淋不着、风吹不着、千年不倒”。始建初期,悬空寺距离谷底近百米,后来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下图为悬空寺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悬空寺建在距谷底近百米的峭壁中部,推测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     
①古栈道②洪水③光照④气温⑤岩石
A.①②③B.①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②③④⑤
2.悬空寺与谷底距离越来越近的原因最可能是(     
A.峡谷两侧山地下沉B.峡谷河流的泥沙沉积
C.峡谷河流的侵蚀下切D.峡谷底部地壳抬升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蜂巢屋”(下图),一般由3至4个相连的土塔状建筑构成,是当地人利用茅草和泥土筑造而成,每半年需维修一次,否则就会溶掉。这样的民居,既克服了当地物资缺乏,又适应了当地气候特点,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蜂巢屋是一种古老而优越的生态民居,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     
A.森林覆盖率低B.河湖众多
C.全年气候干旱D.沙漠广布
2.“蜂巢屋”的墙体厚达80厘米,推测其主要原因(     
A.抵御夏季的雨水B.墙体坚固,稳定性好
C.防御冬季的风沙D.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2023-02-22更新 | 875次组卷 | 26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合考试(县区)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半边房(如图)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盛传“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遮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了当地(     
A.降水较少B.高温多雨C.暴雨频发D.冬雨夏干
2.半边房门前种植落叶阔叶树可能是为了(     
A.春季防风固沙B.夏季遮阴纳凉C.冬季截水增湿D.冬季挡风避雨
3.图示房屋大门宜朝向(     
A.东南B.西北C.东北D.西南
2022-12-20更新 | 337次组卷 | 35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四川省峨眉山市第七教育联盟2018年高考适应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冷巷是我国地方性的传统庭院,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1-3人并排通行,巷内幽深(如图所示)。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冷巷主要分布于(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2.推测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通风B.防火C.遮阳D.防盗
3.窄巷的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主要原因是(     
①窄巷走向与盛行风垂直       ②窄巷狭窄,狭管效应明显
③窄巷长度较长,风向稳定   ④窄巷内外温差形成的环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2-10-15更新 | 1004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山东省济宁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地理试题

7 . 《指尖上的传承》第1集讲述了我国四大名绣之首——苏绣。苏绣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之一是丝线,是用蚕丝做成的,具有图案秀丽、构思细致、针法活泼、色彩清雅的风格,深受市场欢迎。下图为苏绣作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目前,苏绣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A.蚕丝原料丰富B.劳动力数量多C.市场需求量大D.高新技术发达
2.图中苏绣景观图中房屋建筑与北京传统民居相比(     
A.前后间隔距离大B.墙体厚实窗户大C.房顶坡度比较小D.院落占地面积小
3.图中苏绣景观图所在地区农业生产(     
A.水利工程量大B.商品生产率高C.机械化水平高D.农业科技水平高
2022-10-02更新 | 661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双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8 . 下图为某大洲一种民居模型图,该民居主要用料为茅草,除就地取材、成本低外,另外还有一些独特的功能。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茅草屋所适应的地理环境是(     
A.多暴风雪B.常年酷热C.多暴风雨D.多火山、地震
2.该茅草屋景观反映出当地(     
A.缺少坚硬岩石B.没有高大树木C.生产力水平低下D.建筑技术精湛

9 . 豆腐自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以来,它的生产和饮食风俗在中国历史上不断发展传播。豆腐的主要原料是大豆,生产豆腐的第一道工序是泡豆,泡豆的时长关系到豆腐的产量和质量。时间太短,豆粒不易磨细,豆蛋白溶出少;时间太长,豆粒会发酵变酸。下图示意中国几个历史时期豆腐生产中心分布(大致分为甲至戊五大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南北方泡豆时长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光照C.市场D.技术
2.豆腐烹饪方式存在地区差异,有的地区以驱寒的煨、炖、煲为主,有的地区则制成方便携带的饼类,这两种代表性烹饪方式分别出现在(     
A.甲地区、戊地区B.丁地区、乙地区C.乙地区、甲地区D.戊地区、丙地区
2022-09-20更新 | 221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2010·上海闵行·二模

10 .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读某地传统民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A.北面B.南面C.东面D.西面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B.种植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2022-08-17更新 | 17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0上海市闵行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