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域文化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骑楼多为三四层,临街店铺二楼以上部分凸出来,二楼罩着的一层空间成为人行道,远远看去,像是“骑”在人行道上一样。骑楼由华侨传入我国,与当地传统建筑融合,成为富有特色的建筑景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骑楼建筑景观分布在我国的(     
A.东南沿海B.东北地区C.华北地区D.西北地区
2.骑楼一层廊道的主要功能是(     
A.展示建筑美学B.扩大居住面积C.用于避雨遮阳D.存放生活物品
2024-05-17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干栏是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屋,底层悬空,不作为住房;吊脚楼通常是一种前虚后实的楼居,前半部是架空的楼房,后半部是接地的平房。下图示意干栏和吊脚楼剖面结构,有学者认为吊脚楼是由干栏演变而来。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两种建筑结构方式均能适应(     
A.干旱环境B.寒冷环境C.潮湿环境D.冻土环境
2.与干栏相比,吊脚楼(     
A.散热防潮效果好B.山地环境适应强C.抵御风寒能力强D.人类居住更舒适

3 .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苗寨四面环山,有河流穿过,进我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区。西江千户苗寨有独具特色的木结构吊脚楼,其分布起伏变化,高低错落,在苗寨的中央处有一大块规整的空旷平地。风雨桥横跨河流,连接两侧村寨,其桥虽不长,但建筑结构颇为精巧,顶部采取房檐式修筑。下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起伏变化、高低错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民族文化B.建筑水平C.地势状况D.河流分布
2.推测苗寨中央的空旷平地主要用作(     
A.交通工具停放B.工业生产场所
C.农业种植用地D.休闲娱乐活动
3.风雨桥顶部采取房檐式修筑,反映出当地的地理环境特点是(     
A.气候干旱,戈壁广布B.河宽水急,水道纵横
C.降水较多,阴晴不定D.民族融合,文化多样
2024-04-3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兴县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4 .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全年降水少,水资源短缺,夏季为雨季,气候炎热,冬春季寒冷干燥,多风沙天气。灵石县境内民居多为单坡顶式屋顶,屋顶只有一侧是斜平面,斜面向院内倾斜,外侧墙体高,且窗体较小。下图示意灵石县某单坡顶式民居。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民居仅单坡外侧留小窗体的主要目的是(     
①增加光照面积②减轻受风沙灾害的影响③减少冷空气入室④增强通风效果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屋顶单斜面向院内倾斜,有利于(     
A.储存生活用水B.向外排泄雨水C.预防火灾影响D.减弱院内光照
2024-03-30更新 | 496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大同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苗族原分布于我国黄河流域,因战争迁徙至贵州等地区。黔东南岜沙苗寨依山而建、择险而居,为适应当地“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理环境,该地形成了“林—村—田—河”的空间格局及以吊脚楼为主的建筑特色(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岜沙苗寨民居区最初选址主要考虑(     
A.气候适宜B.防卫安全C.地形平坦D.聚居规模
2.民居以吊脚楼为主,主要是因为当地(     
A.地形崎岖,降水集中B.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C.沟壑纵横,夏季干燥D.山河相间,四季分明
3.该地“林—村—田—河”的空间格局可以(     
①降低山体坡度②提高复种指数③提供清洁水源④便于田间管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6 . 福建土楼可容纳数十户、几百人同住一楼,楼中堆积粮食、饲养牲畜、挖有水井。土楼的墙壁经过反复的夯筑,下厚上薄,厚处可达1.5m。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福建土楼民居体现了其文化(     
A.开放包容性强B.独立自主性强C.凝内御外性强D.谦虚恭谨性强
2.福建土楼建筑的特点为(     
A.采用土墙建筑,防雨水侵蚀功能差B.有利于客家人和原住民的和谐共处
C.圆形设计有利于收集雨水资源D.圆形构造稳定牢固,抗震性强
3.中国建筑一般都有围墙,而美国建筑绝少有围墙,这说明(     
A.中国的发展历史比美国长B.中国文化具有内向性、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开放性
C.中国与美国的行政权力不同D.美国社会比中国安全,无需围墙
2023-07-27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英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西现存28027处古建筑,堪称“中国古建筑宝库”。调查显示,山西宋辽金之前的木构建筑约占全国的75%,元代的木构建筑约占全国的80%。目前,幸存下来的古建筑布满深深浅浅的“伤痕”。2021年10月,山西遭受有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很多古建筑受到威胁。

(1)选择家乡的一处古建筑,说明其反映的地域文化。
(2)某中学拟开展“家乡特色文化景观及其保护”主题的研学活动,请帮其拟定研学的主要内容。
(3)请为所选古建筑的利用和保护献计献策。
2023-07-25更新 | 5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种民居所在地区降水量最少的是(     
A.山西窑洞B.客家土楼C.徽派建筑D.傣族竹楼
2.傣族竹楼悬空而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河流B.地形C.气候D.土质
3.徽派建筑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景观。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黄土深厚B.河网稠密C.地形崎岖D.耕地集中
2023-04-29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下面左图为“伦敦大本钟景观图”,右图为“北京故宫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中两地建筑风格差异的因素最可能是(     
A.气候B.地形C.地域文化D.经济
2.右图所示区域没有形成中央商务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因素B.历史因素C.政策因素D.社会因素

10 . 师家沟清代民居(如下图)位于山西省汾西县城外,整体建筑以四合院为主体,大小31座院落。其三面环山,南面临河,避风向阳。放眼望去,整个建筑群与山势自然衔接,交融一体,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洋溢着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是耕读文明的窑居典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三面环山,南面临河,避风向阳的区位,利于师家沟(     
A.减小湿度B.夏季防雨C.冬季挡风D.增大温差
2.师家沟的院落结构体现的地形特征是(     
A.山高坡陡B.丘陵沟壑C.山高谷深D.南高北低
3.近年来,师家沟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途径是(     
A.发展乡村旅游B.现代建筑与传统民居相融合
C.整村移民重建D.大力开发农产品特色加工业
2023-04-20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