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层与演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大陆裂谷可以向大气中释放大量CO₂,故裂谷系统的时空演化会影响地质历史时期的深部碳循环通量和环境气候变化。在地质历史时间尺度上,大陆裂谷长度是变化的。下图是地质历史时期裂谷长度与理论CO₂浓度和实际岩层中CO₂浓度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地质历史时期裂谷长度、CO₂浓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侏罗纪裂谷长度和实际CO₂浓度同步增长
B.白垩纪理论CO₂浓度低于实际CO₂浓度
C.古近纪实际CO₂浓度高于理论CO₂浓度
D.白垩纪早期理论CO₂浓度下降速度较晚期慢
2.大陆裂谷能够改变全球碳循环,是因为(     
A.板块俯冲带挤压导致碳酸盐变质B.消亡边界地壳活动较弱难以释碳
C.褶皱山脉抬升导致风化释放碳D.岩浆上升活动带出地下封存碳
今日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积地层从沉积方式上分为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陆相沉积指陆地环境下的沉积,沉积物以碎屑岩(砂岩、砾岩)和粘土岩居多。海相沉积指在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沉积物有来自陆上的碎屑物、海洋生物骨骼和残骸等。古海岸线主要指过去的海陆交界线,大多指第四纪时期残留的海岸线,其遗迹一般以贝壳堤及其他海相沉积物为标志。由于受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海岸线处于陆地的不同高度或海底的不同深度。图为我国渤海湾西南侧古海岸线的空间分布图,近10万以来渤海湾地区的地壳运动对海岸线变动影响较小。甲位于现代海岸线上,丙位于黄河口。

(1)从沉积物粒径和分选性,比较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的差异。
(2)据图比较Ⅰ、Ⅱ、Ⅲ三个时期全球气温情况,说明判断依据。
(3)在乙处的垂直地层剖面中,由地面向下只能发现Ⅱ时期的海相沉积地层。试说明原因。
(4)与甲相比,丙至古海岸线的距离较远。阐述原因。
今日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综试题(答案不全)-高中地理

3 . 不整合地层界限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形成时间发生间断的界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质创面。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盆地区下陷发生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太古代
2.据图分析,高原区地壳抬升的次数至少是(     
A.3次B.4次C.5次D.6次
今日更新 | 10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晚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A.褶皱运动B.岩浆侵入C.沉积作用D.地壳断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处可能会找到银杏的化石B.乙处岩层中有明显气孔构造
C.丙处地表岩石受挤压较坚硬D.丁处地下水易出露可修水库
3.关于该区域断层说法正确的是(     
①F1西南侧断块相对上升②F1东北侧断块相对上升③F2西北侧断块相对北移④F2东南侧断块相对北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24-04-21更新 | 2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地形图,图中岩层轻微褶皱,断层西南一侧岩层有明显的沉降。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曾受到西北—东南方向的水平挤压B.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C.断层发生在褶皱之前D.河流沿断层线发育
2.图中部分岩层的年龄由新到老依次是(     
A.页岩、砂页岩、灰岩B.灰岩、砂页岩、页岩
C.砂页岩、页岩、灰岩D.页岩、灰岩、砂页岩
3.若图中T岩层中发现大量鱼类化石,则该岩层形成的地质年代(     
A.七大洲四大洋轮廓初现B.是最重要的铁矿成矿期
C.蕨类植物出现并逐渐繁盛D.鸟类出现,爬行动物繁荣
2024-04-19更新 | 53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天津市宁河区芦台第一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层是丹霞景观发育的物质基础。丹置地貌指的是由陆相红层形成,以陡崖为特征的地貌。其形成与地质、气候等诸多因素有关。

四川盆地紧邻青藏高原,在晚白垩纪之后一直处于差异隆升—沉降阶段。新生代以来,盆地发生大规模侵蚀,岩石剥蚀加强。盆地丹霞地貌成景地层既有白垩纪地层,也有侏罗纪地层。下图示意丹霞地貌不同时期的地质作用及类型。

(1)分析四川盆地丹霞地貌发育的有利条件。
(2)说明四川盆地成景地层在丹霞地貌景观中的分布特点。
(3)比较四川盆地幼年期、壮年期丹霞地貌类型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4-04-15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萍乡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地层剖面特征可以推测所在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某科研小组在黄河源区某河段沿岸进行地层剖面考察,研究发现:支沟山洪沉积层由该支沟爆发的山洪沉积而成;古洪水沉积层主要由黄河干流泥沙沉积而成,该层为水平层理,分选性好,内部呈现粗细相间的沉积特征),随着气候变化又先后形成风成黄土层和现代草甸土层。下图示意该考察点位置及剖面地层序列。

(1)描述支沟山洪沉积层沉积物的特征。
(2)推测古洪水沉积层形成期间发生特大洪水事件的次数,并说明理由。
(3)说明风成黄土层形成至现代草甸土层形成期间,该区域气候干湿冷暖的变化。
2024-04-12更新 | 73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茂名市高三二模考试地理试卷

8 . 地温梯度指不受大气温度影响的地层,其温度随深度增加的增长率,通常用深度每增加100米的温度增加值表示。地热资源量一般用储热层(含地下热水地层)厚度、地温梯度、储热层面积等指标评估。不整合地层界限是指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的界限。下图示意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质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断,盆地区下陷的地质年代是(     
A.新生代B.中生代C.古生代D.太古代
2.据图分析,煤盆区地壳抬升的次数至少是(     
A.3次B.4次C.5次D.6次
3.图示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其中开发潜力最大的有(     
A.①B.②C.③D.④
2024-04-01更新 | 3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常德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下·河南·专题练习
综合题 | 较难(0.4) |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植物是指生长在海岸潮间带淤泥深厚的海滩上,受周期性海水浸淹,具有特化的形态结构和生理适应机制的一类植物。环南海区域位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红树植物分布区的中心地带,其红树植物的地理分布格局与扩散历史非常复杂,物种数量仅次于邻近的大洋洲及新几内亚,远高于全球其他区域。图示意环南海区域红树植物种子季节性(北半球)长距离迁移扩散路线。


注:深灰色部分是末次盛冰期(约600万年前)时海平面下降120米后出露的陆地。


(1)说明红树植物种子进行远距离迁移应具备的特性。
(2)分析我国海南岛红树植物物种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3)推测环南海区域红树植物遗传结构与印度洋、大西洋地区差异大的原因。
2024-03-1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河南、新疆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10 . 关岭动物群位于贵州西南部关岭县新铺乡一带。该动物群产于晚三叠纪地层中,距今约2.2亿年,主要包括海生爬行动物、鱼类、双壳类等。下图示意关岭动物群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岭动物群产于(     
A.新生代B.中生代C.早古生代D.晚古生代
2.推测晚三叠纪时期,贵州新铺乡一带(     
A.海域广阔B.冰川广布C.草原广布D.气候干燥
2024-03-05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