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层与演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47 道试题

1 . 某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中部,出露地层为: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石炭系-二叠系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侏罗系各类喷出岩。下图示意该地区不同地质时期形成的地层在地表出露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奥陶纪到石炭纪,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是(     
A.下降沉积-抬升侵蚀-下降沉积B.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水平挤压
C.下降沉积-水平挤压-抬升侵蚀D.抬升侵蚀-下降沉积-抬升侵蚀
2.图中花岗岩(     
①切穿了背斜核部②切穿了向斜核部③晚于侏罗纪形成④晚于二叠纪形成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5更新 | 827次组卷 | 8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2 . 松属是现存裸子植物最大的属,约113种,占松科的50%。下图表示松属多样性地质历史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松属物种多样性变化说明其能适应气候(     
A.变冷B.变暖C.变干D.变湿
2.古新世松属多样性急剧减少的原因可能是(     
A.全球大幅降温B.陆地大规模火山喷发
C.联合古陆分离D.白垩纪末物种大灭绝
2023-05-14更新 | 89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考二模文综地理试题
22-23高一·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3 .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原核细胞生物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段是(     
A.冥古宙B.太古宙C.元古宙D.古生代
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A.元古代B.太古代C.古生代寒武纪D.中生代侏罗纪
21-22高一·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根据生物活动情况,地球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没有生命的地球阶段(     
A.经历了38.5亿年B.细菌已经出现
C.海洋开始形成D.对后来的生物没有意义
2.原始生命的地球阶段(     
A.出现了生命大爆发B.出现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
C.大气成分没有变化D.大多数时间处于多细胞生物演化阶段
2021-08-28更新 | 2504次组卷 | 14卷引用:1.2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精选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5 . 2022年湖北恩施山区发现震旦角石化石。震旦角石是生活在距今约5.1亿至4.4亿年的海洋无脊椎软体动物。读“地质年代表示意(部分)”,完成下面小题。

1.震旦角石生活的地质年代主要是(     
A.寒武纪和奥陶纪B.泥盆纪和石炭纪C.中生代D.新生代
2.震旦角石化石的发现,可以(     
A.判断古气候分布规律B.重现全球海陆分布格局
C.加速生物的演化进程D.推测当时自然环境特征

6 . 读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炎热,岩浆活跃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3.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2021-03-22更新 | 2555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7 .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吉祥物形象“兔圆圆”正式亮相。这是春晚40年历史上首个集纳了无数大众喜爱倾向、经过系统翔实的大数据调研所生成的春晚吉祥物IP。它们取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所发现的“安徽模鼠免”化石生态复原形象,这是生活在安徽潜山距今约6200万年的“免祖先”,考古发现的重要头骨化石上面就保存着大门齿。下图示意部分地质年代的顺序。完成下面小题。

   

1.“安徽模鼠兔”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古近纪B.侏罗纪C.二叠纪D.泥盆纪
2.“安徽模鼠兔”生存的年代(     
A.出现了人类B.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造山运动
C.裸子植物极度兴盛D.恐龙走向灭绝

8 . 洪都拉斯蓝洞是冰河时代末期形成的一个石灰石坑洞,其直径约304米,深约130米,洞内各种海生植物和鱼类繁多,但100米以下就鲜有生物。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洪都拉斯蓝洞形成过程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淡水侵蚀和海水溶蚀石灰质地带,形成地下溶洞②石灰质穹顶坍塌③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洞穴被海水覆盖④气候寒冷,海水结冰海平面下降
A.④①②③B.①③②④C.①②③④D.④①③②
2.下列地貌与洪都拉斯蓝洞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相似的是(     
A.峡湾地貌B.雅丹地貌C.岱崮地貌D.海蚀穴
3.关于洪都拉斯蓝洞特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洞底可能有完整保存的生物骨骼与化石B.底部100米以下溶解氧趋于零
C.洞底有与周边海域相似的海洋生物D.洞内有石笋、石钟乳等地貌
2023-01-11更新 | 74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岳阳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鸟类学家发现短翅蝗莺、煤山雀等不具备长距离飞行能力的高山鸟类,由于大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原来只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边缘西南山地,后来也出现在相距上千公里的武夷山地,这种现象被称为“武夷山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这些鸟类只分布于西南山地到出现“武夷山现象”,可推测(     
A.冰期这些鸟类分布区收缩B.间冰期这些鸟类分布区稳定
C.经历冰期—间冰期—冰期D.经历间冰期—冰期—间冰期
2.在武夷山脉与台湾山脉的某些鸟类也有类似现象,说明台湾海峡(     
A.曾经出露为陆地B.曾经完全冰封C.由山地沉降而成D.由板块张裂形成

10 .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研究实践活动。如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     
A.②岩层形成晚于③岩层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甲处最可能发现化石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2.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