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层与演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7 道试题

1 . 科技日报2011年12月1日讯:中国古生物学者与考古学家日前宣称,他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发现了两个巨大的肉食恐龙足迹,该化石标本长达57.5厘米,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肉食恐龙足迹之一。据推断,在距今1亿年前,陕西中南部存在过大型的兽脚类恐龙。据此回答下题。

1.恐龙繁盛的时代是(     
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
2.根据恐龙脚印推知当时的地理环境可能是(     
A.干旱环境B.地势低洼的河湖岸边
C.热带海域D.森林密布
2022-11-2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化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正确的是(     
A.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中生代B.恐龙化石——前寒武纪
C.甲化石——新生代D.三叶虫化石——古生代
2.图中甲化石的名称及其所处时代地球的演化特点是(     
A.藻类化石——重要的铁矿形成时期,B.鱼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形成联合古陆
C.鸟类化石——联合古陆解体D.小型哺乳动物化石——剧烈的地壳运动
2022-11-27更新 | 789次组卷 | 64卷引用:天津市耀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2.乙的末期(     
A.蕨类植物明显衰退B.恐龙灭绝
C.被子植物繁盛D.爬行动物繁盛
2022-11-25更新 | 158次组卷 | 34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质时期是指(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第四纪
2.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灵长哺乳动物时代D.爬行动物时代
3.地质历史时期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A.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5 . 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是指距今1万年以前,以冰期与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时间尺度在10万年以上的气候变化。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相比较而言,中生代的气候(     
A.温暖湿润B.寒冷干燥C.温暖干燥D.寒冷湿润
2.不属于三次大冰期的地质时代是(     
A.元古代末期B.古生代末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末期
6 . 地球上生物的进化一直是人类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地球上的几个生物繁盛期,而繁盛期的结束往往是生物的大灭绝。读“地质年代表”和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物进化在地理环境的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地理环境的发展中扮演了极其活跃的角色;另一方面,环境的演化又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中生代末期的地层内,铱元素含量异常,比相邻岩层平均值高出30倍左右,而铱是陨石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说明可能曾有一颗富含铱的小行星撞击过地球。

(1)晚古生代早期,鱼类大量繁衍;随着海洋面积缩小,进化出能适应陆地环境的________动物,________植物繁盛;晚期,气候变得干旱,进化出能适应干燥气候的________动物,________植物开始出现。
(2)恐龙生活在显生宙的中生代,该时期包括三叠纪、__________纪、白垩纪,这一时期________植物极度兴盛,也是重要的_______矿形成期。

7 . 蓝细菌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的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时,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蓝细菌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最大的作用是(     
A.制造氧气B.形成叠层石C.形成煤炭D.形成铁矿石
2.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     
①蓝细菌的数量多②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③水底流速较慢④岩石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 下图为地球某地质时期地理环境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质时期是(     
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第四纪
2.该地质时期被称为(     
A.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B.海生脊椎动物时代
C.爬行动物时代D.哺乳动物时代
3.该地质时期(     
A.联合古陆形成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C.是重要的成煤期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
2022-10-26更新 | 56次组卷 | 4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9 . 地球生物处于不断地进化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生物进化顺序的排列,正确的是(     
①蕨类植物时代②被子植物时代③裸子植物时代④海生藻类时代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②→①→④D.④→①→③→②
2.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许多地区气候暖湿,森林主要由蕨类植物构成,动物从海洋向大陆发展,该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早期B.古生代后期C.中生代D.新生代
2022-10-22更新 | 465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西省临猗县临晋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考察工具准备:该区岩层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等。
(2)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代,判断的依据是____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环境,气候特点为____
(3)考察结论: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环境向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