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逆温现象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在对流层中,有时会出现“上热下冷”的现象,称为逆温,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海拔越高受地面影响越小,气温越低B.②层因臭氧吸收紫外线,出现逆温现象
C.③层中有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电波D.③层空气稀薄,无云雨现象
2.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B.抑制了①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C.增强了③层空气对流上升D.阻挡了①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2024-01-04更新 | 448次组卷 | 3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人文班)

2 . 山地和湖面影响,云南洱海附近大气环流受到山谷风和湖陆风的综合影响,下左图为洱海附近四个观测站纬向(东西方向)风向风速日变化示意图(风速正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下右图为四个观察站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四个观测站中,风向受湖陆及坡谷之间热力作用影响最小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四个观测站中(     
①甲站受遮挡较少,海拔高,风速较大②乙站受坡向影响,下午风向转向晚
③丙站受地形影响,易发生逆温现象④丁站受湖泊影响,昼夜气温差较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23-12-22更新 | 558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3 .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垂直温度梯度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高度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正值,下图示意某市城郊秋季某时段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图(单位:℃/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B.150米C.350米D.500米
2.该日逆温现象(     
A.海拔越高越严重B.越接近地表越严重C.气温越高越严重D.越接近傍晚越严重
2023-10-29更新 | 19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水汽、杂质、干洁空气组成的是(     
A.①层B.②层
C.③层D.①层和②层
2.关于图中有关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
B.②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C.③层适合飞机飞行
D.①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垂直温度梯度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高度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正值,下图示意某市城郊秋季某时段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图(单位:℃/10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     
A.8时-16时30分
B.16时30分-次日7时
C.7时-23时
D.23时-次日5时
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     
A.100米B.150米
C.350米D.500米
3.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     
A.抑制了对流层空气的对流上升
B.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
C.增强了对流层空气对流上升
D.阻挡了对流层空气的水平运动

6 .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增→递减→递减
B.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2.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时,其与基站的通讯设备发生异常现象,该层可能是(     
A.臭氧层B.热层
C.对流层D.电离层
3.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大气成分及天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7 . 下图为“同一地点在某日的上午、午后、夜间及清晨四个不同时段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的原因是(     
A.越接近地面风速越小,大气热量不易散失
B.越接近地面空气尘埃越多,尘埃能吸收太阳辐射
C.越接近地面空气密度越大,大气越能吸收太阳辐射
D.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地面辐射首先供近地面大气吸收
2.图中四条曲线中最可能是清晨的近地面大气垂直气温分布曲线的是(     
A.甲B.乙C.丙D.丁

8 . 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约75°S,30°W)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     
A.1.5千米B.8.5千米C.12.5千米D.22.5千米
2.a月,高度1.5千米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     
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
2021-08-20更新 | 1996次组卷 | 33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