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资源枯竭型地区振兴的措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怒江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边缘,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处于我国著名的西南“三江”有色金属成矿带中间区域。当地通过引进企业进行矿产开发(税收归总部所在区域),实现脱贫攻坚,但效果不明显,甚至引发了企业和居民的矛盾和冲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怒江州进行矿产资源开发突出优势为(     
A.矿产资源蕴藏量大B.水能资源丰富
C.内河运输便利D.市场广阔
2.当地矿产开发,引发企业和村民间矛盾冲突的根本原因是(     
A.产业结构不合理B.配套设施不完善
C.资源开发不充分D.共享机制不健全
3.为促进矿产开发良性发展,实现村民脱贫致富,当政府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实行资源开发补偿股权化改革②完善资源开发企业综合评价机制③扩大矿产开发规模
④推行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劳动社会保障⑤加大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力度
A.①②④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③⑤
2022-08-10更新 | 491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辽宁省鞍山市有丰富的铁矿、菱镁矿、滑石等自然资源,邻近本溪、抚顺、阜新等大型煤田。鞍山因钢而兴,有“共和国钢都”的美誉,是重要的铁路用钢、无缝钢管、特殊钢生产基地,还是我国最大的钒、钛原料生产基地。鞍山钢铁工业的发展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二鞍山市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和国家名胜千山,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是国家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和文明城市,也是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目前,鞍山已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2017年鞍山市入围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

材料三图左为“鞍山一核四带多园区城市空间布局示意图”,图右为“鞍山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1)分析鞍山成为我国钢都的主要区位优势。
(2)说明鞍山入围特色魅力城市的主要原因。
(3)试对鞍山工业带和生活带的区位关系进行简要评价。
(4)简述鞍山新城区的空间拓展特点及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北省黄石市因矿而兴,素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故乡”之称,是中国民族工业的摇篮。由于矿产资源濒临枯竭,近十年来黄石市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黄石市关闭露天矿山,通过复垦种植,完善周边基础设施,打造了以“天坑”为特色的国家矿山公园。2023年黄石市融入武汉都市圈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聚焦光电子信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优势产业,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图1示意武汉都市圈示意图,图2示意20052020年黄石市三次产业占比统计图。


(1)简述黄石市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摇篮的主要优势条件。
(2)描述2005—2020年黄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3)说明我国其它资源枯竭型城市可借鉴的“黄石经验”。
2024-01-24更新 | 15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河北省迁安市是一座依矿而起、因钢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城市。近十几年,迁安市抓住机遇,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钢铁产业,产能全国县级市第一,产品种类齐全,但同时也形成了“一钢独大、大而不强”的产业结构。如今,迁安市若不注重绿色发展,不仅传统产业难以保持优势,新兴产业也难以迅速呢起壮大。迁安市钢铁资源型城市转型是立足其自身优势做出的主动选择。下图为迁安市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迁安市城市转型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A.土地供给充足B.环境容量大C.工业基础较好D.水资源充足
2.推测迁安市城市转型面临的困境是(     
A.劳动力短缺B.第一产业占比过大
C.消费市场萎缩D.科技创新支撑不足
3.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迁安市应(     
①全面使用清洁能源   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③加强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   ④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4-02-08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申家庄煤矿坐落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南部,当地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该煤矿始建于1956年,职工多达2000余人,在煤炭资源枯竭和国家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背景下,于2017年底关闭。长期以来,申家庄煤矿主营煤炭产供销,矿区转型面临多重困难。申家庄煤矿在转型过程中,充分挖掘矿区优势资源,确立了以“光伏+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并建立以政府为核心的多方参与协作互动平台,一个崭新的申家庄特色小镇正在快速崛起。下图示意申家庄煤矿矿区转型规划范围及部分功能区的相对位置。



(1)从企业自身角度,说明申家庄煤矿转型可能面临的主要困难。
(2)分析当地气候条件对“光伏+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3)分析岳城水库在申家庄特色小镇发展中的主要作用。
2023-07-1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80年代,太原市经济严重依赖煤铁资源,是全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中心城市。20世纪末,太原市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先后创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不锈钢产业园区等。2017年起,太原市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产业结构进行总体规划。目前,太原已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带动全省发展的太原经济圈正在形成。下图示意太原经济圈范围。

(1)说明20世纪70~80年代太原市经济严重依赖煤铁资源的弊病。
(2)说明太原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3)指出太原经济圈对全省经济发展的主要辐射带动作用。
2024-02-06更新 | 38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焦作地处河南省西北部,是一个依煤而兴的城市。其拥有丰富的煤炭、耐火黏土、铝矾土等矿产资源,还有较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全国粮食高产区之一,所产小麦、玉米品质优良。出产的怀药,历史悠久,远销国内外。

材料二:2008年,焦作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由此开始了产业和城市转型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焦作逐渐改变了传统产业,形成了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为支柱产业的新型工业体系;另外,再以旅游业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太极圣地·山水焦作”城市品牌,实施由“黑色印象”向“绿色主题”的转变,现已成为我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



(1)指出焦作市主要的传统产业。
(2)简述焦作市打造山水旅游城市的优势条件。
(3)简述焦作市为促进城市及产业转型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024-02-11更新 | 2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8 . 根据下列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新疆地区略图和天山博格达峰垂直带谱。


材料二新疆南部是中国重要产棉区,其长绒棉品质优良独特。近年来,随着国家各种利好政策的实施及公路、铁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内地大量棉纺织企业相继迁入,新疆棉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声誉也与日俱增。


(1)结合图文资料和所学相关知识,简述新疆承接棉纺织工业的优势条件。
(2)分析新疆承接棉纺织业迁入,对其产生的有利影响。
(3)分析天山两坡自然带的差异。

材料三克拉玛依油田是新中国成立后勘探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连续多年稳产高产。


(4)“石油城”克拉玛依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资源枯竭型城市“矿竭城衰”的覆辙?
2023-12-2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杨柳青一中、咸水沽一中 、四十七中、一百中学四校联考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邯郸武安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太行山东麓,钢铁、煤炭等工业发达。武安采矿业和炼铁业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成为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和邯郸市“产能大县”,拥有数十家钢铁企业,进入21世纪,武安钢铁因产能、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及去产能的政策影响下,经济迅速走向衰落。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已成为武安的“新形象”。下图示意武安市的地理位置与钢铁工业布局。



(1)说明20世纪80年代武安市成为全国有名的“钢铁大县”的主要优势条件。
(2)分析武安市近年来钢铁工业不断衰落的主要原因。
(3)说明武安市钢铁工业的衰落对我国一些矿业型县级市产业发展的启示。
2023-01-08更新 | 163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山西省大同市位于黄土高原的东北边缘,处于地理环境的过渡地带,生态环境较为脆弱。下图为大同市区域图。

(1)从自然地理环境过渡性角度,分析大同市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大同市被称为“中国煤都”,煤炭储量约占全国1/8,主要有烟煤、无烟煤、泥煤等类型。20世纪80年代初,当地政府制定发展规划,促进煤炭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煤炭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煤炭产业成为大同市的基础性产业。

(2)简述大同市煤炭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近年来,大同市推进煤炭产业走“减、优、绿”发展之路,布局风、光、氢、储能、生物质等绿色能源全产业链,探索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的转变。

(3)简述大同市从“煤都”向“新能源之都”发展对当地的积极影响。
2023-07-14更新 | 374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