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上海的辐射功能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的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的综合实力最强。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城市群包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无锡、苏州等26个市。公开资料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约有全国1/4双一流高校,年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1/3左右。长三角城市、群是共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会地带,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长江经济带的引领者,还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长三角城市群示意图。

(1)分析上海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地理条件。
(2)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积极意义。
2024-04-1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综合测试卷)-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单元速记·巧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综合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超大城市群是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空间组织形态,具有强烈的虹吸效应和辐射引领作用。其中“虹吸效应”是指区域中心城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将弱势地区城市的人口、资源等吸纳到自己的圈子当中。长江经济带是我国功能最全、集聚辐射力最强与综合价值最高的区域,主要核心城市有上海、武汉、重庆等。推动长江经济带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协调,是实现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

(1)从劳动力资源角度,简析虹吸效应对中小城市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在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背景下,上海对长三角城市群甚至长江流域发挥了重要的辐射作用,请说出具体表现。
(3)简述推进长江经济带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2024-02-28更新 | 717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部分学校高三三模地理试题

3 . 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图中示意南京都市圈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南京成为都市圈核心主要依赖于(     
①人口众多②产业基础较好③气候温和湿润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     
A.行政管理B.资源集聚C.产业转移D.文化互动
2024-02-06更新 | 40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京都市圈地处长三角地理中心,横跨苏皖两省,是由发达的交通网络紧密联系形成的城市群落。目前,都市圈内交通基本成网,“1小时交通圈即将形成,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基本实现1小时通达。

下图为南京都市圈分布及2021年各城市经济指标图,下表为2021年南京与淮安部分产业区位熵指数对比(区位熵指数是指某城市某产业生产总值和该城市所有产业生产总值的商与都市圈该产业生产总值和都市圈所有产业生产总值的商的比值,其数值高低与都市圈范围内该产业在该城市的集聚效应和专业化生产水平呈正相关)。

2021年南京与淮安部分产业区位熵指数对比表

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行业门类农林牧渔业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南京0.480.830.830.950.990.951.490.942.371.59
淮安2.380.881.190.790.991.270.771.120.590.74
(1)简要说明南京市成为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的理由。
(2)简述交通运输快速发展对南京都市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3)都市圈在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要从城市的资源禀赋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出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谋划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说明南京市和淮安市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差异。
2024-02-05更新 | 42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经济核心地带,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据此完成以下各题。



1.“波士华城市带”的形成条件有(     
①地处大西洋沿岸,多优良港口,交通便利②地形平坦广阔
③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④农业发达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下列关于纽约的城市辐射功能,说法正确的有(     
①带动了周边许多中小城市的发展
②与各城市分工协作
③成为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但影响主要在美国国内
④成为国际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中心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波士华城市带”的各城市分工协作,具体表现为(     
A.波士顿主要从事高科技产业、金融业、文化产业等
B.费城主要从事设备制造业、教育服务业等
C.巴尔的摩主要从事健康服务业、国防工业等
D.华盛顿主要从事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苏州以GDP总量、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国家级经开区和高新技术园区数量等方面的领先优势,成为中国最强地级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易)请对下列说法,进行辨析
①上海产业结构经历了由第二产业为主导向第三产业为主导的转变。____
②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____
③20世纪90年代后上海产业结构以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为主。____
④上海产业结构经历了从轻纺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的变化。____
⑤上海产业结构的变化受限于技术水平。____
(2)(中)2021年全国GDP排名前十位城市占比最高的城市群是(     
A.京津冀城市群B.成渝城市群C.粤港澳大湾区D.长三角城市群
(3)(难)苏州市能成为中国最强地级市,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A.科技水平最高B.交通设施最优越C.距离上海最近D.信息网络最发达
(4)(难)下列可使苏州保持领先发展优势的措施是(     
①主动接受上海辐射,错位发展②持续发展劳动密集型外贸加工业
③替代上海成为科技、贸易中心④围绕先进制造业提供生产性服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22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同步化产品】3.2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课堂例题 人教版选择(2019)选择性必修二
7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昆山是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因其经济发展程度和人口规模都达到了相关标准,2022年被国家确定为Ⅱ型大城市。家在昆山的小陈一家的生活与就业经历见证了昆山的变化。1978年以前,小陈家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种植水稻和养殖鱼虾;80年代,随着上海金星电视机厂和毛纺厂昆山分厂的建立,小陈的父母进入工厂打工,博士毕业的小陈也在上海某知名电子信息企业就职;90年代,昆山开发区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加之当地优美洁净的环境、距离上海虹桥机场较近等因素,昆山成为中国台湾IT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小陈和他的众多外地同学也依托昆山市人才引进政策到昆山就职,目前昆山的省外流入人口达80万。下图为昆山市地理位置及昆山市区示意图。

(1)概述昆山市由县级市跻身大城市行列的发展过程。

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的未来产业,是数字与实体融合发展的高级形态。2023年10月8日,位于昆山高新区的元宇宙产业园开园,该园集项目招引、企业培育、成果转化、技术攻关于一体。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已选择昆山高新区作为其首个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

(2)从地理位置的角度,说明微软选择昆山高新区作为其首个工业元宇宙应用中心的原因。
2024-01-19更新 | 319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功能)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
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
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城市的辐射功能)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对周围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体现(     
A.通过产业迁移带动周围地区发展
B.提升周围地区城市等级
C.改变周围地区城市功能
D.增加周围地区城市数量

(城市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
3.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
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
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024-01-12更新 | 304次组卷 | 3卷引用:【同步化产品】3.1 城市的辐射功能-随堂检测 人教版选择(2019)选择性必修二
9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12月7日《武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成为继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漳、西安、重庆都市圈后,第7个获批的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下图示意武汉都市圈。



(1)说出武汉市的城市功能。
(2)比较武汉对鄂州和潜江辐射带动作用的差异,并说明其理由。
(3)为提高武汉市辐射带动力提出合理的对策。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0年7月1日,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正式通车,助力完善江苏省铁路网络结构,缩短了上海与南通及苏北地区的时空距离,促进跨江融合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位于大桥南岸的张家港、常熟、太仓,均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并一步迈入“高铁时代”。特别是稳居全国百强县前三名的张家港,将更加紧密地融入上海“半小时经济圈”。

材料二: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对区域一体化产业必展做出明确要求,中心区传统产业转移,重点布局总部经济、研发设计、高端制造、销售等产业链环节;周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提高经济集聚度,对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意义重大。


(1)分析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的贯通对南通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2)简述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过程中上海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作用的表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