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5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洞庭湖区水域与陆地交错,从陆地到水底分布着森林、灌丛、草甸和水生植物等植被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洞庭湖区的植被分布,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
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2.影响洞庭湖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水分③热量④土壤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01-09更新 | 10000次组卷 | 6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2 . 植物性状是指植物在演化过程中采用特定的生态策略来实现生存效率的最大化,从而产生的一系列植物属性,如叶片大小、枝干形态等。性状变异能提高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云贵高原某喀斯特天坑因环境封闭,形成独特的小气候,与坑外地表相比具有更丰富的植物多样性。某团队在该天坑不同坡向布设样带调查植被性状的变异程度。下图示意该天坑样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植被类型最丰富的是(     
A.样带甲B.样带乙C.样带丙D.样带丁
2.样带甲的植被叶片普遍偏厚,主要为了适应(     
A.强烈光照B.夜间冷害C.异常高温D.干旱缺水
2023-03-31更新 | 2412次组卷 | 2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3 . 植被是气候变化最直接、最灵敏的“指示器”,通过对植被的研究可获得气候变化信息。黄土高原南部白水河两岸分布有多处人类文明遗址,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地区人类活动及文化演化的重要原因。下图为白水河流域距今5.53~4.12千年前各类种属植被数量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现代相比,距今5.53~4.12千年前白水河流域植被最突出的特征是(     
A.耐寒植物丰富度高B.亚热带种属数量多
C.温带物种优势明显D.耐旱植物占比更大
2.距今5.53~4.12千年期间白水河流域气候变化总趋势是(     
A.暖湿→冷干B.冷干→暖湿C.暖湿→暖干D.冷湿→暖湿
3.图示时期内气候变化并未导致白水河流域文化出现明显的衰退,原因可能是(     
A.人口数量大量增长B.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C.工业生产发展迅速D.耕地面积规模变大
2023-03-09更新 | 1916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4 . 澳大利亚西北部沿海狭窄地带分布有热带落叶混交林。研究表明,该地热带落叶混交林是在末次冰期时迁移扩散至此。下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热带落叶混交林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种群最可能源自(     
A.马来群岛B.新西兰北岛C.印度半岛D.马达加斯加岛
2.该区域的热带落叶混交林开始集中落叶的时间是(     
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
3.限制该区域热带落叶混交林向内陆扩展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光照C.地形D.水分
2022-04-22更新 | 3621次组卷 | 26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冰川前进时会导致行进路径上的树木受伤甚至死亡,退缩后在其遗留的堆积体上,树木会重新生长。科研人员在某地由南向北倾斜的冰川末端槽谷中,沿某一剖面依次调查各垄状堆积体上的树木分布特征,调查中未发现受伤和死亡树木。下图为该剖面上各采样点最老云杉、杨树的树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该区域发生过完整的冰川进退事件的次数为(       
A.1次B.2次C.3次D.4次
2.同一堆积体上,杨树与云杉年龄存在差异,说明杨树(       
A.生长早、更耐贫瘠B.生长早、更耐严寒
C.生长晚、更耐干旱D.生长晚、更耐渍水
3.推测采样剖面在冰川槽谷中所处的位置和方向分别是(       
A.谷底,南北向B.谷底,东西向C.谷坡,南北向D.谷坡,东西向
2024-01-24更新 | 1598次组卷 | 1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三诊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6 . 地处中亚北部哈萨克斯坦气候干旱,地形和缓,多由缓丘和河谷组成,调查发现该地缓丘上牧草葱郁,河谷中的牧草更加繁茂。科学家研究预测,即便是气温、降水无明显变化情况下,未来该地牧草分布状况可能发生改变。完成下面小题。

1.相对于缓丘,河谷的牧草生长更好,是因为河谷(     
A.降水较多B.地下水多C.温度较高D.蒸发较弱
2.推测未来该地牧草最近一次的变化(     
A.缓丘稀疏,河谷稀疏B.缓丘葱郁,河谷葱郁
C.缓丘葱郁,河谷稀疏D.缓丘稀疏,河谷葱郁
3.影响未来河谷牧草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土壤D.光照

7 . 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植被“绿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多B.气温升高C.光照增强D.风力减弱
2.该地区夏季灌木下土壤温度低于地衣的主要原因是灌木下土壤(     
A.吸收太阳辐射较少B.吸收大气逆辐射较少
C.反射太阳辐射较多D.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3.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     
A.日温差变大B.厚度增加C.有机质减少D.生物多样性减少
2024-01-20更新 | 1331次组卷 | 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某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四)期末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8 . 研究发现,部分南极地区已经被绿藻覆盖,甚至在太空中都能看到成片的绿色。据估计,南极地区的绿藻面积在夏季可达到1.9平方千米,其中62%的绿藻爆发点分布在南极大陆周围的小岛上。下图为南极地区绿藻爆发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影响南极地区绿藻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A.光照和土壤B.岩石和地形C.气温和液态水D.风力和液态水
2.绿藻对南极地区气温升降的影响,目前尚不确定。关于“不确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绿藻生长可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②绿藻生长可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③绿藻可使白天气温更高,夜间气温更低
④绿藻可以减少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
3.近年来图示南极半岛地区气温持续升高,可能会导致(     
A.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分布面积减少
B.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多,分布面积增加
C.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分布面积增加
D.绿藻爆发点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多、分布面积减少
2022-05-30更新 | 1488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2届四川省遂宁市射洪中学校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9 . 快递包装箱核心成分的原材料绝大部分来自于人工林,其原料、生产、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总量巨大。下图示意2019年我国快递包装箱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快递包装箱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特点是(     
A.青藏地区数量均小B.高原山区数量均小
C.内陆地区数量均小D.发达地区数量均大
2.影响原料阶段碳排放量空间分布的首要自然地理因素是(     
A.河流B.土壤C.地质D.气候
3.甲省快递包装箱碳排放总量大,是因为该省(     
①快递过度包装②物流业较发达③包装箱的回收率高④循环使用塑料包装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3-24更新 | 1191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3届四川省仁寿县铧强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我国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层(埋藏深度一般在地面以下0.3~0.7m)上生长着大片以落叶松为主的亚寒带针叶林,其水平生长的侧根发达,主根难以深入地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多年冻土融化,针叶林生态系统受到巨大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大兴安岭森林树种叶子呈针状的原因是(     
A.干旱少雨B.暖湿多雨C.昼夜温差大D.气候寒冷
2.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我国针叶林的分布(     
A.南界将会南移B.位置变化不定C.北界将会南移D.南界将会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