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20181月,某科考队从下图中甲城市出发沿图中考察路线经高差较大的山地和较为平坦的高原到达乙地,历时17天。沿途看到的生物物种数量较少,但在乙地附近发现大量的生物物种。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由甲地到乙地沿途看到的地带性植被景观差异较大的因素是(     
A.水分B.热量C.地形D.土壤
2.与沿途大部分地区相比,乙地附近生物物种数量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垂直差异显著B.纬度较低,热量条件充足
C.河湖多,水源较为丰富D.生态环境好,环境容量大
2024-03-1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豫南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1

2 . 读某地地貌三维模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貌最可能形成于我国的(     
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高原
2.图示岩柱与残丘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沉积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风力沉积
3.影响该地植被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肥力B.光照条件C.年降雨量D.地下径流
2024-03-0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三地理试题-河南省豫南六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3 . 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图片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光热条件不同B.土壤性质不同C.海陆位置差异D.水分条件差异
2.骆驼刺所在地区的植被特征是(     
A.群落结构简单B.种类繁多C.植被稠密D.叶面宽大
4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非洲是一片广阔而神奇的土地,吸引着众多的科学家和探险者去考察和探险。一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对甲地这有这样的描述:“……进入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的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探险者在乙地发现与一种十分奇特的树——猴面包树,当地居民又称它为“大胖子树”,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可储水120000升,在干旱时,便成了人们的理想的水源。它曾为很多在热带草原上旅行的人们提供了救命之水,解救了因干渴而生命垂危的旅行者,因此又被称为“生命之树”。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被稀疏的星状柔毛,叶柄长10—201厘米”。



(1)这位探险者在甲地游历的森林类型是____,这种森林植被主要的生态特征有哪些____
(2)乙地典型的植被类型是____,阐释当地地理环境与猴面包树形态特征的关系____
(3)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
2024-01-0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山顶苔藓矮曲林是我国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在山顶和山脊的环境条件下,自然演替的特殊群落。山顶苔藓矮曲林发育的山顶,最热月平均气温大于10℃,年降水量大于500mm,可满足森林发育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但没有进一步发育山地森林,具有独特的群落学特征:林木生长稠密。分枝低矮且粗壮;叶型为小型叶或中型叶,为革质且多茸毛;小枝和叶片多具鳞片等旱生特征。矮曲林下限并不是真正的林线或气候林线,可称为假林线。林线指高纬地区或高山,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山顶苔藓矮曲林的生境条件有(     
①日照强烈   ②山风强   ③云雾少   ④土层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2.山顶苔藓矮曲林的北界最可能分布在我国(     
A.武夷山区B.长白山区C.秦巴山区D.太行山区
3.推测山顶苔藓矮曲林分布(     
A.上限高于气候林线B.下限低于气候林线
C.上限等于气候林线D.下限高于气候林线
2024-01-04更新 | 465次组卷 | 6卷引用:2022届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卷(一)地理试题

6 . 银杏是一种“色相”树种,春夏是“绿油油”的,秋天是“金黄黄”的,冬天是“光溜溜”的,非常适合城市绿化。重庆某中学老师发现,校园内相邻的两颗银杏树树叶脱落程度完全不同(下图圆圈标注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银杏林属于(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
2.重庆的银杏树比北京的要晚一点变黄。影响银杏树变黄的主要因素是(     
A.水源B.降水C.地形D.热量
3.图中两颗银杏树树叶脱落程度明显不同,其原因可能是(     
A.路灯光源差异B.水热组合不同C.土壤类型不同D.风力大小差异

7 . 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地植被类型为(     
A.荒漠B.常绿阔叶林C.针叶林D.落叶阔叶林
2.甲地植被的典型特征是(     
A.叶子成细刺,根系发达B.叶片宽阔,春季发叶,秋冬落叶
C.温暖生长季节约3~4个月D.有板根和茎花现象
2023-12-15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蓝天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文)

8 . 林线是山地森林上限连续不断的森林分布界线,图为中国林线高度沿纬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     
A.随纬度升高林线高度呈上升趋势B.东北地区林线高度达4000米
C.同纬度东部比西部林线高度偏低D.40°N附近干旱地区林线较低
2.30°N附近75°~105°E林线较高的原因是(     
A.纬度低水热条件好B.山地海拔较低
C.人类活动干预较多D.黑土土层深厚
17-18高二下·山东德州·期中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9 . 在不适合生长的季节里,树处于休眠状态,到了春天(或某些地方的雨季),树就开始生长了。新的细胞长在上一年的树轮与树皮之间。刚开始的时候,新生细胞长得比较大,形成的是“早材”,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后长出的细胞就越来越小了,较小细胞的颜色也会逐渐变深,这时形成的是“晚材”。晚材与来年长出的早材之间会形成一道明显的界线,前后两条界线之间的那部分木材,就形成了“年轮”,它是大自然的记录者。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树木“年轮”出现宽窄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A.风力强弱B.水热条件C.海拔高低D.土壤肥力
2.在自然界,有些地区的树木“年轮”不明显甚至没有,这些树木最有可能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023-11-11更新 | 1073次组卷 | 31卷引用:5.1 植被-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同步课堂练习(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10 . 2006年8月15日,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累计生产了商品性木材50多亿立方米,我国森林覆盖率从8.6%上升到目前的18.21%,人工林的保存率超过了8亿亩。根据我们现在的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3%以上。但人均木材占有量和消费量还远远落后世界的平均水平,完成下面小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是(     
①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②品种质量较差③分布不均④人均占有量偏低
A.①②B.①③C.④③D.①④
2.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是(     
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种植经济林
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
2023-07-22更新 | 180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