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2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天坑是喀斯特地区发育的四周岩壁峭立、平均深度超过100m的地表负地形。云南深陷塘天坑(25°N,103°E)深148m,其部分坑壁出现崩塌退化,崩塌堆积体在坑底周围形成斜坡。负地形使坑内形成了独特的局地小气候以及差异性较大的植物生境。为研究其植物,采用正方形样方,每个样方选择30×30m。下左图示意深陷塘天坑样方分布,下右图示意天坑坑壁退化。

(1)在N1、E2、S3、WS1四个样方中,推测植物数量最多的可能是哪个样方,并说明理由。
(2)与深陷塘坑外相比,说明坑内气候的特点。
(3)分析S1~S5样方一侧坑壁出现崩塌退化最强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阜阳市皖江名校联盟模拟预测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2 . 汤河发源于河南省鹤壁市牟山东麓,全长73.3km,海拔高度为150~400m。汤河不同河岸带植被宽度、侧向分布情况以及人类活动对河岸带生态产生的影响,为生态管理和植被修复提供依据。为了更好地量化植被分带的空间特征,将景观指数应用到河岸带植被分布的空间格局分析中。下表示意汤河岸带各子系统景观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景观类型百分比斑块密度/(个·km-2景观形状指数斑块连通指数
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中游下游上游中游下游
灌木/草地45.837.746.1115.4151.88167.111.550.3110.299.199.198.5
林地44.49.619.797.069.84473.110.525.3135.499.197.996.8
农田0.71.221.424.532.13832.36.515.778.789.596.098.4
低覆被区9.151.512.8218.6300.28202.017.866.8131.793.999.793.5

注:斑块密度指单位面积上的斑块数量,反映景观被分割的破碎化程度景观形状指数反映景观形状的复杂程度,指数越大说明形状越不规则斑块连通指数反映各景观类型物理连接程度

1.汤河河岸带占有绝对优势的植被为(     
A.灌木/草地B.林地C.农田D.低覆被区
2.与林地相比,汤河上游岸带的灌木/草地特点(     
A.景观面积小B.破碎度高C.连通度低D.受干扰大
3.影响河岸带纵向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水分C.人类活动D.土壤
7日内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二)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麂岛位于浙江省东部,距离大陆最近20公里,是由52个岛屿组成南麂列岛的主岛(如下图),是全国最早的海洋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浙闽沿岸流”与“台湾暖流”在这里相遇,南麂岛基岩裸露,海岛土壤贫瘠,常年多大风,大多树种无法在此生长,滨柃等低矮的灌木以其小而厚的革质叶片,自我繁殖能力强等特性,构成海岛生态系统重要屏障。南麂列岛海域可生长温度适应能力不同的多种贝类(以藻类等浮游生物为食),是中国贝藻混养示范区。

(1)海岛风力大,土壤贫瘠且水资源短缺,因此滨梭植株____。当地生物多样性丰富,可生长多种贝类藻类,主要原因有:当地位于低纬地区,____充足;____海水透明度高,有利于海洋生物生命活动;寒暖流流经带来较大的____差异;受________(该两空填海水运动形式)影响,有众多岛礁和海港;人类干扰活动少,海洋地貌发育多样;____(填水循环的环节)带来大量无机盐物质。而为增强生态修复能力,对养殖贝类海域水质实时、动态监测时主要利用____地理信息技术。
(2)与B处海域相比,指出A处海域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特征。
(3)我国在建设贝藻混养示范区的同时,也在南麂列岛新建了军舰码头。说明对南麂列岛海域的开发与建设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永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学业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4 . 长白山西坡苔原带(海拔2000米至山顶)原生植被以灌木苔原为主。研究发现,随着海拔升高,苔原带温暖指数和湿度指数(两指数数值大小分别与温度和湿度呈正相关)呈现单峰变化规律。随着气候变化,近年来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出现了草本植被入侵现象,对原生植被产生较大影响。如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3种典型原生植被和3种入侵植被与温暖指数、湿度指数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笃斯越桔相比,单花橐吾更喜(     
A.暖湿B.冷湿C.暖干D.冷干
2.推测长白山西坡苔原带3种原生植被是(     
A.牛皮杜鹃、笃斯越桔、宽叶仙女木B.小叶章、大白花地榆、单花橐吾
C.宽叶仙女木、大白花地榆、小叶章D.牛皮杜鹃、笃斯越桔、单花橐吾
3.随着气候不断变暖,长白山西坡苔原带(     
A.上限上移B.下限下移C.面积扩大D.面积缩小

5 .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湿、怕强光,喜腐殖质含量高、透水性强的肥沃土壤,集中分布于显润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珠三角东部地区唯一的森林生态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留了较完整的地带性植物资源,也为该区域兰科植物的世代繁衍提供了非常良好的栖息地。图示意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海拔段兰科植物物种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兰科植物物种数随高度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光照②降水③土壤④坡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兰科植物在海拔100~200m高度区内种类较少,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劣B.生态系统脆弱C.适生种类过少D.人类活动强烈
7日内更新 | 12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三门峡部分名校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6 . 下面是小明暑期参加地理研学时拍摄的两张照片。左图为位于山西省广灵县境内的一处黄土土柱林景观,顶部分布有一种特有的灌木——树梅,枝叶繁茂,根系发达,右图为华北一处落叶松景观。通过查询资料可知,华北落叶松依靠种子传播,其种子和幼苗在生长发育期需要一定的遮阴条件。低密度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林下草本植被茂密,不同密度落叶松林下凋落物的分解速度存在明显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树梅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地形D.人类活动
2.低密度落叶松林更新缓慢,最主要原因是(     
A.松密低,松产种数量少B.蒸发强,林下水分少
C.草本盛,夺松幼苗养分D.光照强,无遮阴环境
3.推断不同密度落叶松林下植被凋落物的厚度特征为(     
①低密度林下未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高于高密度林
②高密度林下半分解凋落物占凋落物总量的比例低于低密度林
③低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小于高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
④低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大于高密度林下凋落物的总体厚度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7 . 森林碳储量是衡量森林生态功能强弱的重要体现。下表示意金沙江某河谷稀树灌草丛碳储量分布(林下植被包括灌木和草本)。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层次地上部分/t·hm2地下部分/t·hm2合计/t·hm2
乔木1.280.601.88
灌木0.741.402.14
草本1.591.252.84
林下植被2.332.654.98
1.该河谷稀树灌草丛碳储量分布(     
A.灌木碳储量最高B.地上部分小于地下部分
C.受乔木层影响小D.草本地上、地下差异小
2.推测该河谷的气候特征为(     
A.干热B.湿热C.干冷D.湿冷
2024-05-24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一)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8 . 东秦巴山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对南方暖湿气流和北方干冷气流有阻隔作用。某研究团队对东秦巴山地过渡特性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植被生长季与高程之间的关系复杂,并发现神农架物种丰富度最高。下图示意东秦巴山地地形及研究样地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秦巴山地对南方暖湿气流和北方干冷气流的阻隔使得该区域(     
A.春季湿润多风B.夏季高温干燥C.秋季凉爽少雨D.冬季寒冷少雨
2.植被生长季对海拔高度敏感度较高,多表现在(     
A.海拔越高,生长季开始期推迟B.海拔越高,生长季长度延长
C.海拔越低,生长季长度缩短D.海拔越低,生长季结束期提前
2024-05-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押题卷(二)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因子(海拔、坡位、坡度、坡向等)通过调节光照、温度、水分、土壤养分以及枯落物厚度等因子影响林下濯草层植被的生长。林下枯落物利于保持土壤湿度,从而促进林下灌草的生长,但林下枯落物过多则会隔绝种子与地面,降低林下灌草的生物量。某研究团队以东北地区某距离村镇及道路较近的森林为研究区,统计不同地形条件下林下灌草的生物量,结果如图所示。研究区林下灌草受光照因素影响,生长速度呈现出与森林明显不同的季节变化,且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

(1)推测并说明研究区林下灌草生物量的季节差异。
(2)分析研究区高海拔处林下灌草生物量高于低海拔处的原因。
(3)说明谷底、平坡和平地林下灌草生物量较大的共同原因。
2024-05-2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10 . 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群,采集到了大量叶、果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图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兔耳果是(     
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藻类植物
2.兔耳果化石所在地层形成于(     
A.侏罗纪B.古近纪C.泥盆纪D.石炭纪
3.兔耳果生长的年代,气候(     
A.炎热干燥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无法判断
2024-05-23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