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影响植被的因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古生物科考队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一个古植物化石群,采集到了大量叶、果实、种子(如兔耳果,推测该树种是一种高大的乔木)等化石,推测距今约4700万年,同时期棕榈、红树林等植被的分布范围可达北极图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兔耳果是(     
A.蕨类植物B.裸子植物C.被子植物D.藻类植物
2.兔耳果化石所在地层形成于(     
A.侏罗纪B.古近纪C.泥盆纪D.石炭纪
3.兔耳果生长的年代,气候(     
A.炎热干燥B.寒冷干燥C.高温多雨D.无法判断
2024-05-2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大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期中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下·上海·专题练习
2 . 江西省某高中学生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暑期到附近山区开展地理野外观察活动。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天文现象的观测,是本次野外观察活动的内容之一。

(1)学生们于晨色朦胧中出发,不久便迎来旭日阳光,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同学发现车辆影子就在车前随行,影子大致与车辆同宽,此时车子行驶方向大致是______(单选: A.正西   B.西南   C.东北   D.东南)。负责记录日出日落时间的同学,再计算出昼长时间,该日昼长应该是______(单选:A.超过12小时   B.12小时   C.少于12小时)。

材料二   在山中,同学们发现山顶和陡坡上的树木高大、软叶宽阔,多种香樟树、马尾松,山沟中的树木比山坡上要茂密,在山腰缓坡则有农民种植的茶园(图1)。树林内比较阴凉,通过测量,白天林内的气温比林外低 4-5℃。

(2)该地的天然植被是______,山顶和陡坡上的树木对山下茶园所起的保护作用主要是______(单选: A.挡风沙   B.保水土)。山沟中的树木草本比山坡上要茂密的原因是______
(3)林内气温相对较低的原因之一,是______(单选: A.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   B.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作用强)。林内、外气温差异会影响局地大气微运动。请在图2中的直线上添画箭头,完成林内、林外之间的大气微运动示意图(2) ______

材料三   3是他们拍下在山坡道路施工地点红壤的照片,表一是他们返回学校校后,通过实验测得的红壤中各主要成分比重统计表。

表一   红壤成分比重统计表

红壤成分有机质矿物质水分空气
占比1%49%30%20%

(4)通过实验测定,同学们发现红壤中含赤铁矿较多,土壤中的赤铁矿主要来自于(     
A.生物B.气候C.母质D.化肥

(5)从土壤中各成分的比重看,该地红壤的肥力相对较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
(6)同学们将土壤照片和理想状态下发育完整的森林土壤剖面进行了相比,发现红壤中腐殖质层和成土母质发育不明显,请从土壤演化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4-05-02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上海卷03)-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3 . 我国首个北极科考站——黄河站位于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地区,黄河站科考人员通过当地古海蚀凹槽湖泊沉积物来收集古气候、古环境等重要信息。

斯瓦尔巴群岛是位于北冰洋上的极地自然群岛,岛上气候寒冷,大约60%的土地由冰川覆盖,具备独特的极地风光与动植物种群,生态环境脆弱,对全球变暖反映敏感。岛上原有的传统支柱产业是煤炭开采,如今正面临绿色经济转型的新挑战。

(1)甲、乙两处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____,该处表层海水等温线应向____凸起,受其影响,北冰洋永久性块状冰的区域分布特征为____
(2)当我国的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8°55′N,11°56′E)迎来极夜后的首次日出,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点(单选)
A.7点B.10点C.13点D.19点
(3)下列关于该群岛植被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单选)
①种类丰富、结构复杂②以喜短日照的植物为主③植物的生长期短④以苔藓、地衣类植物为主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4)全球变暖对当地居民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不定项选择)
A.雪崩威胁增加B.房屋地基受损C.土地资源减少D.白昼时间缩短
(5)从内外力共同作用的角度,描述当地古海蚀凹槽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6)有人提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斯瓦尔巴群岛可结合自身优势重点推进旅游业发展,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4-04-15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上海市静安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我国东北长白山分布着大面积的浮石,保存着原始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

材料一: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喷发,火山喷发引起的冷却效应称为火山冬天。长白山大规模的火山喷发,使山上大量的原始植被被烧毁,导致植被重新演替。北坡植被演替开始时间早,东坡植被演替开始较晚。

材料二:材料二: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南部区域(图2)野猪种群数量约为34363518只,喜欢拱地觅食,适宜栖息地受地形、植被、水源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影响。


(1)浮石是火山喷发后岩浆冷却形成的一种岩石,该岩石的特征是(     )。
A.多气孔B.片理构造C.矿物颗粒较粗D.含有动植物化石
(2)根据长白山火山灰分布图,判断天池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时,该地的主导风向是____风。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____
(3)据图描述长白山东坡和北坡植被带的差异。____
(4)长白山北坡和东坡的植被景观不同,东坡植被演替较北坡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造成地表土壤贫瘠B.水热充足造成植被类型较少
C.降水较多造成雪线高度较低D.火山灰层造成土壤地基不稳
(5)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具有林木稀疏、树干弯曲、呈匍匐状生长、根系发达的特征,是因为该地区(     )。
A.岩体松散,土层厚B.位于阴坡,光照少
C.气候寒冷,多大风D.地势陡峭,多落石
(6)有人认为应加强对该地区野猪种群的保护,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
2024-04-01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热点02 地球系统物质循环运动与能量转换-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新高考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2)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2024-03-02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重难点23 环境问题与国家安全(3大重难点+8大易错点)-2024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上海新高考专用)

6 . 2016年8月27日,蚂蚁金服对旗下支付宝平台的4.5亿用户全面上线“碳账户”,这是迄今全球最大的个人碳账户平台。开通加入蚂蚁森林点击开始种树以后,通过一系列低碳生活项目赚取绿色能量值,当能量值挤满就可以在支付宝养一棵虚拟的树苗。这棵树长大后,公益组织、环保企业等蚂蚁生态伙伴们会为大家在现实世界种下一棵真树,有梭梭、沙柳、樟子松……位于我国内蒙古高原西部的阿拉善地区是蚂蚁森林最早种植梭梭树的地区,到目前为止,阿拉善地区的梭梭树已经被领完。完成下面小题。

1.除了公交地铁出行、移动支付等常见的低碳行为之外,下列举措也属于低碳行为的是(     
①外卖点餐②开通社区纳凉点③电子化办公④E-mail,微信交流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为适应阿拉善地区的地理环境,梭梭树的形态特征有(     
A.叶片细小,呈鳞片状B.叶片宽大,有气孔
C.根系不发达,埋藏深D.板状根大,树根长
2023-12-20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7 . 我国川西藏东、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三个区域虽紧密相连,但自然环境有较大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川西藏东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针叶林广布。

(1)下图中,符合该地河谷形态特征的是(        )(单项选择)
A.B.C.D.
(2)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区域虽纬度相近,但川西藏东区的植被类型却与其它两区差异较大。简述川西藏东区针叶林广布的原因。

材料二《徐霞客游记》中关于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有这样的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此处山皆回环成洼,水皆下透穴地

(3)下图为喀斯特地貌地表(左图)和地下(右图)景观照片,试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4)影响喀斯特地貌在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单项选择)
A.土壤B.地形
C.岩层D.植被

材料三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较高。这里也是我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多的地区。

(5)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     )。(单项选择)
A.地形B.母质C.时间D.人类活动
(6)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某研究员在对四川盆地不同采样点上的紫色土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制作了下图。据图可以研究(     )。(多项选择)
A.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B.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C.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D.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7)重庆是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侏罗纪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____(选填:元古/古/中生)代,这一时期四川盆地可能具有气候____(选填:温暖干燥/温暖湿润/寒冷干燥)、植被繁茂的自然环境特征。
21-22高三上·北京通州·期中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校中学生赴河北省白石山进行野外实习。

任务一   观察地貌析成因。某同学在观察日记中写到:“白石山因岩石呈白色而得名,因大面积的大理岩峰林而著称”,下左图是某同学拍摄的白石山景观照片,下右图是某小组查询文献后绘制的白石山地貌景观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白石山地貌景观特点并推测形成过程。

任务二   调研植被找差异。同学们在调研中发现:白石山的植被繁茂,种类多样,生态环境优美。但也发现阴坡植被生长状况远远好于阳坡。

(2)说明阴坡植被好于阳坡的原因。

任务三   选择路线说理由。下图为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3)说出考察路线的选线理由。

任务四   绘制地图促联系。阅读考察路线图,图中A、B地分别是两个小组所在位置。

(4)绘制地形剖面图,说明A、B两地的同学是否互相可见。

   

2023-07-28更新 | 462次组卷 | 6卷引用:专题2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专项训练)-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
9 . 川西藏东、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三个区域虽紧密相连,但自然和人文特征有较大差异。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川西藏东区山川、河谷纵列相间分布,地质灾害频发。

(1)川西藏东区是地震多发区。2020年,该地区共发生大小地震25次,地震多发的原因是其位于____地震带上。地震虽破坏性大,但地震波却是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重要手段。请说明地震波成为划分地球内部结构依据的原因____
(2)图中三个区域中,地壳厚度最大的是____区,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____区,影响其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区域虽纬度相近,但川西藏东区的植被类型却与其它两区差异较大。说明川西藏东区针叶林广布的原因。

云贵高原区河谷宽缓,盆地相间,农田密集,自然景观与少数民族多元的人文景观紧密融合。

(4)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典型的____地貌分布区,影响该地貌在云贵高原广泛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
A.土壤       B.地形       C.岩层       D.植被
(5)《徐霞客游记》中关于该地貌有这样的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pián)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yáng),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此处山皆回环成洼,水皆下透穴地”。下图为该地貌景观图,试描述该地貌的景观特点。

   

(6)独特的地貌条件使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首选地。FAST的核心目标是搜寻和发现射电脉冲星,其发现的第一颗脉冲星是距离地球1.6万光年,编号为J1859-0131(又名FP1-FASTpulsar#1)的星体。该脉冲星所属的天体系统是____。
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
(7)简析云贵高原地形地貌对其多元的少数民族文化形成的影响。

四川盆地又称紫色盆地,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肥力较高。这里也是我国发现恐龙足迹化石最多的地区。

(8)颜色是土壤最明显的特征。影响紫色土颜色的主要因素是____。
A.地形B.母质C.时间D.人类活动
(9)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某研究员在对四川盆地不同采样点上的紫色土进行实验室分析时,制作了下图。据图可以研究____。(多选)

   

A.土壤深度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B.不同植被类型与腐殖质碳量的关系
C.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深度的关系D.不同植被类型与土壤质地的关系
(10)重庆是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的重要产地。侏罗纪恐龙生活的地质年代是____代,这一时期四川盆地可能具有气候____,植被繁茂的自然环境特征。
10 . 地球表层的地貌形态各异,土壤和植被类型多样。某中学学生利用暑假分两个大组到我国各地研学旅行。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一大组把考察我国各地地貌景观的差异作为研学的重点之一。图1中①、②、③、④是第一大组四位同学拍摄的照片。

材料二:第二大组主要开展以“植被与土壤”为主题的研学活动,活动分甲、乙、丙、丁四个小组进行,各小组拍摄了其研学地的典型景观照片,还观察了研学地的典型土壤剖面。返校后,各小组整理好研学中获取的素材,并进行成果研讨交流活动。

   

(1)第一大组的王同学考察归来展示了地貌景观照片①,该地所属的地貌类型是____,该照片最可能是在图1中____地(填字母)拍摄的,该地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
(2)第一大组的李同学考察了“魔鬼城”,突遇沙尘暴,你认为李同学拍摄的照片中最可能有____图(填数字),图示该地貌景观主要是____作用形成。
(3)图1中,古人用“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佳句来描述赵同学的考察地,据此判断其拍摄的照片应是____图(填数字),该地貌在地表和地下均有表现,在地表由于流水溶蚀作用常形成____等景观,往往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4)第二大组的甲、乙、丙、丁四个小组,也分别拍摄了研学地的土壤植被景观照片。对照研学地位置分布图,把各小组在研学地拍摄的对应景观图用直线连起来。

       

________________
(5)制作、观察土壤剖面并采集土壤标本时,需要用到多种工具,在铁锹、锤子、罗盘、相机、标本盒、自行车、望远镜、袖珍秤、手电筒等工具中选择三种可能用到的工具:____
(6)土壤的发育与其所处环境关系密切,丁地“黑土”(颜色呈暗黑色)广布,土壤肥力较高。推测该土壤的主要成因。
(7)返校后,同学们对各研学地拍摄的典型植被进行了探讨。说明甲地气候对植被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