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1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年秋冬季节,冷空气开始活跃,给我国多地带来强烈的降温天气。但一般在冷空气到来的前一天,由于气团压缩反而导致气温异常偏高。中央气象台2021年11月6日06时继续发布寒潮黄色预警。下图示意此次寒潮过程某一时刻海平面气压(百帕)分布。



(1)说出甲地的天气状况,并解释其成因。
(2)绘制丙处锋面的剖面示意图(要求绘出气团运动方向和云雨区位置),并说明锋面附近降水的形成原因。
(3)结合所学锋面知识,分析冷空气到来前,气温异常偏高的原因。
2022-01-28更新 | 335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兴城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线上)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特种钢是在碳素钢里适量地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殊性能的钢材。瑞典铁矿资源丰富,钢铁工业一直坚持以特种钢为主并将其作为国家主导产业,而传统的钢铁工业比重较小,其发展宗旨是始终坚持低消耗、低能耗、高产出的生产特点。近年来,瑞典钢铁企业高度重视机械化水平的提升,企业都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作业。自瑞典特种钢工业创立以来,世界各国同类企业一直难以撼动其国际市场地位。下图示意瑞典地理位置和1956~2020年瑞典钢铁工业产品占比及机械化率变化。



(1)说明瑞典钢铁工业将特种钢定为国家主导产业的主要目的。
(2)分析瑞典钢铁工业企业在生产中高度重视机械化作业的主要原因。
(3)世界各国特种钢企业一直难以撼动瑞典特种钢的国际市场地位,请给出合理性解释。
2023-05-19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辽宁省抚顺市重点高中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二模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冷涡是在对流层中高层表现明显的冷性涡旋系统,其中心附近的气温偏低,在东北冷涡及其引导气流影响下,对流层中层的风向会向近地面传导,大气处于上干下湿状态。研究表明,东北冷涡强盛时,华北地区雨季提前到6月,这一方面因为东北冷涡促进了冷暖气团提前相遇,另一方面取决于东北冷涡及其外围垂直方向的气流特征。下图示意5月16日8时900hpa天气分析图,甲为冷涡中心。细实线为等高线,单位m。



(1)判断甲处气压中心的高低,并说明理由。
(2)从冷暖气团的角度,分析冷涡活跃导致华北地区雨季提前的原因。
(3)垂直方向的气流特征加剧强降水,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4 . 泾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由来。对于“泾渭分明”的地理成因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及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泾清渭何当分”,那么对当时的“泾浊渭清”的解释,正确的是(     
A.泾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泥沙含量大
B.渭河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泥沙大量沉积,含沙量下降
C.泾河流域降水强度比渭河流域大,泥沙含量高
D.渭河径流量比泾河小,泥沙含量小
2.当今人们观察到更多的是“泾浊渭也浊”,下列对“渭也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渭河流域降水强度增加B.渭河流域过度开发,植被破坏
C.渭河流域长期耕作土质疏松D.受沙尘暴影响,渭河含沙量增加
3.有人认为“泾渭分明”还因时而异,每年夏季先“泾清渭浊”后“泾浊渭清”,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与夏季风的进退相关B.植被生长的先后相关
C.与季节性积雪融水先后有关D.与农业生产活动的先后有关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9年小浪底水库下闸蓄水,2002年开始实施调水调沙,2015~2016年由于来水来沙太少以至调水调沙中断。黄河调水调沙显著影响了尾闾河道和河口海岸地区的地貌演变。下面左图为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年内变化示意图,右图为1986~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月平均径流量变化示意图。

(1)简述2001~2017年黄河尾闾河道冲淤年内差异,并对此做出解释。
(2)与2001~2005年相比,分析2006~2015年黄河尾闾河道汛期冲淤量变化的原因。
(3)结合右图,说明小浪底调水调沙对黄河尾闾河道汛期的影响。
昨日更新 | 2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辽宁省辽阳石油化纤公司高级中学高三选考科目模拟联考地理试题(一)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5~8月,夏威夷群岛(图a)第二大岛毛伊岛气候严重异常。2023年8月8日,拉海纳镇(图b)发生严重火灾,造成百余人遇难。当天,二级飓风(相当于强台风)多拉的中心在毛伊岛南面大约八百公里处从东向西移动,飓风的接近使火灾强度不降反升。

(1)推测此次毛伊岛大火发生前的气候异常表现,并说明其在火灾发展中的作用。
(2)由于毛伊岛西部山地对气流的影响,加剧了该火灾的蔓延。试解释其原因。
(3)说明飓风多拉的接近使火灾强度不降反升的原因。
2023-11-17更新 | 517次组卷 | 8卷引用:高考模拟卷(二)-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辽宁专用)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半干旱草原系统中,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是长期放牧的双重影响,使得灌木植物在草原分布的密度增加,形成草原灌丛化现象,如下图所示。

材料二:在半干旱草原中,灌木植物通过改变土壤结构、土壤湿度和小气候,在灌丛附近堆积着比周围地表更肥沃的土壤。这种灌木植被聚集土壤养分的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由于灌丛化草原和“沃岛效应”的发展,引发了部分草原向沙漠演替的现象,加剧了草原的沙漠化。

(1)试分析草原灌丛化现象过程中灌丛获得竞争优势的原因。
(2)试解释灌丛植物引起沃岛效应的原因。
(3)说明“沃岛效应”与促进草原荒漠化的关系。
单选题-题组 | 困难(0.15) |
名校

8 . 雨幡洞云是一种奇特的天气现象(图),薄薄的云层出现一个空洞,一缕缕"云丝”似乎从洞中心部分落下,犹如“空中水母”。专家解释,这是由于大气层中存在低于0℃而仍然保持液态的过冷液滴,受飞机飞行产生扰动而产生云洞,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雨幡洞云位于大气垂直分层中的(     
A.平流层B.对流层C.中间层D.逸散层
2.过冷液滴没有凝结成冰晶的原因,可能是该区域空气中缺少(     
A.水汽B.低温环境C.凝结核D.低压环境
3.发生雨幡洞云的云层温度较低,是由于(     
A.距离太阳较远B.距离地面较远C.距臭氧层较远D.距电离层较远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由于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城市下垫面的改变、大气污染以及人工废热的排放,城市地表及大气温度高于周边非城市环境的一种现象。西宁(101.75°E,36.56°N)是青藏高原最大的城市,当前全省约有40%的人口居住在西宁市,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城市建筑面积迅速扩大。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带来的影响日益明显。下图示意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西宁城市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



(1)描述西宁城市热岛效应的季节变化特征。
(2)指出一天中西宁城市热岛效应明显的时间段,并分析原因。
(3)西宁在秋冬季的北京时间16~17时出现弱的冷岛效应,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022-10-08更新 | 503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中朝边境的长白山是一座休眠火山,曾在公元946年喷发,在火山学界被称为“千年大喷发”。这次事件是一次爆炸性喷发活动。喷发柱高度达数十公里,生成的火山灰进入大气环流或平流层,长时间滞留空中,影响全球气候。下图为长白山火山灰分布示意图,长白山各坡向火山灰由于堆积与留存条件差异,现在火山灰厚度差异较大。



(1)据图推测目前长白山火山灰堆积厚度最大的坡向并分析原因。
(2)“火山冬天”是指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后大气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试用大气受热过程解释“火山冬天”的形成原因。
(3)火山喷发破坏地理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然而,火山喷发对人类也带来有利的方面,请你列举三点。
2022-05-18更新 | 829次组卷 | 9卷引用:辽宁省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