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533 道试题

1 . 下图中虚线为等高线(单位:米),实线为地层界线。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图示区域最大高差(     
A.248B.288C.365D.400
2.图中大规模构造运动最有可能发生在(     
A.D1之前B.K之后C.P2之前D.T1之后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流流向自西南流向东北B.有过地壳抬升现象
C.T1和J之间存在平行不整合面D.河流处的构造地貌为背斜谷
昨日更新 | 24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淮安市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试卷(一)地理试题

2 . 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典型的温带荒漠性气候,年降水量约45mm,蒸发量约2612mm,全年沙尘天气频发。如图为该区域四季太阳辐射平均日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高度B.昼夜长短C.云量多少D.大气环流
2.据图推测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受沙尘天气影响最为显著的季节(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下列各图示意该地有显著降水天气的是(     
A.B.
C.D.
昨日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徐州市高考考前打靶卷地理试题

3 . 图为世界部分区域1月和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①~⑥的箭头表示盛行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风向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     
A.②④B.②⑤C.③⑤D.③⑥
2.与气温高、气流辐合下沉特点相符的气压中心是(     
A.甲B.乙C.丙D.丁
7日内更新 | 30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扬州市高考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流经9个省级行政区。黄河含沙量大,径流量少,存在着上下游之间调沙减淤、水量调控等问题,需要加强流域内的协调发展。小浪底工程从2009年竣工到2015年,累计将下游河道中9.66亿吨淤沙送入大海,“地上河”没有再长高,黄河下游基本保持冲淤平衡。

材料二: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刘家峡到河口)自上而下由峡谷段、库区段和平原段三部分组成,其河道湿地位于水陆交错地带,其中漫滩湿地是其重要构成部分。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年以来,黄河上游刘家峡(1969年)、龙羊峡(1986年)、李家峡(1991年)等水电站陆续建设运营,发挥了防洪、供水、发电、防凌等综合效益,但对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材料三:下图为“黄流流域示意图”,下表为“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河道湿地变化统计表”。

地类1986年1996年2000年2006年2015年
天然湿地河流9.185.505.325.475.14
裸滩2.652.783.502.352.11
草本湿地3.033.653.132.782.40
森林湿地0.840.530.390.510.71
人工湿地坑塘湿地0.240.350.490.320.57
水库湿地1.151.151.001.081.15
水渠湿地0.170.170.170.170.13
(1)为什么黄河没有成为重要的航运通道?
(2)结合材料,分析黄河下游的冲淤平衡对黄河入海口地区会产生什么影响?
(3)从生态环境调节服务功能的角度,简述刘家峡以下上游河段天然湿地面积变化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锡东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21世纪前20年中国人口迁移的地理格局稳中有变,但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图为2000~2020年我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大地区人口净迁移率(迁入率与迁出率之差)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反映中部地区人口迁移率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乙地区人口迁出率长期高于丙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人口总量B.经济C.距离D.生态环境
3.21世纪前20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迁移格局变化特点是(     
A.不平衡的趋势增强B.空间集聚程度减弱C.区域差异缓慢加大D.迁移势头持续增强
7日内更新 | 2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考前模拟(一)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喜马拉雅山冰川广布,有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之称。雅鲁藏布江穿行于众多山脉之间,在东部发育了大峡谷(如图1所示)。大峡谷地区海拔从北部2910米降至南部出口仅155米,全长超过500公里,是季风水汽输送到青藏高原的主要通道。

材料二:研究表明,图1中虚线框内因河流侵蚀差异使得南北两侧分水岭位置移动不同,该处流域面积未来将出现缩小趋势。

材料三:图1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图2为虚线框内河段两分水岭的地形与年降水量状况示意图。

图1

图2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喜马拉雅山被称为“地表河塔与地下水塔”的原因。
(2)分析大峡谷地区成为青藏高原最大水汽输送通道的有利地形条件。
(3)补全虚线框内雅鲁藏布江流域边界,并结合图2信息,论证虚线框内河段流域面积未来缩小的趋势。
7日内更新 | 17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2024高三·江苏·专题练习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疏勒河发源于祁连山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所在流域是甘肃省的富水区和土地富余区。疏勒河以昌马峡和双塔堡水库为界分上、中、下游。上游祁连山区是整个流域的水源涵养区和产流区,水丰流急;昌马峡至双塔堡水库为中游,冲积平原上河床宽而浅,多分汊,人口稠密、农田广布,是甘肃省移民安置的主要区域之一,修建了多座大型水库;双塔堡水库以下为下游,下游荒漠区绿洲与荒漠并存。20002015年疏勒河中下灌区灌溉面积不断扩大。下图为疏勒河流域位置和周边区域自然环境示意图。

(1)从生态环境角度,简述疏勒河中游建设水库后会产生的负面影响。
(2)疏勒河上游的祁连山区冰川广布,祁连山区冰川的气候调节功能的服务价值最高。试说明冰川气候调节功能的主要表现,并概述其发生机制。
7日内更新 | 84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植被与土壤 整体性与差异性-【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二模试题分类汇编(江苏专用)

8 . 贵州安龙县发现了两座巨大的“金字塔山体”,山体岩石主要由距今约2亿多年前(三叠纪早至中期)的白云岩组成。图为“安龙金字塔”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安龙金字塔”的岩体主要类型是(     
A.沉积岩B.变质岩C.喷出岩D.侵入岩
2.“安龙金字塔”呈锥形的主要原因是(     
A.化学溶蚀B.差异侵蚀C.河流侵蚀D.风力侵蚀
3.推测“安龙金字塔”的主要地质形成过程为(     
A.陆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陆相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海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D.海相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2024-06-15更新 | 42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考前模拟(一)地理试题

9 . 经济联系量可用作衡量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的指标,相邻城市经济联系强度越大,它们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下表为2021年成都都市圈城市经济联系量统计表,下图为成都都市图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城市成都德阳眉山资阳
成都——1122.071018.61405.53
德阳——33.5834.55
眉山——34.76
资阳——
总量2546.211190.201086.95474.84

1.成都都市圈各城市间(     
A.眉山与成都的经济联系最强B.眉山与德阳的经济联系强于眉山与资阳
C.成都与德阳一体化程度最高D.经济联系的强度与城市间的距离正相关
2.近年来广汉市成为流入成都市域跨城通勤人数最多的城市,其原因是(     
A.德阳对广汉的城市辐射作用减弱B.成都就业机会多,成广交通便利
C.成都的行政管理功能较德阳更强D.广汉劳动力更适应成都高新产业
3.广汉市近年依托三星堆遗址发展旅游业,其可借用的成都因素是(     
①广阔的市场②便利的交通③发达的科技④悠久的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14更新 | 429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10 . 异地扶贫搬迁调研数据显示:秦巴山区某迁出村的搬迁户与耕地之间的距离从搬迁前的2.9km增加到搬迁后的21.1km,导致该村出现耕地低效利用,甚至撂荒的现象。为提高迁出村的耕地利用率,有学者提出了迁出村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村耕地低效利用,甚至闲置撂荒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贫瘠,粮食产量低B.耕地破碎,种植规模小
C.距离较远,种植成本高D.资源重组,耕地被占用
2.为提高迁出村的耕地利用率,当地可以(     
A.回迁部分村民B.加快土地流转C.退耕还林还草D.改变作物熟制
3.迁出村推行“人一地一业”发展模式有利于(     
①降低前期土地整治成本②稳定粮食生产规模③促进乡村现代化的建设④协调产业均衡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12更新 | 619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6月最后一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