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00 道试题
1 . 读下图(图中数据表示年等降水量,单位:mm),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描述美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2)说出A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并分析其生产自然区位条件以及与之对应的农业生产特点。
(3)甲地是美国蔬菜、水果、花卉等的专业化生产基地。结合该地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种商品农业基地的有利的区位因素。
2019-08-21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2 . 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我国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环境保护部和中科院共同编制完成的《中国生态功能区划》,全国被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和216个生态功能区。下图为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划分主体功能区的主要目的是(     
A.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限,明确区域的归属
2.关于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体功能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主体功能区都是独立的空间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主体功能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范围和界线
D.每个主体功能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021-12-13更新 | 785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五地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读我国内蒙古呼伦贝尔牧区(甲)和阿根廷潘帕斯牧区(乙)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区位条件中,不属于甲、乙两牧区发展畜牧业共同具备的是
A.夏季气候温暖B.临近海港,便于出口
C.土地辽阔,地形平坦D.草类茂盛
2.下列关于甲、乙两牧区畜产品生产和销售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甲牧区生产依赖天然草场,“超载放牧”严重
B.甲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乙牧区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甲牧区产品主要靠铁路运输;乙牧区产品主要靠航空运输
D.甲牧区主为城市提供肉、奶、禽、蛋等;乙牧区主要出口牛肉到欧美
3.当前,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大城市周围,其原因是
A.大城市周围有充足的牧草供应
B.由于大部分乳制品不耐贮藏,且运输不便
C.大城市周围劳动力充足
D.大城市周围土地租金低
2019-05-27更新 | 119次组卷 | 3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4 .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人口流动规模很大,所以我国尤为关注人口问题。人口流动和迁移是影响中国未来数十年人口发展的关键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年)》,截至2014年末,全国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47亿,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和迁移成为各地区人口规模和结构变动的重要因素,深刻影响着中国人口、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

某年份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

流出省(市)贵州四川湖南江西河南安徽其他
占总量比重/%6.116.110.68.68.310.639.7
流入省(市)福建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其他
占总量比重/%5.65.67.25.68.935.531.6
(1)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概括我国人口分布特点____
(2)引起我国人口流动规模大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气候C.政策D.经济
(3)限制上图中甲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____,并从其限制因素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甲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力____。(至少写出两点)
(4)根据中国跨省份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表,说出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为____,并分析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给迁出地带来的影响____。(至少写出三点)
2024-06-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科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会城市,近年来人口增长很快,经济发展迅速。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46.8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2.5‰,自然增长率为7.4‰。201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980.6万人,增幅3.57%。人口出生率为11.3‰,比上年降低1.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6.2‰。


材料二:2016年,修订后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年-2020年)》获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明确至2020年,杭州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

材料三:下图所示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江临海,位置优越,是全国唯一集工业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大学城、沿江居住生态区于一体的国家级开发区。



(1)根据材料一和图甲,说出杭州市人口自然增长类型,简述杭州市人口增长特点。
(2)总体规划明确:至2020年,杭州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1000万人左右。从环境人口容量角度说出影响杭州市人口规模的因素。
(3)简述杭州市外来人口迁入带来的负面效应。
(4)读材料三和图乙,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利的区位条件。
2019-05-06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阿拉伯半岛示意图。

材料二、沙特通过组建世界级石化生产基地及世界级石化企业,已成为世界石化生产重地。截至目前,沙特已在其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分别布局了朱拜勒、延布两个大型石化生产基地。

(1)判断阿拉伯半岛的主要地形,并说明判断理由。
(2)说明②地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
(3)幼发拉底河是世界著名河流,其河流下游水量的变化特征是越往下游越小,其原因有哪些?
(4)朱拜勒工业城发展石油加工业的优越区位条件有哪些?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4月29日,中欧班列首次采用冷链运输白俄罗斯的液态奶等食品。白俄罗斯气候温和,年降水量为550~700mm。该国是世界五大奶制品出口国之一,奶牛场高度集中,超过90%的产量来自国有牧场

材料二:国外酒商正积极开拓中国高端葡萄酒市场。葡萄酒在运输过程中最适合的温度为14~20从义乌出发,经新疆到马德里的“义新欧”货运班列,首趟运行21天,比海运缩短约10天。高端葡萄酒是远程运回的重要货品之一,下图示“义新欧”班列路线。


(1)分析“中欧班列”东端城市义乌的气候特征的成因。
(2)分析白俄罗斯成为全球主要奶制品生产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3)与海运相比,说明选择“义新欧”铁路从西欧运输高端葡萄酒到义乌的优势。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20202030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535.951705.681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460.991543.031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788.518701841.519351894.52000

   

(1)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比重特点(大或小),并简述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2)与中心城核心区相比,描述1990—2008年上海近郊和远郊常住人口数量变化特征。
(3)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2024-04-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地理试卷
9 . 现代经济发展虽然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有所减弱,但由于受产业传统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国各地区仍表现出一些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种植对象是_____,试简述该农业的特点_____     
(2)C对应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其区位优势有哪些? _____
(3)图中_____处(填写图中字母)的_____草原是大牧场牧牛业区,其产品能远销欧洲主要得益于_____的发明。
2019-05-26更新 | 183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10 .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6年11月7日上午,2016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活动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届产业转移系列活动的转出地主要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转入地中郑州、洛阳、濮阳、焦作、南阳5个城市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名列前茅。

材料一 河南省简图

材料二 河南省地处我国中原地区,2014年总人口达9436万人,其中劳动年龄人口达7500多万,耕地总面积1.2288亿亩,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近年来,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河南省加大投资力度,主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

材料三   河南省部分产业投资数据比较表

注明:

①区位商:本地某一产业比重与全国相应产业比重之比,其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

②产业梯度系数:表示一个地区产业所处的水平层次,数值越大,表示水平越高。

(1)根据材料一简述河南省的地形特点。
(2)根据材料三指出河南省具有优势的产业部门。
(3)结合材料分析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
(4)阐述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可能对该省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