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223 道试题

1 . 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B.云雾较少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2.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昨日更新 | 1332次组卷 | 7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2024高三上·贵州·专题练习
2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738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4 . 不同类型食物的碳足迹差异显著。图1示意某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图2示意该市同期消费的食物产生的碳足迹结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该市1978~2015年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A.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
B.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下降
C.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同步上升
D.植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上升,动物源食物占比逐渐下降
2.碳足迹系数为某类食物产生的碳足迹与该类食物的消费量之比。下列食物中碳足迹系数最大的是(       
A.粮食B.蔬菜C.禽肉D.畜肉
3.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可行的饮食方式有(       
①保证营养需求的同时,将动物源食物消费保持在合理范围
②保持动物源食物占比,由水产品消费大幅度转向畜肉消费
②减少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增加畜肉消费
④增加水果、蔬菜和禽肉的消费,减少畜肉消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日内更新 | 829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5 . “两假企业”是指落户于东北乡镇地区并以每年春种和秋忙时期为企业“两栖”型员工各放一个月假的经营模式运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两栖就业”是指东北地区农民利用农闲的时间就近务工,农忙时在家务农的一种亦工亦农的兼业性就业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乡镇地区发展“两假企业”的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一年两熟”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粮食产量大④工业基础完善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2.“两栖就业”会造成东北地区种植业(     
A.播种面积减少B.产值快速提升C.结构趋于稳定D.机械化水平提升
3.符合“两假企业+两栖就业”模式实现东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的是(     
A.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B.加强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
C.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乡镇地区劳务输出
2024-06-15更新 | 388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卷

6 . 异地扶贫搬迁调研数据显示:秦巴山区某迁出村的搬迁户与耕地之间的距离从搬迁前的2.9km增加到搬迁后的21.1km,导致该村出现耕地低效利用,甚至撂荒的现象。为提高迁出村的耕地利用率,有学者提出了迁出村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该村耕地低效利用,甚至闲置撂荒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贫瘠,粮食产量低B.耕地破碎,种植规模小
C.距离较远,种植成本高D.资源重组,耕地被占用
2.为提高迁出村的耕地利用率,当地可以(     
A.回迁部分村民B.加快土地流转C.退耕还林还草D.改变作物熟制
3.迁出村推行“人一地一业”发展模式有利于(     
①降低前期土地整治成本②稳定粮食生产规模③促进乡村现代化的建设④协调产业均衡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12更新 | 651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三模地理试题

7 . 土壤干层指深层土壤中积累的有效水分被森林利用后因不能得到大气降水的补给而形成的土壤层次,深度一般出现在2-3米。俄罗斯欧洲部分东南部气候较为干旱,人们通过营造人工林(栎树等)控制生态退化,由于形成土壤干层,使得效果不理想。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人工林地区形成土壤干层主要因为(     
A.降水量少于蒸发量B.地形起伏增加下渗
C.土质疏松保水性差D.植物蒸腾耗水过多
2.土壤形成干层将导致人工林(     
A.树干弯曲多枝杈B.叶片退化为针叶形
C.林冠郁闭度降低D.根系侧向生长受限
3.下列地形部位中,当地营造人工林减缓生态退化效果最好的是(     
A.山谷B.鞍部C.山脊D.缓坡
2024-06-08更新 | 325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地理试题

8 . 川西某县以高原青稞产业为核心,以青稞文化+科技研发理念为导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了集收购+加工+存储+展览于一体的农业发展模式,解决了农户青稞堆放浪费、销售渠道受限等困境,实现了从单一青稞到多元产业的完美嬗变,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完成下面小题。

1.该县青稞产业的完美嬗变,关键在于(     
A.青稞产量增加B.存储条件改善
C.种植技术进步D.产业链的延长
2.“收购+加工+存储+展览”的农业发展模式给农户带来的益处是(     
A.减少生产投入B.种植结构多元化
C.提高加工技术D.提高抗风险能力
2024-06-08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按要求作答。

钾是农作物生长的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全球生产的钾盐90%用于制造肥料。钾盐主要集中在加拿大、白俄罗斯、俄罗斯。我国钾盐储量占全球的10%,对外依存度高(对外依存度=进口量/消耗量×100%)。阿萨勒盐湖位于吉布提中部,湖区卤水钾盐矿床分布规模较大,钾盐储量超1000万吨。2015年吉布提政府宣布与中国M企业共同合作开发阿萨勒盐湖。下图示意阿萨勒盐湖位置。

(1)分析我国钾盐对外依存度高的原因。
(2)分析在阿萨勒湖开采钾盐的有利条件。
(3)说明M企业开发阿萨勒湖对保障我国钾盐供应安全的意义。
2024-06-06更新 | 26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地理试题

10 . 甲乙一线为高原面上发育的古河流,经地质作用古河流被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内流河,最终通天河上游的丙支流溯源侵蚀切穿分水岭。下图示意长江源水系演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江源水系演变的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③①D.②①③
2.古河流被分割成内流河的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B.滑坡堰塞C.泥沙淤塞D.断裂下陷
3.丙支流溯源侵蚀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变化B.冰川刨蚀C.干流下切D.冻土消融
2024-06-06更新 | 3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三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