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盐碱地因盐碱度高,很难生长农作物。我国是盐碱地大国,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盐碱荒地和影响耕地的盐碱地总面积超过5亿亩,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具有农业发展潜力的占中国耕地总面积10%以上。

材料二:海水稻是能够在海水中生长的水稻。我国科学家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海水稻的基础上,利用遗传工程、水稻杂交、突变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多种技术手段,选育出具有耐盐碱、抗病、抗涝、抗倒伏、优质、营养价值高等多种特性的新型耐盐碱水稻。其可在盐碱地种植,或利用盐度不低于1%盐度的海水或内陆咸水浇灌能正常生长并获得一定产量的水稻品种,而且水稻生长期间的水环境可以对滩涂和盐碱地的可溶性盐碱起到淋溶降盐作用。

材料三:2021年11月15日,工作人员开始对位于天津静海区的袁隆平海水稻基地的海水稻进行收割作业,并在田间实收测产纪录,亩产量超过750公斤,天津1500亩海水稻喜获丰收。这也标志着袁隆平团队在华北环渤海地区的首个规模化海水稻示范项目获得成功。海水稻(如下图)试种成功和推广对我国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说明海水稻种植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
(2)指出在滨海滩涂地区种植海水稻对当地生态环境有哪些积极作用。
(3)有专家学者反对在干旱地区盐碱地种植海水稻,推测他们的忧虑。
2021-12-11更新 | 20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印发,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新格局:“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打造长江经济带的三大增长极。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等11个省市,面积约205.3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下图示意长江经济带。



(1)请列举影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推进和落实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试为长江经济带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3)根据材料,简述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意义。
2021-06-28更新 | 743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1-12高二下·黑龙江大庆·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
名校

3 . 2014年冬奥会计划于当年的2月7日至23日在俄罗斯黑海之滨的索契举行。读“索契区域示意图”和“索契气候资料图”,


回答下列各题。

1.索契1月气温高于0°C的原因是( )
A.纬度低,气温高B.大高加索山对冷空气的阻挡和黑海的增温作用
C.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D.地势比四周低,起保温作用
2.索契作为冬奥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主要是( )
①冬季晴天多,阳光充足
②冬季降水多,积雪量大
③河网密布,便于开展水上项目
④附近有高山,积雪多,利于冰雪项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里海是世界最大的内陆湖,冬季北部海域有较长时间的结冰期。图示的①一④条冰冻界线中,正确的是( )
A.①线B.②线C.③线D.④线
2016-12-13更新 | 115次组卷 | 5卷引用:2015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4 . 读下图及材料,回答问题。

地质构造是指岩层在内外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或位移而留下来的形态,如断层、背斜和向斜等;地质作用指由自然动力引起的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变化和形成的作用,分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如冰川侵蚀、风力堆积等等)两大类。



(1)甲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 ,乙地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____;图示区域若要修建东西方向的隧道,甲乙丙丁四地宜选址于_____________
(2)丙处地貌名称是__________,形成该地貌的地质作用是__________ ,该地貌形成于_____________位置,该地貌沉积物颗粒大小分布为由中心向边缘逐渐变______
(3)图中①②③④构成的水循环属于三大类水循环中的________________循环,该循环对人类意义重大,通过该循环,陆地上的水资源不断得到______________;在该循环中,人类影响最明显的环节是__________(填写水循环环节名称)。

5 .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分布比例随某影响因素的变化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图示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资源D.土壤
2.东非高原上1000—2000米处人口较稠密,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较高,便于安全防御B.开发历史悠久,物产丰富
C.气候凉爽,利于排水D.交通便利,方便物资运输
3.下列有关世界人口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与陆地的比重匹配度大致均衡B.世界人口分布表现出明显的趋向性
C.城镇和乡村人口比例均持续上升D.世界人口主要分布于高纬度地区
2024-04-10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城市群作为经济发展和融合的新形式,是当前城市和国家参与全球竞争最主要的载体。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城市与城市、区域与区域的竞争,而是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的竞争。下图为我国七大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异示意图,其中差异数值大小与内部辐射带动作用呈负相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七大城市群内部辐射带动作用最弱的是(     
A.成渝城市群B.长江中游城市群
C.关中城市群D.长三角城市群
2.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     
A.扩大内部各城市间经济差异B.促进中心城市服务功能疏解
C.增强城市群的辐射带动作用D.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二元结构
3.缩小城市群可持续竞争力内部差异的可行性措施是(     
A.激发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活力B.注重打造宜居型中心城市
C.鼓励城市群之间人员自由流动D.推动各城市之间产业协作
2023-07-27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民勤一中、古浪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祁连山南坡年均降水量300~400mm,作物生长季与降水季同期,适宜青稞、燕麦和油菜等农作物的生长,耕作层厚度多为20cm。图为祁连山南坡不同海拔农田土壤各土层有机碳含量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耕作层土壤肥力最高的海拔高度是(     
A.2800mB.2900mC.3000mD.3100m
2.与海拔≤3000m的分布趋势不同,海拔3100m处土壤有机碳含量在土壤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首要因素是(     
A.光照不足B.气候干冷C.风力强劲D.冻土深厚
3.下列农业技术有助于增加土壤有机碳积累的是(     
A.开荒深耕B.增加载畜量C.焚烧秸秆D.农田免耕
2024-04-13更新 | 481次组卷 | 9卷引用:地理(新七省高考通用卷01)-2024年高考押题预测卷

8 . 杂交构树具有适应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特点。贵州省某县将杂交构树生态农业列为精准扶贫的重点项目。下图为“项目位置和构树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沼气池在该地生态农业中的作用有(     
①消灭有害细菌②为农作物生长提供热量③加快土壤养分积累④保护乡村环境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根据材料可以得出,杂交构树生态农业有助于当地脱贫的原因有(     
A.杂交构树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B.杂交构树可大量提供商品木材
C.沼气制取能提高工业化水平D.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2021-10-13更新 | 177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二十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云南宣威市地处云南省东北部乌蒙山区,气候具有典型的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特征。该地的宣威火腿名扬海外,其制作工艺流程复杂(如下图所示),要经过腌、晾、发酵等多个环节,用时长达一年多。腌制始于头年霜降到次年立春;晾晒风干为头年腊月尾至次年三月;五月中旬至中秋为发酵成熟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宣威适合火腿制作的气候条件表现在(     
①冬春季气候干燥,利于晾晒       ②冬季气候温暖,湿度大,便于腌制
③夏季高山地区的气温适宜发酵     ④秋季光照充足,利于发酵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宣威火腿制作流程有利于(     
A.提高资源利用率B.形成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扩大生产规模D.确保产品质量,树立品牌
3.四川、缅甸曾经派人来宣学习宜威火腿加工技术,回去后如法加工,仍无法腌制出宜威火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土质B.气候、原料C.技术、资金D.市场、交通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10 . 下图示意世界人口比例随海拔变化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据图推测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水资源D.土壤
2.东非高原上1000—2000米处人口较稠密,其主要自然原因是(     
A.地势较高,便于防御B.气候凉爽,利于排水
C.开发历史悠久D.交通便利
2021-02-04更新 | 1939次组卷 | 27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