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下表是2010年和2020年四类省际人口流动人口规模及占比。

省际流动人口类别2010年2020年
规模(万人)占比(%)规模(万人)占比(%)
乡-乡流动115.6214.58138.5711.58
乡-城流动531.5467.04808.5067.55
城-乡流动11.091.4016.051.34
城-城流动134.6516.98233.8319.53
总计792.89100.001196.96100.00

材料二:胡焕庸线被誉为中国人文地理学界的百年大发现,此线将中国人口分为东南壁和西北壁。作为中国人口的分界线,此线始终存在。

(1)根据材料一,总结我国现阶段省际人口流动模式的特征及影响。
(2)有学者认为,胡焕庸线在长时间的历史尺度上,应持客观态度,在新型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胡焕庸线可以被突破,要积极引导人口从东南壁向西北壁迁移。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4-05-2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沅澧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爨(cuàn)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曾是连接边关的军事要塞,也是通往晋、陕等地的交通要道。村落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村落内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传统民居,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图为“爨底下村景观图”。



(1)爨底下古村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等。
(2)爨底下村依山而建,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前低地,这样布局的好处是______。(双项选择题)
A.村落依山而建,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B.村落地势较高,不易遭受洪水侵袭
C.农田地势低平,利于耕作
D.山势高低起伏,便于建设

(3)爨底下村一直遵守“山上不砍柴、不挖土”的村规,这种做法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等,这体现了村民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是________

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增多,当地接待压力和环境压力增加。


(4)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有人提议:将所有村民全部迁出,由旅游部门统一管理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2024-01-09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合格考地理试题(第二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小红杏产于阿克苏,这里年日照时数超过3000小时.小红杏属深根性树种,每年3月开花,当地果农在种植过程中均施用天然农家肥.为保障小红杏品质,果实成熟后均为人工采摘,采摘后需在 温度下冷藏储存,再远销至中国各省份.成熟后的小红杏纯甜无酸,售卖价格高,给当地果农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材料二:随着经济的发展,阿克苏地区用水量大增,为此该地区大力推广农业喷灌技术,农业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1)结合材料分析小红杏价格高的原因。
(2)分析阿克苏地区推广农业喷灌技术后带来的有利影响。
(3)阿克苏地区原是我国棉花、林果种植大区,有人建议该地扩大小红杏种植面积,取代棉花种植,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安市某高中学校地理课题组围绕喀斯特地貌进行主题探究。课题组成员利用暑假时间分两组,分别到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和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区进行实地研学。

探究1:喀斯特地貌的景观差异

同学们发现,我国不同地区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存在明显差异。

a为河北西北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图b为广西中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


   
(1)与图a相比,描述图b所示喀斯特地貌景观的主要特点。

探究2:喀斯特地貌的发育机制

同学们在我国两个石灰岩分布区采样,并依据植被覆盖率与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绘制成坐标图(下图c)。同时收集相关数据,绘制了下表。


   
地区广西中部河北西北部
降水时间分布相对均匀集中
年降水量(mm)1500-2000400—600
年平均气温(℃)20—226—8
年溶蚀率(mm/年)0.12—0.30.02—0.3

(2)依据图表资料分析广西中部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高的原因。

探究3:喀斯特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有同学认为,喀斯特地貌不利于人类的生活生产。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4-03-04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978年至202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7.92%提高到66.16%,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70%。

材料二:下图为1850年以来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

(1)比较中国和英国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英国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3)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有专家认为,我们应该适当控制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说出理由。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刺梨是云贵高原及西高原特有的野生植物,习性喜温、喜光、喜湿,较耐寒,土壤以酸性或微酸性为宜。其根系发达,多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向阳山坡。刺梨是一种很好的观雪花卉,果实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加工保健食品。刺梨种植成本低,生长周期短,从插苗到收获只需两年时间。茶香村是贵州省龙里县的一个小村落,土地石漠化严重,几乎无法种植经济作物。近几年,茶香村依托刺梨种植,实现了42个贯田产全部脱黄。下图为刺梨景观图。



(1)分析茶香村刺梨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贵州刺梨目前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请为贵州刺梨在对外销售和产品推介方面提出建议。
(3)有人认为可以在茶香村进行大面积的刺梨种植。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2-05-16更新 | 1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九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贵州刺梨是云贵高原及攀西高原特有的野生植物,习性喜温、喜光、喜湿,较耐寒,多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向阳山坡。刺梨是一种很好的观赏花卉,果实可以直接食用,生长周期短,从插苗到收获只需两年时间。茶香村是贵州省龙里县的一个小村落,几乎无法种植经济作物。近几年,茶香村依托刺梨种植。

(1)分析茶香村刺梨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列举依托茶香村刺梨可以发展的产业。
(3)贵州刺梨目前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请为贵州刺梨在对外销售和产品推介方面提出建议。
(4)有人认为可以在茶香村进行大面积的刺梨种植。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2022-12-07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石狮分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贵州刺梨是云贵高原及攀西高原特有的野生植物,习性喜温、喜光、喜湿,较耐寒,土壤以酸性或微酸性为宜。其根系发达,多生长于海拔较高的向阳山坡。刺梨是一种很好的观赏花卉,果实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用来加工保健食品。刺梨种植成本低,生长周期短,从插苗到收获只需两年时间。茶香村是贵州省龙里县的一个小村落,土地石漠化严重,几乎无法种植经济作物。近几年,茶香村依托刺梨种植,实现了42个贫困户全部脱贫。下图为刺梨景观图。



(1)分析茶香村刺梨生长的有利自然条件。
(2)结合材料,列举依托茶香村刺梨可以发展的产业。
(3)贵州刺梨目前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请为贵州刺梨在对外销售和产品推介方面提出建议。
(4)有人认为可以在茶香村进行大面积的刺梨种植。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949年到1978年末,中国国家生育国策开启了苏联模式—“英雄母亲”任意多生育的时代。据估计,这30年中国多出生人口超过4亿。1979年到2010年,中国生育国策又走向“只生一个”的时代,有资料显示,此时期中国总共减少了4亿多人口。

材料二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人口学者对此表示,从目前的数据看,单独二孩政策直接带来的出生人口增加可能不到20万,远低于国家预期的每年增加出生人口200万。

材料三2015年10月30日五中全会公报指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材料四据统计,2015年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5%。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口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


(1)根据材料一,判断影响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主要因素,并分析1979年—2010年我国实施一孩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实施单独二孩政策后,实际出生人口远低于国家预期出生人口的原因。
(3)根据材料四,为遏制老年人口社会抚养负担持续加重的态势,有人提出延迟退休的建议。对此观点,你是否同意,并阐述理由。
2023-06-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长春市新解放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千米,人口只有约2570万人,是世界上典型的地广人稀的国家,但该国内部人口分布极不均匀,特别是内陆地区人口极少。图为澳大利亚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1)描述澳大利亚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2)从环境承载力角度,分析澳大利亚内陆地区人口极少的原因。
(3)有人认为,未来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将趋向均衡。你是否同意该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3-03-28更新 | 30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