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137 道试题
2024高三上·贵州·专题练习
1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昨日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2 . 作为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下图为新疆伊犁河谷不同植被下单位土壤有机碳含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各类植被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A.沼泽与其他植被变化趋势相似B.草原植被较荒漠植被丰富
C.0-10cm较0-50cm更丰富D.森林植被较草原植被丰富
2.研究表明,草原大规模开垦为耕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进入大气,其原因可能是耕作过程(     
A.增加了化肥和农药施放,加剧了土壤板结
B.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机质分解
C.增加了大水漫灌频率,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D.提高了土壤的疏松度,加剧了风蚀和水蚀
2024-05-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蚀地貌主要有刃脊、角峰和冰斗三种。冰斗由冰斗壁、盆底、冰斗出口处的冰坎组成。冰斗是三面峭壁的圈椅状洼地,在下方有一短小的冰川舌流出,成为冰川谷的源头,如图所示。在气候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期当地的雪线(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线)高度基本相当。图中I、Ⅱ、Ⅲ冰斗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的不同阶段,其形成期该山区气候整体呈变暖趋势。

(1)简述雪线附近冰斗的发育过程。
(2)判断该山区I、Ⅱ、Ⅲ冰斗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并分析其理由。
2024-05-10更新 | 17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广市,形成永冻层。永冻层之上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活动层中地下水水量、水位受冻土冻融作用影响明显。下图为黄河源区冻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有研究表明:1960—1980年,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处于稳定阶段;1981年至今,多年冻土处于退化阶段,且活动层中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2001年,黄河源水电站开始运行。下图为黄河源区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图。

(1)在黄河源区的部分冻土分布区,夏季强烈的冻融作用往往使表土形成海绵状多孔层,试解释其形成过程。
(2)研究发现,近年来黄河源区活动层中地下水位下降和冻土退化密切相关,请推测其关联性。
(3)2001—2020年黄河源区的丰水期降水量明显增加,但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仍较为平缓。关于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有学者认为,水电站的影响明显大于冻土退化。请推测其判断依据。
2024-05-10更新 | 4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5 . 城镇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农业活动转变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城镇化率超过30%时,国家进入高速城镇化阶段。如图为中日韩三国城镇化进程图(含预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城镇化进程快速发展阶段大约开始于(     
A.1975年B.1985年C.1995年D.2005年
2.2020年后,日本城镇化的趋势是(     
A.郊区城镇化明显B.过度城镇化突出
C.滞后城镇化明显D.出现逆城镇化趋势
3.韩国在快速城镇化阶段易出现的问题是(     
A.城镇房价迅速上升B.中小城镇数量增多
C.全球气温不断上升D.大城市用地规模减小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适生水温10-18℃,原产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黄海冷水团是指黄海中部深水区中下层、温度低于周边水体的大团冷水,受季节变化与海底低地等因素影响,它只在夏半年存在且于夏季最盛,水温在垂直方向由表层高于23℃向海底降至低于6℃。下左图示意黄海冷水团分布。

材料二:2018年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深海智能养殖装备深蓝1”——全潜式网箱在黄海冷水团水域投入使用,具有潜水深度可调节、网箱容积大、饲料智能投喂、可按订单分批次分规格捕捞等突出特点,标志着中国海洋渔业由近浅海走向了远深海,赋能中国粮食安全。下右图示意深蓝1号。

(1)描述夏半年黄海冷水团的形成过程。
(2)指出4月至8月“深蓝1号”潜水深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从海洋环境角度,比较远深海养殖相较于近浅海养殖的优势。
2024-05-31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黄石二中鄂南高中等三校高考模拟考试(一模)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适生水温10~18℃,原产于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因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备受青睐。“黄海冷水团”是指黄海中部深水区中下层、温度低于周边水体的大团冷水,受季节变化、水体密度与海底低地等因素影响,它只在夏半年存在且于夏季最盛,水温在垂直方向由表层高于23℃向海底降至低于6℃。下左图示意黄海冷水团分布。

材料二:2018年,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大型深海智能养殖装备“深蓝1号”——全潜式网箱在“黄海冷水团”水域投入使用,具有潜水深度可调节、网箱容积大、饲料智能投喂、可按订单分批次分规格捕捞等突出特点,标志着中国海洋渔业由近浅海走向了远深海,赋能中国粮食安全。下右图示意“深蓝1号”。

(1)描述黄海冷水团的形成过程。
(2)指出4月至8月“深蓝1号”潜水深度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从海洋空间资源角度,比较远深海养殖相较于近浅海养殖的优势。
2024-05-31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试卷(二)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埋藏浅的碳酸盐岩。地下水流经裂隙时,溶滤大量盐类矿物,上升溢出地表形成盐泉。宁厂盐泉位于四川盆地,历史上长期生产食盐,现已停产但仍在流动。该泉出露于河流北岸背斜构造区(岩层倾斜角度很小)的陡壁处,附近没有断层通过,泉口以下裂隙不发育。与深埋在四川盆地向斜构造区的盐泉对比,该泉出现淡化趋势。图1示意四川盆地背斜及断层构造的分布,图2示意宁厂盐泉的地层剖面和形成过程。

(1)分析宁厂盐泉的形成过程。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宁厂盐泉出现淡化趋势的原因。
2024-05-28更新 | 18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考适应性演练(二)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土壤风蚀会释放沙尘物质,近年来青藏高原暖湿化对湖泊周边沙尘释放起关键作用。卓乃湖位于可可西里地区,20119月,极端降雨导致卓乃湖溃提,湖水外泄,裸露湖床底部迅速形成多年冻土。图(a)示意卓乃湖区域,图(b)示意2000-2020年卓乃湖流域湖面变化与沙尘释放年际变化。

(1)指出2002-2011年卓乃湖流域沙尘释放变化趋势,并解释其原因。
(2)试推断卓乃湖溃堤后裸露湖床多年冻土迅速形成的过程。
2024-05-28更新 | 2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二模地理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感潮河段即河流流量和流速受海洋潮汐影响的河段。大通水文站位于长江河口区的枯季潮区界,该站以下河段是我国最长的感潮河段。图1为长江河道示意图,图2为大通站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变化图。

材料二   近年来,长江流域人类活动明显增加(如2003年三峡水库建成蓄水、2013年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通水等)。2000年以来,长江流域年均输沙量呈锐减趋势。

(1)说明长江下游形成最长感潮河段的原因。
(2)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大旱,河口地区土壤积盐较严重,简述其形成过程。
(3)输沙量减少会使河口______(冲刷/淤积)作用加强。简析2000年以来造成长江流域入海泥沙锐减的人类活动______
2024-05-2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会稽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学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