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98 道试题

1 . “两假企业”是指落户于东北乡镇地区并以每年春种和秋忙时期为企业“两栖”型员工各放一个月假的经营模式运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两栖就业”是指东北地区农民利用农闲的时间就近务工,农忙时在家务农的一种亦工亦农的兼业性就业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东北乡镇地区发展“两假企业”的条件有(     
①农业生产“一年两熟”②劳动力资源丰富③粮食产量大④工业基础完善
A.③④B.①②C.①③D.②④
2.“两栖就业”会造成东北地区种植业(     
A.播种面积减少B.产值快速提升C.结构趋于稳定D.机械化水平提升
3.符合“两假企业+两栖就业”模式实现东北地区乡村振兴路径的是(     
A.承接产业转移,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
B.加强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工进城务工
C.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构建信息服务平台,促进乡镇地区劳务输出
7日内更新 | 299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地理试卷

2 . 某寺庙内地面上画有直径6m的圆形,圆内平分12个区间,区间分界线用12地支标注。中间立一根3m长的铜柱,用于观测日影变化(如图),撞响铜钟,提醒人们注意时间。经实地测试,某年3月22日北京时间6时,铜柱影子指向卯方;12时,铜柱影子指向午方,柱影与午方刻度线完全重合且长短一致。完成下面小题。

1.当天北京时间11时,铜柱影子指向(     
A.南偏东约15°B.西偏南约45°C.东偏北约45°D.北偏西约15°
2.该寺庙所在地位于(     
A.内蒙古境内B.浙江境内C.黑龙江境内D.四川境内

3 . 贺兰山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温带草原与荒漠草原的地理分界线。某地理研究小组选取了贺兰山不同海拔典型植被带作为研究区,沿海拔选取①1350m、②1800m、③2450m、④2600m、⑤2900m五个样地,并测得各样地土壤水分含量(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有可能有大量针叶林树种分布的样地为(     
A.①B.②C.③D.④
2.样地④土壤水分含量低于样地③和⑤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降水B.热量C.光照D.蒸发
3.山麓地带的样地①土壤可能出现(     
A.母质层暴露B.大孔隙减少
C.腐殖质积累D.固碳效应强

4 . 黑海(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海,因水色深暗而得名。科学研究表明,地质历史时期黑海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有时是“黑海”,有时则是“黑湖”。2010年科学家在土耳其海峡与黑海边缘海之间的海底发现了流量巨大的水流及类似河道的深海平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地质历史时期黑海有时是“黑海”有时是“黑湖”是因为(     
①黑海入海径流②地壳运动③全球气候变化④冰川作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黑海海底的水流(     
A.总体由东北流向西南B.水体盐度比黑海大
C.使黑海营养物质减少D.水体密度比黑海小
3.深海平原的成因可能是(     
A.水流侵蚀B.水流沉积C.板块张裂D.断裂下陷
2024-05-12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凯里市第一中学、榕江县第一中学高考黄金二卷三模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5 . 海底麻坑是海底下地层中流体或气体沿着运移通道溢出海底,侵蚀海底沉积物形成的海底负地貌。下图示意海底麻坑发育过程。完成下面小题。

1.海底麻坑形成的关键因素是(     
A.太阳辐射B.地势起伏C.构造运动D.海陆变迁
2.浊流可以(     
A.影响麻坑形态B.形成冲刷沟槽C.减少麻坑形成D.导致海丘增高
3.相较形成年代较老的麻坑,新生成的麻坑(     
A.直径较大B.沉积物厚C.坑深较浅D.坑壁更陡

6 .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所积累的有机干物质的总量,反映了自然环境条件下植被群落的生产能力。如图为秦岭山地NPP与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系数随海拔分坡向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相关系数表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相关系数>0为正相关,相关系数<0为负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相关性越强。

1.据图判断(     
A.全球气候变暖对秦岭植被的生长有利B.降水是秦岭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
C.气温对秦岭植被生长的影响大于降水D.气候变暖对秦岭南坡植被的影响大于北坡
2.随着城镇化发展,秦岭北坡海拔1000米以下地区建设用地大面积增加,推测从山麓到山顶NPP值(     
A.逐渐增大B.逐渐减小C.先增大后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
2024-04-24更新 | 471次组卷 | 7卷引用:专题05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七省高考专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莱茵河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河流生态系统,从阿尔卑斯山到北海海口,沿途河道周围有众多湖泊和湿地,河里的水族种类繁多,最著名的是来自北海的鲑鱼。鲑鱼是溯河洄游性冷水鱼类.不同年龄的鲑鱼喜欢在不同深度活动,以浮游生物、昆虫幼虫、小鱼小虾为食。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复苏,工农业等产业快速发展,几十年间自然生态环境破坏,鲑鱼数量大幅度减少。1987年莱茵河保护国际委员会(ICPR)提出了“鲑鱼2000计划”,即鲑鱼在2000年重返莱茵河上游作为本目标的实现标志。图左为莱茵河的综合治理工程示意图。图右为卵石区水流场示意图。

(1)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莱茵河鲑鱼数量减少的原因。
(2)据图文材料推测河床铺设卵石区对鲑鱼生存水环境的有利影响。
(3)从自然环境服务功能角度,分析莱茵河综合治理工程对鲑鱼回归的意义。
2024-04-19更新 | 566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新七省通用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8 . 道宁盆地是湖南省西南部永州市内的一座狭长山间盆地,位于湖南、广东、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有近500个古村落分布于此。先辈们在道宁盆地建造住宅时,选择“靠山而处,择水而居”,民居呈现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特征。图1为道宁盆地位置图,图2为上甘棠村古宅天井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1                                                                                       图2
1.道宁盆地民居呈现高屋脊、大进深、多天井的特征,主要是为了(     
A.适应当地气候B.方便居民蓄水C.方便粮食储存D.增加民居功能
2.古宅建设天井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古宅稳定性B.增强古宅美观度
C.减少建筑用材量D.调节院内小气候
3.道宁盆地古村落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发达,粮食供给丰富B.受水系阻隔,村落互不相通
C.受山地阻隔,与外部联系少D.人口稀少,建设用地充足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9 . 温度露点差是温度与露点(露点:在气象学中是指在固定气压之下,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的差值,是相对湿度的一种度量,温度露点差越大,湿度越小,当温度露点差接近0℃时,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达到近似饱和状态。下图示意2023316日河南降雪天气发生时气象要素随时间的变化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T1—T2时,该地可能出现的因果现象是(     
A.气温下降,空气湿度变大B.气温较高,风速逐渐变大
C.湿度变小,风速先升后降D.风速变大,空气湿度变大
2.T3时刻,风速较小的主要原因(     
A.温度露点差较小B.逆温现象明显
C.冷暖气团交汇处附近D.降雪逐渐增弱
3.此次降雪天气对河南农业的主要影响有(     
A.为大规模春播提供水分B.有利于冬小麦返青生长
C.给玉米等造成低温冻害D.农作物烂根现象严重
2024-04-11更新 | 78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8 产业与交通-【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七省高考专用)

10 . 蒙古国是世界上沙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放牧强度增大,加剧了蒙古国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受我国“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启发,蒙古国提出了种植“十亿棵树计划”。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蒙两国联手实施这项计划,但难度较大。图示意蒙古国土地覆盖类型。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蒙古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是(     
A.河湖区B.荒漠草原区C.草原区D.森林区
2.放牧强度增大对蒙古国牧区土壤的主要影响是(     
①土壤空隙变大,土质疏松②枯落物减少,土壤养分来源少
③牲畜排泄物补充土壤养分④地表昼夜温差减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在中蒙两国联手实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中,中国发挥的主要优势有(     
①资金充足②邻近蒙古国荒漠,水源充足,且输水便利③科技先进④乡土树种成活率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