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搜集整理不同时期新疆地区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作用发展演变的相关资料。下图为某同学制作的资料卡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类社会的早期,新疆地区很少有农业活动,人们多聚居在河流附近。

②2000多年前,人们利用新疆地区的地形、土质和地下水资源特点,设计修建了坎儿井,将地下水引流至居住区和农区,灌溉农田,发展起绿洲农业。随着农业规模的扩大,多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③20世纪末,新疆逐步推广使用膜下滴灌技术,将肥料随水滴直接送达地膜覆盖下的农作物根部。与传统的大水漫灌相比,膜下滴灌技术不仅能节省约80%的水资源,还能减轻土壤盐碱化。

随着新疆农作物地膜覆盖的面积逐年增大,地膜残膜污染也日益严重,残膜改变土壤结构,降低土壤含水量,削弱土壤抗旱能力,阻碍土壤对农作物的水分供应。对此,当地推广适时揭膜可降解地膜等技术,既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减轻残膜的危害。

结合实例,从人地关系演变的角度,论述新疆农业活动与水资源的相互影响。
2024-04-12更新 | 242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3 水体运动-【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地理一模试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2 . 2023年10月16日为第四十三个世界粮食日,其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大食物观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且要营养、健康、环保消费”的一种观念。如图示意我国在本次世界粮食日活动现场发布的践行该主题的部分典型案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践行大食物观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2024-01-27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卷B-2024高考地理冲刺压轴卷(北京专用)
3 .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北京某中学以《宇宙中最亮的星》为主题,启发学生对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展开研究。图为某同学制作的中国航天发展资料卡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片

·我国航天事业起始于1956年,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继前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航天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独立自主完成了中国空间站从设计、制造到测试的全过程。航天工业上面的每一点投入,都会带来对其他行业的溢出效应。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开讲,太空授课给广大青少年播下“太空梦想”的种子。
·2022年11月1日4时27分,中国空间站主体三舱中的最后一个舱段一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顺利实现交会对接。
·我国已经与多个航天机构和组织签署合作协议,截止2022年11月1日已有瑞士、波兰、德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的科学实验项目确定入选中国空间站。
·中国空间站产生的垃圾除了可以净化、循环再利用的液体,其他垃圾随天舟货运飞船在大气层焚毁,减少对太空的污染。
结合实例,论述航空航天事业助力中国强国梦的地理意义。
(提示:从产业、国际合作、可持续发展等视角展开论述)
2023-12-03更新 | 220次组卷 | 6卷引用:突破卷01-冲刺2024高考地理(北京专用)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音河流域位于盛行西风的柴达木盆地东北边缘地区。巴音河在宗务隆山以南形成了大面积的冲洪积扇;2015年12月,当地对该区域巴音河出山口长约4km的河道进行了硬化。图a示意巴音河冲洪积扇及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特征;图b示意图a中P1,P2两点之间的水文地质剖面。

      

(1)分析图a中布赫特山西南麓山前区域发育较大面积沙丘的主要成因。
(2)如图b所示,巴音河河道所在区域地下水含水层明显较厚,且在河道以南出现地下水溢出。请从地质构造角度,分析形成这两种现象的原因。
(3)指出巴音河出山口段河道硬化对其下游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并说明理由。
2023-07-15更新 | 8602次组卷 | 21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4-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北京专用)
5 . 1944年,摄影师萨尔出生于巴西东南部一个1500平方千米的农庄,农庄一半属于大西洋森林。图(左)示意大西洋森林的分布,图(右)是2001年和2019年萨尔家族农庄景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东南沿岸森林保护区动植物种类丰富,众多水生生物中有巴西特有的鱼类。这里有大面积森林、湿地、群岛、海滩、河流及其入海口,茂密的红树林覆盖岛屿和河口。

(1)简述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主要自然条件。

在过去五个世纪里、大西洋森林被大规模开发,出现了起源于染料木贸易点的里约热内卢、兴起于皮拉蒂尔村庄的圣保罗等城市。森林面积持续减少。20世纪40年代初。萨尔的父亲购置土地。和其他许多农民一样。砍掉树木。种植牧草、咖啡、大豆和甘蔗等。

(2)概括大西洋森林面积持续减少的人为原因。

20世纪90年代,萨尔夫妇开始经营农庄。1999年他们筹集10万棵树苗,招募工人,志在把毫无生机的土地还原成儿时的模样,到2019年已植树200万棵。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形成“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通过人工造林,大约7000平方千米森林得以恢复。

(3)阐述与2001年相比。2019年农庄土壤的变化。并指出建立“大西洋森林恢复三国网络”机制的必要性。
2023-06-20更新 | 4973次组卷 | 31卷引用:专题13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学易金卷:3年(2021-2023)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6 . 近年来,中国在农业领域为巴哈马国提供相关技术支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拿骚的气候特征。
(2)简述卡特岛的形态特征,并说出图中所示的风对该岛形成所起的作用。

巴哈马农业发展缓慢。2018年种植业和渔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9%。可用于耕作的土地约占国土面积的0.8%,土层薄,以石灰土壤为主,农业面临多种自然灾害威胁。

(3)说明巴哈马提高农业发展水平的主要途径。
2023-06-20更新 | 5176次组卷 | 12卷引用:专题18 世界地理-学易金卷:3年(2021-2023)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7 . “产村景”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完成下面小题。

   

1.该模式发展的基础是(     
A.人口规模B.基础设施C.生产水平D.资源禀赋
2.“产、村、景”各要素融合的主要途径是(     
A.乡村旅游开发B.生态环境建设C.农副产品加工D.电子商务推广
3.该模式的特色在于(     
A.推动城镇服务业逐渐向周边传统村落转移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高度融合
D.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2023-06-14更新 | 8478次组卷 | 52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5-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北京专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某中学地理小组到黄河三角洲(下图)进行研学考察。黄河三角洲是中国面积最大、最年轻、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口三角洲之一,土壤盐碱化严重。2009年以来,国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盐碱化进行治理。


   

同学查阅资料,得到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面积和比例数据(下表)。

等级年份
2006201220172020
非盐碱化面积(km²)
占比(%)
2921.67
58.15
2965.70
59.10
3060.77
60.94
2976.00
59.20
轻度盐碱化面积(km²)
占比(%)
298.39
5.94
203.46
4.05
111.27
2.22
97.99
1.95
中度盐碱化面积(km²)
占比(%)
709.58
14.12
442.31
8.81
288.55
5.74
210.44
4.19
重度盐碱化面积(km²)
占比(%)
753.27
14.99
789.58
15.73
707.17
14.08
428.03
8.51
盐土面积(km²)
占比(%)
341.85
6.80
617.44
12.30
854.98
17.02
1314.54
26.15
(1)绘制2020年黄河三角洲各类土壤占比统计图。
(2)简述重度盐碱化土壤主要分布在黄河入海口旧址和现黄河入海口的原因。

黄河三角洲上一些盐碱地“乔木难活,灌木难长,而草本植物相对长势较好”。科研人员据此先种植草本覆盖地面,之后引种灌木,最后引种乔木,打造了“草本包围灌木,灌木包围乔木”的“包围式”植物种植模式(下图),形成了生态良好的植物群落。


   
(3)阐释在盐碱地采用“包围式”植物种植模式的合理性。
2023-05-18更新 | 315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内含植被与土壤)-学易金卷:3年(2021-2023)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项汇编(北京专用)

9 . 在沼泽、河湖岸边的低湿地段,生物残体在多水的无氧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日积月累堆积形成泥炭层,堆积速度一般不超过4-5cm/年。贵州威宁草海浅湖盆中发育有多个泥炭层,下图为草海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某一泥炭层形成过程中,当地地壳(     
A.持续缓慢抬升B.持续缓慢沉降C.长期稳定不变D.间歇性沉降
2.①泥炭层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①板块挤压,地壳沉降速率快②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较快③植物茂盛,有机残体数量多④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01更新 | 440次组卷 | 4卷引用:地理(北京B卷)-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10 . 小海坨山地处北京市延庆区西北部,海拔2199米,是北京2022冬奥会高山滑雪、雪车、雪橇等项目的比赛场地。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小海坨山从山麓随海拔升高,植被类型呈现森林、灌丛、草甸的变化。

(1)推断小海坨山的森林植被类型为____,此类植被的主要特点有____。(双项选择题)
A. 叶片较为宽阔       B. 秋冬季有落叶现象
C. 多为人工植被       D. 有茎花、板根现象

小海坨山森林地带所对应的土壤类型为褐土。研究表明,该类型土壤上层根系密集、通透性好,存在大量的腐殖质等有机物。

(2)分析小海坨山褐土腐殖质含量丰富的原因。

冬奥会赛场工程建设时,十分注重小海坨山生态环境保护。

(3)说出在工程建设中保护当地植被和土壤的合理措施。
2023-01-05更新 | 280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5 环境与发展(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北京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