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四地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图。



(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A、B、C、D四座山脉,那么①应属____山脉;②应属____山脉;③应属____山脉;④应属____山脉。(填字母)
(2)①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C.针阔叶混交林D.落叶阔叶林
(3)①山地中南坡的森林植被比北坡分布广泛的主要原因是____,①~④山地中森林分布状况与此原因相同的还有____
(4)②山地南北坡基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____
(5)②→④→①基带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地域分异规律。④→①→③基带也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____地域分异规律。
2021-10-16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课后培优练(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

2 .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同时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此时甲地地方时为(     
A.7日21时B.6日9时C.6日21时D.7日9时
2.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AS线为晨线B.BC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2021-08-14更新 | 2250次组卷 | 30卷引用:高中新教材变化解读及考法 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2.1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自转意义

3 .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属于地质时期火山颈的残留物。下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组成“魔鬼塔”的岩石可能是(     
A.沉积岩B.岩浆岩C.石灰岩D.变质岩
2.下列关于“魔鬼塔”地质形成过程的推测正确的是(     
A.海洋沉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C.海洋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上升—冷却凝固
D.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侵蚀—海洋沉积
9-10高二下·福建福州·期末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4 . 如果用a线表示晨线,b线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     
A.AB.BC.CD.D
2021-06-17更新 | 994次组卷 | 101卷引用:课时分层作业4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人教版地理必修1同步练习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材料二:贺兰山及附近自然景观示意图。




(1)描述图中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征。分别分析位置、山地、降水多少对黄土厚度的影响。
(2)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分析推断图中最厚处黄土会发生的变化。
(3)说明云杉林在贺兰山东、西坡分布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2021-05-22更新 | 507次组卷 | 2卷引用: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精讲精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6 . 以每年人均消费粮食200、300、400公斤分别作为温饱、小康、富裕的生活水准指标衡量。下表为我国东部某市2000至2010年间在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三种生活标准下的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承载率=实际人口数÷承载人口数,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人口数量(万人)温饱型承载率小康型承载率富裕型承载率
200159.5545.7268.5791.43
200259.3546.9170.3693.82
200359.3653.0379.55106.06
200459.2857.4986.24114.97
200560.7158.6788.01117.36
200660.8458.6087.92117.20
200760.9758.5387.80117.07
200861.0958.4687.68116.92
200961.2158.3887.58116.77
201061.3358.3287.48116.64
1.按照小康生活水准指标,该市2010年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万人)接近(     
A.105.16B.88.91C.70.11D.116.64
2.表中数据说明(     
A.该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快
B.承载率数值越小,表示该地区还能养活的人口越多
C.该地区能够承受的人口数量与生活水平呈正相关
D.按富裕生活水准指标,从2002年开始需要进口粮食
2021-05-08更新 | 845次组卷 | 4卷引用:1.3人口容量-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同步课堂帮帮帮(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7 . 下图示意沿88°E经线的局部地形和气温变化,其中阴影表示地形剖面,曲线表示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的气温,青藏高原比恒河平原高出10多度的原因是(     
A.经度差异B.冰川面积广大C.纬度差异D.下垫面海拔高
2.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恒河平原(     
A.气压比青藏高原高B.吹偏北风C.气压比青藏高原低D.吹偏东风
3.图中7月份海拔4500米高度上沿88°E经线的气温变化,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B.垂直地带性C.经度地带性D.非地带性
2021-05-03更新 | 812次组卷 | 5卷引用:5.2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精讲精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地岛位于北冰洋,介于巴伦支海与喀拉海之间,主要由南、北两大岛组成,从东北向西南延伸达1000千米,多山地,最高点海拔1590米。岛上未覆冰的地带是以沼泽为主的苔原植被。这里冬季平均温度为-16℃~-22℃,夏季2℃~7℃,气候严寒,多雾和大风天气。下图示意新地岛位置、地形与临海。



(1)分析新地岛气候严寒,多雾与大风天气的原因。
(2)阐释新地岛沼泽地的形成与气候的关系。
(3)新地岛仅有1/4的面积有冰川覆盖率,阐释其可能的原因。
2021-04-15更新 | 2135次组卷 | 20卷引用:3.3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精讲精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综合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结合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暂时性水流在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扇顶的坡度5~10°,远离山口的扇缘约2~6°。扇顶和扇缘地带的沉积物厚度、粒径大小存在显著差异。甘肃省河西走廊的河流地貌受构造运动影响显看,图1示意河西走廊来区域的地质地就分布图,河流出山口后,形成两个不同时期的洪积扇;第一期洪积扇上的河谷深邃陡峭,如图2。



(1)地质专家推测,图示地区可能还有一条断层。请在图中用实线(——)绘出这条推测断层的位置。
(2)第二期洪积扇的面积远小于第一期洪积扇,分析其原因。
(3)阐释第一期洪积扇上的深邃河谷的形成原因。
(4)比较扇顶和扇缘地带的地表干湿状况,说明理由。
2021-04-08更新 | 532次组卷 | 3卷引用:2.3 河流地貌的发育-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精讲精练(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10 . 生物结皮是由微细菌、真荫、藻类、地衣、苔藓等及其菌丝、分泌物等与土壤砂砾粘结形成的复合物。科研人员在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沙丘上栽植植物进行固沙,随固沙时间的增加,土壤生物结皮及表土层厚度增加,影响到植被的生长。研究人员对降雨后流沙和生物结皮土壤的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测量,测量结果见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第一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与流沙蒸发量相比有较大差异,是因为生物结皮土壤(     
A.雨水下渗慢,表面水分保持时间长B.地表更粗糙,风速慢
C.地表更干燥,表面水分保持时间短D.比热容增大,增温慢
2.第二阶段,生物结皮土壤蒸发量迅速下降,最可能的原因是(     
①生物结皮表面水分在第一阶段已被大量蒸发
②生物结皮土壤持水量下降
③生物结皮覆盖在土壤表面,束缚住水分
④生物结皮土壤土层厚度下降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随着固沙时间的增加,当地植被生长良好,是因为生物结皮(     
A.增加土壤矿物质B.提高土壤温度
C.增加土壤有机质D.增加土壤疏松度
2021-03-12更新 | 1402次组卷 | 10卷引用:2.4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精选练习)-【上好课】2020-2021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新教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