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营山地质公园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北部,公园内深谷两侧的谷坡分布着众多山顶平坦、四周陡峭的特殊山体,山体岩石主要由砂岩和泥页岩构成(砂岩硬度较泥页岩大)。由于岩性的差异,山体的陡崖或者崖麓结合部位发育大量的洞穴,洞中积水不断增加形成水洞。下图示意营山地质公园地理位置及水洞形成示意图。


   
(1)从外力作用的角度,简述该地质公园山体呈现顶面平坦、四周陡峭特征的条件。
(2)说明该地质公园水洞的形成过程。
(3)推测未来该地质公园山体和洞穴的演化趋势。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柽柳是泌盐植物,能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盐分,并通过叶子和细枝将吸收于体内的盐分排出,所以具有很高的耐盐能力。柽柳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干旱沙漠地区,柽柳主要通过深根系吸收地下水维持生命,同时能够在沙埋的枝干上形成新的植株,在柽柳灌丛与沙粒的相互作用下,可形成干旱沙漠区特有的生物地貌景观——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盐度的变化(土壤盐度与电导率正相关)。下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且末和策勒两个地区自然环境状况表,下图示意这两地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随土壤深度变化的变化状况。目前,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环境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该地区的柽柳沙包也出现了一定的表败和退化现象。

观测站地下水埋深/年均温/℃年降水量/—年蒸发量/枢都截温奉
且末6.010.6827.972360.630%
策勒11.0-16.012.5241.672790.230%-33%

(1)说明柽柳沙包的形成和发育过程。
(2)指出上图中示意且末地区柽柳沙包土壤电导率变化情况的曲线,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随着塔克托玛干地区生态环境的退化,柽柳沙包土壤表层盐度的变化趋势。
2022-10-23更新 | 36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湖沼沉积物中汞含量的垂直分布能够反映古气候演变过程。大气中的汞主要随降水沉降到陆地生态系统,后随径流进入湖泊,被有机质吸附并沉积。某科研团队对南岭东部大湖沼泽进行钻孔取样,发现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湖岸植被、湖泊水位具有显著相关性,同时湖沼相沉积序列中汞含量具有指示流域气候变化的作用。下图为湖泊沉积物采样点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科研团队通过对所采样品进行分析,发现某一段沉积岩层自下向上汞含量具有减少的趋势,这说明该沉积岩层形成时期(     
A.湖盆地壳下沉B.大气降水偏少C.湖泊面积扩大D.河流侵蚀减弱
2.湖泊沉积物样品中某一沉积层内出现深黑色有机质层,可推测该沉积层形成时期(     
A.降水偏少B.降水偏多C.气温偏高D.气温偏低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洞庭湖流域水系图,表为荆江南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华容河四河流分流径流量变化表。


时段长江枝城站四河流分流合计
径流量/亿m3相邻时段变化率/%径流量/亿m3相邻时段变化率/%占长江分流比/%
1967-19724302-4.931021.0-23.3023.7
1973-198044413.23834.3-18.3018.8
1981-199145562.59753.0-9.7416.5
1992-20024326-5.05617.7-18.1014.3
2003-20084060-6.15498.4-19.3012.3

材料二长江荆江段号称九曲回肠,1967年和1969年对荆江下游段截弯取直,2003年6月长江三峡枢纽蓄水运行。这一些举措对长江水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三距今1.4亿年前,发生了燕山运动,形成了洞庭湖断裂盆地。在其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湖心洲,地处洞庭湖腹地的南县在唐宋时期,是一片开阔的水域,位于洞庭湖湖心。南县地势自西向东南微微倾斜。境内水网密布,虾与稻共生共长,南县稻虾米、南县小龙虾已成功申报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县小龙虾被确定为湖南省首批一县一特农产品优秀品牌,小龙虾穴居、杂食、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


结合材料指出荆南四河分流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原因。
2023-08-2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地球上的水及其运动-学易金卷:3年(2021-2023)高考1年模拟地理真题分项汇编(湖南专用)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树林是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海岸潮间带的一种耐盐植物,是海岸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孟加拉国是世界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该国红树林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库尔纳专区、南部的巴里萨尔专区和东南部的吉大港专区。图甲示意2016年孟加拉国红树林分布,图乙示意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

   

(1)说出孟加拉国南部沿海地区利于红树林生长的自然区位条件。
(2)与库尔纳专区相比,指出巴里萨尔专区红树林分布的特点,并从自然角度说明原因。
(3)指出1996~2020年孟加拉国红树林面积变化的趋势,并分析成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形效应是指某一岩层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在地质图上呈现出不同的露头形态。我国热带(一般指约24°N以南的地域,包括台湾岛和南海)区域板块构造的地貌效应比我国北方地区明显。我国热带受到板块运动东、西两条“锋线”(锋线指两个板块交界地带缝线)的夹击,青藏高原隆起速率增大,台湾岛存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图示为台湾岛及其周边区域的板块构造示意图。


   
(1)说明我国热带区域地貌效应比我国北方明显的主要原因。
(2)判断台湾岛东翼褶皱山地的运动趋势并说明理由。
(3)推测台湾岛有我国热带唯一的末次冰期冰川遗迹的主要原因。

7 . 咸海是位于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的咸水湖,原为世界第四大湖,20世纪下半叶以来咸海因人类不合理利用而迅速萎缩。随着水位不断下降,咸海于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其中南咸海于2003年又进一步分成了东、西两部分,中间最大的湖心岛是复活岛,近几十年来,该岛屿面积不断增大,并逐渐与陆地相连。锡尔河是其主要补给支流之一,其主要补给水源来自积雪和冰川融水,汛期从3月可以持续到9月。读咸海地理位置示意图,及1984-2010咸海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咸海及所在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势低洼,阿姆河等河流在此汇聚,积水成湖,是中亚主要的灌溉水源
B.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中亚冬季降水较多
C.中亚地区降水由西向东呈增加趋势
D.黄麻是阿姆河中下游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
2.推测复活岛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不断上升B.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
C.入湖泥沙多,不断淤积D.围湖造田,开垦耕地
3.锡尔河汛期长的主要原因是(     
A.河源冰川面积广大B.河流流程长支流多C.流域内雨季长D.中上游高差大
2023-05-31更新 | 646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届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高考全仿真模拟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水土资源,即农业生产利用的水资源(包括灌溉用水和降雨)和耕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垦殖率、农业灌溉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及单位耕地面积农业产值是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较小且空间分布不均,但谷物及面粉等制品出口一直具有极强的竞争力,稳居全球第六大小麦出口国的地位,对其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哈萨克斯坦是中亚五国中面积、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与俄罗斯是关税同盟关系,同时也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贸易伙伴之一。哈萨克斯坦从我国进口的农产品绝大多数为蔬菜和水果,且在进口量呈增长趋势的同时,还发展起转口贸易。下图示意哈萨克斯坦地理要素分布。


   
(1)推测哈萨克斯坦农业水土资源承载力空间分布的大致特征,并说出判断依据。
(2)分析哈萨克斯坦谷物出口竞争力极强的地理优势。
(3)指出哈萨克斯坦谷物和面粉制品出口对其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意义。
(4)简析哈萨克斯坦从中国进口蔬菜、水果份额较大的原因。
2023-06-19更新 | 2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许平汝名校考前定位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岱崮地貌是山东省中南部,特别是沂蒙山区,特有的一种“崮”状地貌景观,其是以沉积地层为基础,经过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岱尚地貌中的菌体地层产状较为平缓,顶部平坦开阔,四周峭壁如削,下部坡度逐渐变缓呈锥形,属于地貌形态中的桌状山或方山。图示意岱崮地貌。



(1)比较岱崮地貌顶部和底部岩石抗蚀力的差异。
(2)分析岱崮地貌顶部四周峭壁如削的原因。
(3)在地壳稳定的情况下,推测岱崮地貌的演化趋势。
2023-10-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高纬度或高海拔地区常存在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活动层(夏季融化、冬季冻结),下层为多年冻结层。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变化,改变了地下冻土融化和冻结的深度,同时也改变了该地区的碳循环。下图为近几十年来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区活动层厚度和活动层底部温度变化趋势图和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剖面示意图。


   
(1)判断近几十年来青藏公路沿线多年冻土变化趋势,并简述理由。

某学者研究表明,气温升高和植被退化导致活动层外部能量输入增加、活动层温度变率增大,进而加剧气候变暖。


(2)请从碳循环的角度,分析上述观点的科学依据。
2023-09-06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