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7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试题

2 . 下图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的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的退化过程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与图中显示信息相符的推断(     
A.多年冻土厚度加大B.多年冻土上限抬升
C.多年冻土面积缩小D.多年冻土下限下降
2.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将导致黄河源区占主导地位的高寒草甸(     
A.土壤肥力提高B.草地干化加重C.水源更加充足D.物种变得丰富
2024-04-0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作为陆地碳库的主要部分,土壤有机碳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土壤有机碳库的微小变化将影响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下图为新疆伊犁河谷不同植被下单位土壤有机碳含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伊犁河谷各类植被在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有机质含量(     
A.沼泽与其他植被变化趋势相似B.草原植被较荒漠植被丰富
C.0-10cm较0-50cm更丰富D.森林植被较草原植被丰富
2.研究表明,草原大规模开垦为耕地,将导致土壤有机碳大量进入大气,其原因可能是耕作过程(     
A.增加了化肥和农药施放,加剧了土壤板结
B.增强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加速有机质分解
C.增加了大水漫灌频率,加剧了土壤盐碱化
D.提高了土壤的疏松度,加剧了风蚀和水蚀
2024-05-28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林是湖相、河流相松散的、成岩度较低的砂砾石层,在某些因素影响下,形成塔状、锥状、城堡状等地貌的总称,土林的顶部常覆盖低矮的草本植物。大同盆地位于山西省北部,是山西省最大的盆地。盆地内的大同土林是我国土林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下图示意大同盆地地理位置及土林地貌景观。

(1)指出大同土林地貌形成的重要条件。
(2)分析大同土林地貌的形成过程。
(3)简述上林顶部覆盖低矮的草本植物与土林发育的关系。
(4)推测并解释大同土林地貌未来发展的趋势。
2024-03-01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曲是指近似环形的、形如蛇行的弯曲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坦地区。当河床坡度减小后,河流的侧蚀作用增强,致使河道发生弯曲。延川县内的黄河蛇曲是目前我国干流河道蛇曲中规模最大、最密集的蛇曲群。该地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发育与河流的侵蚀方式、地壳升降运动、河岸岩性等密切相关。下图为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河流沿峡谷穿行流淌。河道形态恰似“Q”字形。犹如嵌于山岩之间)河段及其景观图,图示河曲颈又称蛇曲颈。

(1)从地质作用的角度,分析延川黄河嵌入式蛇曲的形成过程。
(2)蛇曲A(如图所示)新建了一个村落,分析其选址的合理性。
(3)随着地壳运动逐渐趋稳,推测图示蛇曲河段的未来发育趋势。
2024-02-2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2月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地时间2022724日晚805分,位于日本九州鹿儿岛县的樱岛火山再度喷发。日本共有111座活火山,其中樱岛火山的喷发非常频繁,近年来喷发规模有变大的趋势。下图是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三大类岩石。



(1)日本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属于____(填图中字母),并简述该类岩石的形成过程___
(2)简述日本多火山的原因。
(3)日本除火山外,以岩浆侵入形成的岩石(花岗岩)为主体的山地也较多,这些山地裸露岩体多存在球状风化(即岩石棱角突出部分风化作用更强,岩石逐渐趋向球形的风化过程)。试分析相较于沉积岩,花岗岩更易被球状风化的原因。

7 .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A.A→B→CB.C→B→AC.C→A→BD.B→A→C
2024高二上·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向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水及其上方大气的运动方向。

(2)简述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
(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造成的气象灾害。
2024-01-11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高二上地理期末卷(人教选必1·真题检测卷)-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末真题检测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热带印度洋与西太平洋存在海表温度常年高于的广阔水体,被称为印太暖池,印太暖池大气对流活动变化通常能影响热带甚至中纬度地区的气候。研究显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太暖池呈明显增温扩张趋势。下图示意印太暖池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区。印太暖池在西太平洋的分布存在“双舌”结构,“南舌”比“北舌”向东延伸更远。



(1)解释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印太暖池呈明显增温扩张趋势的原因。
(2)指出导致“南舌”比“北舌”向东延伸更远的主要因素。
(3)阐述印太暖池海温偏暖对我国夏季东部地区气候的影响过程。
2024-01-04更新 | 183次组卷 | 5卷引用:热搜题 人教版选必3 第三章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全球气候变化与国家安全
10 . 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的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两种辐射和两种作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来自(      )
A.①B.②C.③D.④
(2)图中数字②表示_______,③表示_______,太阳未升起时天空已发亮,该现象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作用有关(填“反射”或“散射”)。
(3)夜间雾霾天气会使当地④____   (增强或减弱),雾霾天气发生会使白天变暗,称之为“暗岛效应”,其原因与____ (填数字)最相关。

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4)图中的网纱(左图)在冬季主要能够(     )
A.防太阳暴晒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防病虫害D.防洪、防涝
(5)图中的熏烟(右图)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
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6)开发利用新能源利于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其原因。
2023-12-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祝桥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