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15491 道试题

1 . 局部强降雨后,太阳光线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在雨幕上可能形成彩虹。图3示意彩虹最高视点与太阳高度角(h)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华南是我国出现彩虹概率最大的地区之一,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锋面活动频繁B.强对流天气多C.地形较复杂D.日照时数长
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在武夷山旅游,雨后邂逅一轮美丽的彩虹。此时的时间和他的朝向最可能是(     
A.07:30-08:30,面向太阳B.10:30-11:30,背向太阳
C.14:30-15:30,面向太阳D.16:30-17:30,背向太阳
3.从冬季到夏季,我国北方的彩虹可见概率的增幅较南方更大,主要是因为夏季北方较南方(     
A.白昼更长B.降水更多C.大气能见度更高D.太阳高度角更大
2023-07-04更新 | 7279次组卷 | 34卷引用: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波士华城市带是美国工业化的重要发源地。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传统工业向外转移,该区域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重要金融、贸易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材料二图1为北美部分地区略图。图2为波士华城市带主要城市的支柱产业。

图1                                                                                图2

(1)简述产业转移对该城市带产业升级的积极作用。
(2)分析交通对该城市带产业分工格局形成的影响。
(3)该城市带计划建设高铁,分析其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
2023-06-19更新 | 7343次组卷 | 3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荷兰(图1)地处大西洋沿岸,地势较低,常遭受风暴潮袭击。1953年1月31日夜间至2月1日凌晨,荷兰遭遇由强风引发的风暴潮,适逢涨潮,水位异常抬升,有些地方浪高接近7米。夜间持续的暴雨导致河水泛滥,在洪水和海浪的夹击下,无数房屋被毁,数千人丧生,数万人流离失所。

材料2:菲律宾(图2)每年都要遭遇大约20次台风,莱特岛是菲律宾遭受台风和地质灾害的重灾区之一。长期以来,莱特岛居民在附近的山上乱砍滥伐。2006年2月,当地连续两周暴雨,发生了大规模的泥石流,导致数百人丧生,千余人失踪。

   

(1)据材料1分析该次风暴潮危害严重的原因。
(2)从地理位置角度分别说明荷兰常受风暴潮影响、菲律宾常受台风影响的原因。
(3)据材料2说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气象灾害、地质灾害三者之间的关联性。
2023-06-21更新 | 7266次组卷 | 37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

4 . 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
2.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     
①大陆冰川融化②暖寒流的交汇③深层海水上升④西风漂流携带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19更新 | 7430次组卷 | 31卷引用:4.2 洋流(讲义)-【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暴雨引发的洪水携带泥沙进入湖泊后,沉积形成砂质纹层。某地湖泊中砂质纹层出现频次与厄尔尼诺事件频次正相关。推算的厄尔尼诺事件频次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     
A.距今1200年左右该地气候较稳定B.距今3500年该地河流侵蚀作用强
C.厄尔尼诺事件导致该地暴雨频发D.全球气温下降引发厄尔尼诺现象
2.该地最可能位于(     
A.印度洋沿岸B.大西洋西岸C.亚欧大陆东部D.南美洲西部
2023-06-20更新 | 7213次组卷 | 32卷引用:4.3 海—气相互作用(讲义)-【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6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2022-06-14更新 | 15709次组卷 | 45卷引用:区域与区域发展知识清单
2023·辽宁·高考真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沿岸水是河水与海水在沿岸混合而成的水体。受盛行风、海岸线形态、入海径流和海水运动等因素影响,渤海南部沿岸水的盐度、运动范围等季节变化较明显。图为渤海局部海域1月盐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海域低值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域结冰少B.径流汇入多
C.沿岸水蒸发少D.沿岸水积聚多
2.1月渤海与黄海海水交换的模式是(     
A.南进北出B.北进南出
C.中间进南北出D.南北进中间出
3.与1月相比,推测7月(     
A.甲海域与渤海海峡盐度差变小
B.渤海南部沿岸水范围向东扩大
C.渤海与黄海之间海水交换加强
D.渤海南部沿岸水盐度明显降低
2023-09-20更新 | 6985次组卷 | 28卷引用: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单元考点卷)-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地理单元速记·巧练(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域常有海冰形成。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域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
(2)有人认为现代对马暖流形成于距今约8千年,但也有人并不认同。基于所给材料,请表明你支持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3-07-15更新 | 6917次组卷 | 21卷引用:安徽省怀宁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双核结构是指在某区域内由区域中心城市和港口门户城市及其连线构成轴线。由此引领和推动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下图为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沈阳—大连双核结构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两城市(     
A.在区位和功能上存在互补B.在地域文化方面存在互补
C.交通便捷且空间距离较近D.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相近
2.沈阳—大连双核结构有利于(     
①促进大连市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②促进沈阳—大连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③增强沈阳市对辽中南地区的辐射功能④提高沈阳和大连两城市传统工业比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6-23更新 | 14848次组卷 | 92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     
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     
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
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
2023-06-19更新 | 6930次组卷 | 26卷引用:第一章·地球运动(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1)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