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南极大陆冰盖厚达几百至几千米,是数百万年来低温条件下积雪被压实成冰的结果。从冰盖钻取的冰芯,包含了许多反映不同时代大气环境特征的信息。科学家利用南极冰盖中的冰芯样品,获得了二氧化碳浓度、气温、降水等气候史料。这一方法为研究几十万年来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下图示意过去8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1)想一想,科学家是如何知道历史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
(2)描述近80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南极地区气温变化的关系。
2023-09-20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18-19题及变式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位于四川西南部的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储量丰富,其中钒、钛探明储量各占全国探明储量的87.0%和94.3%,分别居世界第三位和第一位,号称“世界钒钛之都”,矿石中还伴生有铬、钪、钴、镍、镓等元素。下图示意攀枝花铁矿地理位置。


   
(1)说一说,攀枝花铁矿的开采有哪些优势?在开采过程中,需要克服哪些困难?
(2)议一议,如何提高攀枝花铁矿开采的综合效益?
2023-09-20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5(河北专用)-【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河北专用)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爱尔兰位于欧洲西部,历史上农业生产落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原产于美洲的土豆于17世纪初传入爱尔兰,后被广泛种植。到18世纪末,土豆成为爱尔兰大多数居民维持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土豆的高产,使爱尔兰人口从1660年起的180多年里增加了17倍,达到800多万。

爱尔兰选择土豆作为主要的粮食作物,虽缓解了人口和粮食压力,却明显降低了当地农业抵御病虫害的能力。1845年,一种引发土豆枯姜病的真菌首次侵袭爱尔兰。由于爱尔兰的土豆品种不多,缺乏抵御真菌病等的基因,土豆病害很快肆虐全国,造成历史上有名的大荒,近100万人死于懂和荒带来的疾病,超过150万人被迫移民。下图示意爱尔兰地理位置。

(1)简要分析爱尔兰谷物农业产量低的自然原因。
(2)查阅有关土豆生长习性的资料,说明爱尔兰适宜土豆生长的自然条件。
(3)议一议,为什么生物多样性可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抵御病中害的能力.
2023-09-20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综合题变式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距离南美大陆3700千米的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面积只有165平方千米。2012年,岛上居民5761人。复活节岛上通布近千尊巨大的石雕人像,大多以凝灰岩(一种火山碎盾岩)雕刻而成。这些石像造型奇特,雕刻工艺精湛,是岛上最具特色的风景。

近年来,科学家通过考古研究,为我们勾画出复活节岛兴衰的图景。公元4世纪,岛上开始有人居住。公元8世纪,岛上人口过度增长,导致食物不足,资源紧缺,人们大量秋代棕桐树,建造独木舟下海捕鱼。各部落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冲突频发。公元12世纪,岛上人口达到顶峰。各部落推行首领崇拜,建造了大量石像,欧伐树木用来运输石像,也作为新柴。15世纪末,岛上森林损失始尽,居民基荒种植谷物,但仍难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原本较发达的文明开始衰落。公元17世纪,岛上人口衰减至顶峰时的1/5,而且部落争端连续不断。20世纪初,岛上的生存条件已经非常恶当,土著居民所剩不多。

(1)在世界地图上找出复活节岛,推测该岛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想一想,岛上居民可以利用的自然资源主要有哪些?
(3)在该岛文明兴衰的过程中,其环境是如何变化的?议一议,应该怎样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2023-09-20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顺义区高三二模地理试题16-17题原题及变式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电子垃圾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包括废旧的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类污染物。西非的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受发达国家电子垃圾转移影响较大。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加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接受国,在进口的旧电器中,有85%来自欧洲,8%来自北美,4%来自亚洲,其余的3%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下图示意全球电子垃圾跨境转移主要路径。


   
(1)结合上述材料,从环境、经济、社会三个维度分析电子垃圾跨境转移对接受国所产生的影响。
(2)有人认为,牺牲环境质量,被动承接污染物转移,是发展中国家必须付出的发展代价。你怎样看待这种观点?
(3)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电子垃圾产生国。议一议,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淘汰的废旧家电都到哪里去了?
2023-09-20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4 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专项训练)-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
6 . 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涉及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通道,其中中巴(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引人注目。该走廊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的综合贸易廊道。该廊道大幅度缩短中巴贸易的距离,为我国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战略通道,有利于开展海陆联运。我国西部获得南下印度洋的捷径,而不必途经马六甲海峡。瓜达尔港的开发,加强了巴基斯坦的地缘优势,进而构筑东亚、中亚、南亚之间的石油天然气运输通道。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构成中巴合作示范效应,激励更多的国家实施开放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加速自身发展进程。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简述中巴经济走廊对中国、巴基斯坦两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苏门答腊岛为世界第六大岛,赤道横穿中部,南北长1790千米,东西宽435千米,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岛西部山地纵贯,分布有90余座活火山;山脉以东为冲积平原,遍布沼泽和湖泊。该岛西海岸经常遭受“印度洋拍岸浪”的袭击。这是一种高高卷起的拍岸浪,呈一长排或两排、三排向海岸推进,冲击力量甚大,可把渔船举至浪巅,然后翻转倒下。苏门答腊岛常年高温多雨,各地温差不大,但降水则有明显差异。西海岸年降水量3000毫米,山区达4500~6000毫米;山脉东坡至沿海平原年降水量2000~3000毫米;岛的南北两端年降水量仅1500~1700毫米。



(1)试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降水空间差异的主导地理要素是什么?
(2)就苏门答腊岛的地理位置来看,当地应属于热带雨林景观。但目前该岛热带雨林仅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偏远的西南部海岸地区。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导致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景观分布有限的原因。
(3)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苏门答腊岛缺少天然良港的原因。
2023-09-09更新 | 472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地理试题综合题变式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是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1)议一议,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2)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盆地中还可能出现的风蚀地貌。
2023-09-09更新 | 10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深圳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17-18题原题及变式题
9 . 2015年11月13日,浙江丽水发生特大型滑坡。经调查,此次滑坡是在地形陡峻、地质构造复杂、岩石风化破碎和降雨长期作用下形成的,造成了重大损失。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图中滑坡发生后,对当地环境会产生哪些重大危害?
(2)滑坡多发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在滑坡多发地区,人们应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2023-09-09更新 | 106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复习题(模拟练习)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10 . 汨罗江流经湘东北,长250千米,向西注入洞庭湖。相传战国时楚诗人屈原(约公元前340—约公元前278)忧愤国事,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江殉国。汨罗江由此声名远播,这条河流也一直作为爱国主义的象征。汨罗江上中游及大部分支流穿行于山区,水文变化具有暴涨暴落的特点。

(1)端午节前后,汨罗江的水位往往会暴涨,当地称之为“端午水”。结合我国雨带移动规律,分析汨罗江“端午水”现象的成因。
(2)汨罗江流域在雨季结束后,常出现夏旱、秋旱或夏秋连旱天气,但河流不会断流,从河流补给角度对此种现象进行解释。
2023-09-09更新 | 10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月考地理试题综合题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