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277 道试题

1 . “羲和二号”是我国在研的新型太阳观测卫星,预计2026年发射升空。“羲和二号”对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和演化,揭示日冕、耀斑等形成的物理机制有重大意义,可提前45天观测到即将面向地球的太阳活动,实时追踪面向地球的太阳爆发。下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结构。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太阳大气层为(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色球层、光球层、日冕层
C.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D.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2.耀斑主要发生在图所示的(     
A.太阳内部B.①层C.②层D.③层
3.“羲和二号”可有效减轻太阳活动影响,主要表现是(     
A.减少极光发生次数B.减少通讯设备损坏
C.减少太阳活动次数D.避免磁暴现象产生
昨日更新 | 180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2-1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 太阳辐射为我们生活、生产提供能量。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使得管道中的水被加热。下图示意家庭太阳能供热系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纬度相近城市中,家庭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单位面积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是(     
A.湖泊众多的武汉B.雾都重庆
C.临江面海的上海D.日光城拉萨
2.乌鲁木齐某居民屋顶装有的太阳能系统,一年中将吸收的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最多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昨日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灵神星是一颗位于小行星带距地球36亿公里金属小行星,稀有金属储量丰富。20231013日“灵神星”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对该小行星的探测旅程。下图示意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和公转方向。表示意八大行星轨道倾角大小。

行星序号
轨道倾角7°3.4°0°1.9°
行星序号
轨道倾角1.3°2.5°0.8°1.8°

(1)灵神星位于图的________之间(填序号)。
(2)据图和表,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轨道具有________等特征。
(3)上图中③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请说出该行星存在生命的主要条件。
昨日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2-1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 . 20231011日阿富汗西部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示意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及距地表深度。完成下面小题。

1.此次阿富汗西部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A.①B.②C.③D.④
2.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源地,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     
A.②层上部B.②层下部C.③层上部D.③层下部
昨日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2-2 地球的演化历史与圈层结构

5 . 碧石风景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内。碧石风景区拥有大量的石蛋山体,研究表明该地岩石多为花岗岩。景区形成初期为大量石蛋山体,经过长期环境变迁逐渐风化演变为当前地表多沙质地层,在景区开发过程中发现大量恐龙蛋化石,据有关资料显示,该恐龙化石距今约1.45亿年形成,下左图为碧石风景区岩层剖面图,右图为恐龙化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碧石风景区石蛋山体的形成过程为(     
A.岩浆喷出→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挤压
B.岩浆喷出→地壳抬升→球状风化→剥蚀出露
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剥蚀出露→球状风化
D.岩浆侵入→地壳下沉→剥蚀出露→水平拉张
2.关于该地区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     
A.该地区历史主要环境为冷干,蕨类植物繁盛
B.历史同期环太平洋地区发生燕山造山运动
C.组成石蛋的主要物质来源于地壳上部
D.该地区景观形成过程中主要以流水侵蚀为主
昨日更新 | 165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全真模拟检测地理试题

6 . 中轴线不仅是北京城的特色与标识,更是中华文化的体现与见证。大红门地处北京南中轴向南延伸的起点。2021年,大红门地区结束了20余年北方最大服装集散地的发展业态;2022年,新的区域综合发展蓝图绘制完成。如图为大红门博物馆群及周边地区规划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大红门地区曾经聚集服装批发行业的区位优势有(     
①地处南中轴线,知名度高   ②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③城市化加速,劳动力廉价   ④离市中心远,土地租金低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与服装纺织品集散地相比,新的发展规划可以(     
A.减轻市区交通压力B.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C.疏解首都核心功能D.提升区域综合影响力
3.在北京城市空间结构中,图示区域未来的主要功能为(     
A.中心商务区B.开放文化区C.绿色居住区D.生态涵养区
昨日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上·贵州·专题练习
7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8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
(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
(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
7日内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峨眉市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暨押题文综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下表为19902020年我国少数民族在不同区域分布比重(%)。完成下面小题。

区域

时间
199011.5711.6947.6929.07
200015.219.5347.6327.63
201019.737.8251.6820.82
202022.967.0357.7012.41

1.表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区是(     
A.东部、西部、中部、东北B.东北、中部、西部、东部
C.东部、中部、西部、东北D.中部、东部、东北、西部
2.影响四大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经济D.政策
7日内更新 | 10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五校联盟高三5月联考三模地理试题

10 . 下图示意我国某东西延伸的河谷南、北两坡自然带的垂直分布。调查发现,该地土壤中有机碳的含量地域分异显著,其中温性荒漠草原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最低,高寒草甸带土壤有机碳含量最高。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谷可能位于我国的(     
A.海南B.黑龙江C.新疆D.云南
2.与北坡同海拔高度处相比较,河谷南坡(     
A.水分较充足B.气温较高C.降水量较大D.光照较充足
3.与山地森林—草甸带相比较,高寒草甸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①植物生长量大②放牧牲畜量小③微生物活动弱④地下有机质产量高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7日内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淄博市高三下学期5月仿真试题(三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