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3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如图甲),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300~800mm(如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m,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树叶可当作蔬菜食用;树皮剥下来可用来织布;树干是造纸的好材料;面包果可直接食用,还可以用来制作果酱,被称为“天然面包”;在非洲历史上的几次大饥荒时期,这种“天然面包”拯救了成千上万饥民的性命;树干还能够为旅行的人们提供救命之水。为此,人们叫它“生命之树”。

材料二我国西南的高山峡谷地区,由于焚风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众多干热河谷。仅金沙江的干热河谷就长达800km。河谷内年降雨量约700mm,年均温约21℃。谷内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极其严重,大部分地区基岩裸露。

(1)根据图乙,简述猴面包树集中分布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
(2)根据图文信息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
(3)有不少游客准备前往猴面包树分布区去体验“生命之树”奇观,请你为之推荐合适的季节(当地)并分析原因。
(4)你是否支持我国西南的干热河谷地区大量引种猴面包树,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3-11-29更新 | 736次组卷 | 18卷引用:5.1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重点练)- 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新教材湘教必修第一册)

2 . 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千克海水所含盐类物质很少(不足10%,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该海域盐度低的原因,解释欠合理的是(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B.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C.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降水量大D.众多河流注入
2.图示的波罗的海区域春、秋季比同纬度其他地区长一些,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面B.盛行风C.极光D.降水
3.图中显示的Q地区湖泊众多,从成因考虑,可归类为(     
A.火口湖B.冰碛湖C.牛轭湖D.构造湖
2020-10-11更新 | 585次组卷 | 5卷引用: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
3 . 青岛某中学学生利用国庆假期进行岩石考察,他们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到了许多关于岩石的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图①中的岩石是__________岩,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古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描述的岩石的主要用途是__________
(2)纯白而致密的大理石又称汉白玉,泰姬陵就是用汉白玉建造而成的。汉白玉按成因分,属于__________岩,它是在__________条件下,由__________岩变质形成的。其因色泽美观,被广泛用作__________和装饰材料。 
(3)去黑龙江五大连池的同学带回了不少五大连池中的岩石,这些岩石大部分都有气孔构造,请解释其原因。
(4)湖南张家界红色地层中的岩石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岩(成因类型),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图__________中的岩石成因与其相似。
(5)青岛崂山“怪石”主要是岩浆岩中的__________岩,其因质地坚硬,不易被风化,常呈现圆滑而巨大的岩石形态。该岩石中的矿物颗粒大,易辨认,常见的矿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列举三种)。
2018-09-10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一轮复习地壳物质循环同步训练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南海诸岛是中国神圣领土的一部分。西沙群岛地处热带中部,属热带季风气候,炎热湿润,但无酷暑。以永兴岛为例,极端高温34.9℃,极端低温15.3℃,年平均气温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西沙群岛是最易受台风侵袭的地区。

材料二:甘泉岛(北纬16°30',东经111°35 ′)位于中国西沙群岛永乐环礁上,在珊瑚岛(注:珊瑚形成于温暖的浅海环境)西南2海里处,岛上有中国最南端的文物保护单位—西沙甘泉岛唐宋遗址。甘泉岛是西沙群岛中出露最晚的岛,地势较高,四周为沙堤围绕,岛中心由于湖干涸演化形成平地,周围珊瑚礁环绕;岛上有一口古井,井水清澈甘甜适宜使用,也是西沙为数不多具有淡水的岛屿。

材料三:南海诸岛及甘泉岛图。


(1)分析南海诸岛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环岛沙堤的形成过程。
(3)分析甘泉岛上井水甘甜的原因。
(4)如果有人打算到甘泉岛定居,例举生活可能面临的困难。在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考虑哪些影响因素。

5 . 结合材料和图,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外力作用由一系列过程完成,其中最先开始的是风化作用,下面示意了风化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破坏岩石、实现“石烂”的过程。

材料二:外力作用被称为“大自然的雕塑师”。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通过风、流水、冰川、波浪等因素对地表形态造成影响,形成各种外力地貌。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风蚀沟谷、风蚀蘑菇、风蚀柱、沙丘等。冰川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冰斗、角峰等。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V”型谷、冲积平原、冲积扇等。波浪作用形成的地貌主要有海蚀柱、海蚀崖等。下面是常见的侵蚀和堆积地貌景观图。

(1)①什么是风化作用?图示风化作用主要受哪几种因素的作用?②风化在外力作用过程中有何意义?

(2)①写出图A、B、C、F地貌名称。②用地质作用解释各地貌景观的成因。

6 . 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2010年4月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在青海玉树地震后开展搜索营救、医疗救助、后勤保障等救援工作。图甲为救援队在废墟中进行搜救。四川省北川县是“5·12”汶川地震的重灾区,整个县城在地震中损毁严重,几乎被夷为平地。图乙为异地修建的北川新县城。


(1)四川省和青海省都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上。
(2)简析图甲救援队在废墟中进行搜救的主要目的。
(3)列举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到达玉树并开展救援工作,需要配套的其他措施。
(4)说明异地修建北川新县城的主要原因。
2021-07-27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必修第一册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三节 防灾减灾

7 . 横断山脉中段的四川省乡城县河谷两岸分布着6000多座墙体为白色的方形碉房“白藏房”。白藏房主要由黏土夯筑,为典型的土木结构房屋,其建筑时间一般选择在晚秋和早春。白藏房墙体较厚,整体为梯形,外墙向内倾斜,内墙垂直,屋顶为平顶(如下图)。每年收获季节,藏族同胞会将山上的白垩土粉末化,加水搅拌成白色土浆装入酥油茶壶,从墙头向下浇灌,直到土墙变白,这被称为“白色灌礼”。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藏族同胞选择晚秋和早春建筑白藏房主要是因为(     
A.该季节晴天少,较为凉爽,适宜劳作B.该季节空气较干燥,利于墙体晾晒和固化
C.该季节降水较多,房屋易压紧固结D.该季节气温高,易于取土
2.下列不是当地藏族同胞选择白垩土做原料的原因的是(     
A.就地取材B.藏族尚白
C.白色吸收太阳辐射多,利于夜晚保温D.白色反射太阳辐射多,利于白天降温
3.下列关于白藏房的设计,描述合理的是(     
A.窗户较小,有利于抵御风沙B.墙体较厚,冬暖夏凉
C.屋顶为平顶,有利于收集雨水D.房屋上窄下宽,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
2023-04-11更新 | 1232次组卷 | 15卷引用: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分层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成都市区地处成都平原,西临青藏高原边缘的龙门山,东临四川盆地中的龙泉山(市区距龙泉山较近),局地环流形势受地形和建成区环境影响较大,东侧较西侧复杂。在背景风较弱的时期,成都市区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研究表明,较强的谷风可以越过山顶到达背风坡。下图示意成都东西向地形剖面。



(1)成都市区东侧上午盛行较强的偏东风,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2)从东侧地形和城区位置的角度,简述成都市区东侧环流较西侧复杂的原因。
(3)与下午相比,从山谷风角度推测成都市区西侧夜晚空气质量的差别并分析原因。
19-20高一上·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9 .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同时我国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是多灾害的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  )
A.内蒙古高原B.云贵高原
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
2.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
A.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一次地震有几个震级
B.国内外地震台所测的震级不同,这是因为离震中距离不同,震级也就不同
C.离震中远近不同的地方烈度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不同的烈度
D.市内有的建筑物未倒塌,说明震中附近地区烈度为零
2019-12-09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4.1 自然灾害的成因 练习题(1)(鲁教2019版必修一)-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美洲是一个比较温暖的大陆,地形结构独特,东部平原、高原相间分布,西部则为狭长而高大的安第斯山脉,西部的山地地形对南美洲的气候影响深刻。图示意南美洲某月气压和风向分布。



(1)指出该图所示的南半球季节,并从风带移动角度说明判断的依据。
(2)说出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3)说明图示月份丙地自然景观的特点,并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