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879 道试题

1 . 海雾是海洋上低层大气中的一种水汽凝结(华)现象,由于水滴或冰晶大量积聚,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厚度通常在几百米左右。海雾形成和持续深受海面温度、海气温差、气流风场、水汽含量以及洋流性质等因素影响下,在特定的海洋水文和气象条件下产生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和季节性。读下列“北太平洋2月和8月的海雾发生频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海域的海雾发生频率时空分布叙述不合理的是(     
A.冬季海雾发生频率高于夏季B.海雾高发区主要在大洋边缘
C.夏季海雾在40°N~55°N高发D.海雾在低纬度发生频率较低
2.关于图示海域的海雾发生频率解释不可信的是(     
A.冬季,中国东部沿海区域海雾高发,因为冬季风对沿海暖湿空气冷却导致
B.冬季,加拿大西部洋面的海雾高发,因为气旋活动特别频繁,多上升气流
C.夏季,千岛群岛的海雾高发,因为寒暖流交汇后,洋面暖湿水汽冷却导致
D.夏季,美国本土西部沿海的海雾高发,因为沿岸寒流对暖湿水汽冷却导致
3.推测下列海域多雾区与美国本土西海岸多雾区成因基本相似的是(     
①秘鲁沿岸海域
②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海域
③斯堪迪纳维亚半岛西部海域
④纽芬兰岛海域
⑤伊比利亚半岛西部海域
⑥夏季,索马里半岛东部海域
A.①②④⑥B.③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③④⑤
2023-11-04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三原南郊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林线,通常指高纬度或高山地区由于低温(月平均气温最高在7℃以下)、风及土壤等条件而不能形成森林的界线。专家测得中国林线的生长季平均气温为8.2℃,有的科学家研究证明,林线也是一条生长季平均土壤温度大约为6.7℃的等温线。就是说,树木在生长期对脚下的土地有一个总的热量要求,低于这个要求,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单位:m),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林线高度成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北方林线低是因为纬度高,气温低B.青藏高原南部林线高与西南暖湿气流有关
C.西北林线比东北高是因为西北干旱D.图中有些地区的林线高度只是理论高度
2.往往郁闭的森林越不过林线,但稀疏的林地往往可以突破林线的高度。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因为有的树生命力更旺盛
B.因为郁闭的森林遮阴作用导致树下土壤的温度达不到树木生长所需要的热量
C.因为遮阴作用差异导致郁闭的森林比稀疏的获得光照少,难以生长
D.因为林线以上降水量不足,不足以供应郁闭的森林生长,但稀疏的林地可以
2018-03-11更新 | 28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3 . 下图示意欧洲西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西欧河流的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陆地面积狭小,河网较密B.由于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C.位于低纬地区河流,无结冰期D.因为大陆轮廓曲折以及山岭的限制,无长河
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有关的是(     
A.西欧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形成
C.阿尔卑斯山地大致呈东西走向D.地中海内众多的岛屿

4 . 下图示意欧洲西部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西欧河流的特点与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由于陆地面积狭小河网较密B.由于降水量较多,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小
C.位于低纬地区河流无结冰期D.因为大陆轮廓曲折以及山岭的限制无长河
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冰川有关的是(     
A.西欧平原上低缓的波状丘陵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形成
C.阿尔卑斯山地大致呈东西走向D.地中海内众多的岛屿
3.西欧乳畜业发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山区面积广,适宜发展畜牧业B.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
C.地广人稀,土地的租金低D.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5 . 雪线,常年积雪带的下界,即年降雪量与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线。雪线以上年降雪量大于年消融量,降雪逐年累积,形成常年积雪,进而变成粒雪和冰川冰,发育成冰川。雪线分布高度主要取决于气温、降水量和地形条件等。青藏高原上的山地雪线一般在5500~6000米左右,下图为青藏高原南缘某山岭等高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岭南、北坡雪线高度差异及其成因合理的是(     
A.北坡雪线较高,因为北坡坡度较陡,存雪量少
B.南坡雪线较高,由于南坡气温较高,融雪量大
C.北坡雪线较低,因为北坡为背风坡,降雪量小
D.南坡雪线较低,由于南坡海拔较高,降雪量大
2.从青藏高原、昆仑山往北到天山、阿尔泰山,雪线高度的变化趋势(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保持一致D.波动升高
2021-11-01更新 | 1075次组卷 | 9卷引用:安徽省六安一中,阜阳一中,合肥八中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联考地理试题

6 . 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余震134次;5月12日15时5分尼泊尔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由于震源较浅,震级高,周边多个国家有强烈震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发生在尼泊尔的地震属于(     
A.人为活动B.内力作用C.外力作用D.岩浆活动
2.下列关于这次地震的成因的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天气变暖B.全球变暖C.厄尔尼诺现象D.板块碰撞
2022-01-19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题
9-10高二下·河北衡水·期末
7 . 读黄河干支流部分河段水质状况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①、②两河段水质状况及成因分析正确的是
A.①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流域内工业布局较少
B.①河段水质较差,主要由于该河段上游支流植被覆盖差,水土流失严重
C.②河段水质较好,因为该河段支流多,河流净化能力强
D.②河段水质较差,因为该河段工业污染大
2.从③河段到②河段,黄河干流
A.平均流量明显加大B.地势逐渐降低C.含沙量显著增大D.结冰期逐渐变短
8 . 径河是渭河最大的支流,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现,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由来。对于“泾渭分明”的地理成因有着不同的解释.根据所学知识及下图, 唐代诗人杜甫的《秋雨叹》中:“浊径清渭何当分”,那么对当时的“泾浊渭清”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径河主要流经黄土高原,侵蚀力强,泥沙含量大
B.渭河主要流经渭河平原,泥沙大量沉积,含沙量下降
C.径河流域降水强度比渭河流域大,泥沙含量高
D.渭河径流量比径河小,泥沙含量小
2018-07-2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区域可持续发展 专项训练

9 . 南迦巴瓦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主峰高耸入云,被誉为世界山地植被类型的天然博物馆。由于天气原因,终年云海茫茫,很少人难看到它的真面目,当地相传天上的众神时常降临其上聚会和煨桑,那高空风造成的旗云就是神仙燃起的桑烟,因此居住在峡谷地区的人们对这座陡峭险峻的山峰有着无比的推崇和敬畏。下图为“南迦巴瓦峰位置及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自然带对应正确的是(     
A.1-常绿硬叶林带B.2-常绿阔叶林带
C.3-高山针叶林带D.4-高山灌木林带
2.甲坡山地寒温带暗针叶林分布的上限海拔较乙坡低,主要原因是乙坡(     
A.坡度陡,水源少B.气温低,蒸发少
C.光照强,湿度低D.裸石多,土层薄
3.每年10-11月左右是南迦巴瓦峰最佳邂逅时间,主要因为此时(     
A.艳阳高照,白昼较长B.氧气充足,出行安全
C.气候适宜,林带丰富D.秋高气爽,空气干燥
10 . 2017年7月27日,黑龙江省黑河市出现“断崖式”降温,人们纷纷穿起棉袄御寒,三伏天过出了初冬的感觉;同一天,位于长江与汉江交汇处的湖北省武汉市(30°35′N、114°17′E),酷热难熬,完全处于“烧烤”状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黑河市出现“断崖式”降温的原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减小B.台风过境
C.东部海洋凉爽气流的影响D.较高纬度气流影响
2.下列示意图中的曲线是等压线(单位:百帕)。最能解释武汉市“烧烤”状态成因的是(  )
A.B.
C.D.
3.该日,下列描述符合武汉的有(  )
①晨练的人们迎着东南方的太阳慢步跑着
②由于风大浪高,到长江游泳消暑的市民骤减
③手机时间显示12点时,室外物体影子朝向西北方
④白昼时间比黑河短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