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读图,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市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春季进行地理实践活动,来到辽宁省大连市大黑山,开展“土壤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的野外实习,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绘制了“土壤与其他自然要素关系”示意图。



(1)影响土壤形成最活跃的因素是____,对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起决定作用的影响因素是____
(2)该组同学在森林地区采集了土壤标本,并绘制了土壤的剖面结构图,土壤剖面中甲为____层。大黑山山脚地带的森林植被类型属于____林,其生态特征是________
(3)大黑山分布大面积的野生杜鹃花,引起了研学小组的注意,推测____(南/北)坡的杜鹃花率先绽放,是由于____
(4)该地区在深秋到初春季节常出现的气象灾害是____,对其实时监测过程中常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
2 . 读北半球某地的气压分布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的大小关系为____,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
(2)图中甲、乙两地之间的风向为____
(3)若图示环流为城市热岛环流,则表示郊区的是甲、乙两地中的____地。
(4)近地面附近甲、乙两地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

3 . 读下图,回答。


(1)若此图表示表示热力环流,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是____
(2)若此图表示城市热岛效应,则图中甲为____(选填“城市”或“乡村”)。
(3)若此图表示海陆间的热力环流,甲为大陆,则图中反映的是____(选填白天或夜晚)。
(4)若此图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中③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南水北调体现的是人类活动对水循环____(填水循环的环节名称)环节的影响。
4 .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形成的热力环流呈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
(2)图中A、B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该地空气做____(填“上升”或“下沉”)运动。
(3)图中①②③④点中,气压最高的是____,A、B两地中一定为晴天的是____
(4)若A地为海洋,B地为陆地,仅从热力因素考虑,图示时刻为____(填白天或夜晚)
5 . 2018年8月14日3时50分,云南省通海县发生5.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6千米。读下面两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是:甲____面,乙____面,经过乙处时地震波的波速如何变化?____
(2)地震波分纵波和横波,图中字母表示地震波横波曲线的是____,其传播特点是____。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深度大约是____处。
(3)云南通海地震震源位于地球的哪个内部圈层?____,它与之上的上地幔顶部组成____圈。
6 . 结合所学知识,填写下表中不同历史时期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特点和原因。
时间主要方向特点原因
人类社会早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前
(15-19世纪)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战后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8-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晓天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一般来说,高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低压中心控制的地区多阴雨天气。读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其风向是____
(2)图中A、B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原因是____
(3)图中①与②两地气温日较差较小的是____,其原因是____
8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沿海等高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地形为________
(2)拟在该区建一大型水电站,a、b、c三地中,最佳选址为________
(3)已知疗养院海拔200米,实测气温17℃,此时D点气温应在________℃以下。若将小河水引向疗养院,图中有两条计划路线①、②,合理的是________
(4)居住在甲村的工程监理能否直接实时观测到在乙村的工程施工过程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5)某徒步旅行者迷失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当他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寻求脱险。他的做法是否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6)拟从甲村向乙村修一条公路,③、④两条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9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上图中甲、丙气候类型:甲_______,丙______
(2)终年由单一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是(填代号)_______
(3)当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时候,乙图在此季节的气候特征是______
2020-04-20更新 | 3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高中地理研学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考察研究一番。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剖面(下图示意),并做了大量知识上、物质上的准备工作,如搜集该区域岩层等资料,带上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请你帮他们完成本次室内的问题探究。

(1)他们应给这次考察命名为:____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代。
(3)三叶虫生活的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表现为:_______
(4)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的考察结论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环境向_______环境的演变
2020-04-14更新 | 1382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潜山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