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5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融湖塘是指由突发森林火灾、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引起的多年冻土融化深度增大,地面随之下沉后形成热融洼地,积水形成的湖塘。目前热融湖塘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等技术监测分析。研究发现,热融湖塘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周期性,不会持续向下或水平扩张,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发育过程。

(1)推测可能诱发热融湖塘形成的气候因素。
(2)分析热融湖塘形成后引起湖塘继续扩张的主要原因。
(3)推测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有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
(4)指出遥感技术在热融湖塘研究中的应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叶尔羌河发源于青藏高原西北边缘,流域内发育有丰富的冰川。以喀群为界,叶尔羌河分为上、下游:上游河段山高谷深,河谷物质结构疏松;下游河段自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流向东北,注入塔里木河,地势相对平坦。下图为叶尔羌河部分河段的分布图。


(1)推测叶尔羌河上游径流量的时间变化特点。
(2)说出莎车所在位置的地貌名称,并说明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3)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叶尔羌河上游含沙量有增大的趋势。试从构造运动和气候变暖的角度分析原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三角洲是以黄河入海处的河道为中心的巨大扇形地,历史上曾为我国每年新增几十平方千米的“年轻”土地,但是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有迅速减少的趋势。历史上黄河曾多次改道,每一次大改道都会对河口三角洲(包括陆上和水下三角洲)及附近海岸线造成深刻的影响。下图是近百多年来黄河入海口海岸线变迁和河道变迁图。


   
(1)描述历史上黄河三角洲每年新增的几十平方千米“年轻”土地的形成过程。
(2)推测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造陆速度明显下降的原因。
(3)分析黄河改道对河口三角洲附近海岸线的影响。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大西洋涛动,指北大西洋上两个常年活动的气压中心(冰岛低压和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的变化过程,当冰岛低压与亚速尔高压之间气压差变大时,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北大西洋涛动的强弱显著影响北欧的气候和湖泊水文特征。皮海湖位于芬兰西南部,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皮海湖的湖冰显著减少,封冻时间呈明显缩短趋势。研究发现,北大西洋涛动的增强和北欧地区气温的升高是导致皮海湖封冻时间缩短的主要原因,同时,太阳辐射、气温、风浪均可影响湖冰动态变化过程。图左为北大西洋涛动示意图,图右为芬兰皮海湖位置示意图。



(1)说明北大西洋涛动增强对皮海湖风浪的影响。
(2)分析近半个世纪以来皮海湖风浪变化导致湖冰数量减少的动力机制。
(3)简述湖冰动态变化与太阳辐射、气温之间的相互作用缩短皮海湖封冻时间的过程。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是一种温度低于0℃,处于冻结状态且对温度极为敏感的地下土层,通常被认为是隔水层,可减弱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联系。表层冻土随温度变化出现土层冻结、融化的过程,称为冻融过程。冻土的冻融变化,土壤的水,热过程对植被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植被又通过削弱和保温等作用,影响土壤温度,湿度,反作用于冻土的形成和发展。下表为青藏高原安多河谷地区不同植被类型分布区植被覆盖率。

植被类型藏嵩草沼泽草甸荒漠草地高山垫状植被稀疏草皮
植被覆盖率/%80~9050~8040~5010~2010~20
(1)表中藏嵩草分布区冬夏季冻土冻融过程最不显著,试分析原因。
(2)从冻土角度说明藏嵩草分布区植被生长较好的原因。
(3)随着全球变暖,该地区冻土退化明显。在下图中画出冻土退化导致该区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湖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主要受入湖与出湖水量的影响。博斯腾湖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焉者盆地东南部博湖县境内,20世纪50-60年代,博斯腾湖的湖水矿化度约为0.60p/L,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期。湖区内湖陆风(湖陆风是指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风)较显著。

(1)湖陆之间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替而转换。夜晚近地面吹____(湖或陆)风,请补绘热力环流示意图(下图)_________

(2)判断博斯腾湖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及博斯腾湖东西部水体矿化度的大小,并说明博斯腾湖成为淡水湖的原因。
(3)若图中开都河沿岸大规模发展种植业,说出博斯腾湖矿化度变化的趋势并分析其变化过程。
2022-03-31更新 | 439次组卷 | 10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水热条件适宜橡胶种植,热带季雨林是该地原始植被类型。橡胶种植过程:砍伐烧尽原有森林——土壤挖深重翻——种幼苗——除去再次生长的植物以保证橡胶树健康生长——5~6年后开割橡胶。为了保证橡胶林的产量,需控制单位面积的植株数,尽量扩大间距。2000年以来,种植天然橡胶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研究表明:橡胶林的水流失量是同面积天然热带雨林的3倍,土流失量是同面积天然热带雨林的53倍,人们称橡胶林为“绿色荒漠”。受多重因素影响,2014~2018年西双版纳橡胶林种植面积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图为西双版纳及相应市县2014年和2018年橡胶成林种植面积。



(1)西双版纳天然热带雨林砍伐后种橡胶林,导致雾日比以往减少很多,请结合材料分析原因。
(2)指出西双版纳天然热带雨林变为橡胶林后,说明土壤肥力的变化,并分析产生该变化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推测西双版纳橡胶种植面积减少的原因有哪些?
2022-02-10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被视作气候变化的灵敏指示器,其进退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我国西北某山地现代冰川分布面积广。研究发现,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区域冰川面积快速减少,不同冰川面积等级有显著差异:冰川面积大小与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成负相关性。下图示意该山地不同面积等级冰川数量和面积。



(1)从面积等级角度概述该山地冰川数量和面积特征。
(2)推测因全球气候变暖,该山地冰川消退后的裸地上土壤发育的过程。
(3)对该山地的小冰川变化趋势有两种观点,观点一:该山地的小冰川会较快消退;观点二:该山地的小冰川有增多的可能。你支持那种观点?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10-12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江北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图1)黄土丘陵沟壑地貌发育,图2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示意图。长期的坡面耕作打破了生态平衡。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

      

(1)据图2分析该区自然植被空间分异的原因。
(2)说明该区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
(3)提出该区植被合理配置的原则与途径。
2021-06-11更新 | 8195次组卷 | 32卷引用: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世界的塑料产量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在2018年已达到3.59x108吨,其中大部分塑料是一次性使用的。使用后的塑料垃圾难以分解矿化,容易逐渐破碎成微塑料(指环境中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类污染物)颗粒。土壤中的微塑料来源广泛,农膜使用、污泥、有机肥施用、污水灌溉、大气沉降及垃圾填理场渗滤液渗流等都是土壤中微塑料积累的重要途径,而土壤中微塑料的迁移过程受微塑料本身特征(尺寸、密度和形状)、外部气候(风、雨)、土壤动物(蚯蚓、弹尾虫)和其他外力(机械扰动)等因素的影响,老化的微塑料对重金属具备更强的固定能力,对土壤环境造成破坏。下图示意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和迁移。



阐释微塑料对土壤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2021-04-29更新 | 219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1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重庆专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