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7 道试题
2024高三上·贵州·专题练习
1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737次组卷 | 3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99年,国务院对三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进行了调整,即库区环境容量不足地区的移民需要外迁。在试点的基础上,三峡移民外迁采取的是“相对集中到县乡,分散安置到村组”的方式。分散安置难度较低、有助于社会融合与稳定;采取集中安置模式则主要是出于移民在安置地的生产生活便利等方面的考虑。

材料二:一项针对部分从重庆迁往安徽、江苏的三峡移民社会融合状况的调查研究结果(调查于2020、2021间进行)。

表:两种安置模式移民社会融合状况对比

安置模式

经济融合

文化融合社会关系融合
工作来源居住环境经济状况语言适应文化习俗适应与当地人的关系
分散安置较少,以自己碰运气找为主,包括当地人介绍房屋质量较差,基础设施陈旧落后收入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后辈讲普通话或当地话初期不理解、贬低当地风俗,后逐渐按照当地风俗办事相对更亲
集中安置较多,包括自己找,以及老乡、当地人帮助介绍新建房屋、新建基础
设施
收入达到或超过当地平均水平移民内部讲重庆方言,与当地人讲重庆普通话不了解当地风俗,按照老家风俗办事相对较疏
(1)从三峡工程建设对库区环境人口容量影响角度,分析库区外迁移民的必要性。
(2)与集中安置相比,分散安置的经济融合程度较低,社会文化融合程度较高。试分析其原因。
(3)水库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是国家长治久安、和谐进步的内在要求。请为迁入地政府实现移民的经济社会融合提出可行性建议。
7日内更新 | 52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貌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下地貌名称又各有千秋,它们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材料二下图ABC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类型的地貌。

(1)分别说出A、B、C所属的一级地貌类型。
(2)说出B图的地貌名称,并指出其形成的作用。
(3)简析C图所示地貌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2024-06-09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一)地理试卷(中图版)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京时间2022951252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地震波虽然带来大量灾难但也是科学家们探索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重要依据。

材料二甲为“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乙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及地球内部圈层图”。

(1)指出本次地震震源所在的圈层,并说出甲图所示区域地壳厚度大致分布规律。
(2)指出乙图中地震波A、B的名称,并说明其判断依据。
(3)简述地震波经过F界面时发生的变化,并说出F面以上E的物质状态。
2024-06-09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一)地理试卷(中图版)
6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大气是由干洁空气、固体杂质和水汽等组成的混合物,人类活动会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臭氧层是指大气层臭氧浓度最高的区域。研究表明,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增加2%

材料二下图为“大气中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图”。

(1)请列举出2项影响大气中固体杂质组分的人类活动。
(2)指出臭氧层在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位置及其作用。
(3)说出臭氧层所在的大气分层的气温特点并简析主要原因。
2024-06-09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一)地理试卷(中图版)
7 . 阅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在太阳系中并不突出。但又由于地球是宇宙中目前已知的唯一有生物特别是存在着高级智慧生物的天体,因此,她也是宇宙中一颗十分独特的行星。

材料二下图为“太阳系模式图”,表为“太阳系八大行星物理性质比较表”。

太阳系八大行星物理性质比较

太阳系成员距日远近(地球=1质量(地球=1体积(地球=1半径(地球=1
水星0.390.060.060.38
金星0.720.820.860.95
地球1111
火星1.520.110.150.53
木星5.20317.831321.3311.21
土星9.5895.16763.599.45
天王星19.20.14.5463.084.01
海王星30.0517.1557.743.88
(1)结合图文材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2)结合图文材料,简述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有利条件。
2024-06-09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一)地理试卷(中图版)
8 . 为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某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阅读图文资料,帮助该同学完成探究任务。

活动一:文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在文献检索中,该同学发现古人对太阳的观测和记录。如《汉书·五行志》中记载:公元前28年“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活动二:查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太阳活动预报中心发布的太阳活动综述信息。

(1)活动一:文中记载的“黑气”是指____,发生在太阳的____,因其所处位置温度较低而呈暗黑色。
(2)活动二:2020年太阳活动很弱,________影响地球不明显,地球磁场没有出现“____”现象。
(3)提建议:哪些部门应加强对太阳活动的研究和预报?
2024-06-0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地理试卷
9 . 结合材料,探究以下问题

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甲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宜居带是指一颗恒星周围适宜生命存在的理想区域,乙图阴影区域为太阳系的宜居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轨道倾角和偏心率最大的行星是____,根据曲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________
(2)位于太阳系宜居带的行星有________,图中宜居带理想区域确定的主要依据是____
(3)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括地球的是(     
A.银河系B.河外星系C.太阳系D.地月系
2024-06-09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三新”改革联盟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二)地理试卷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成渝城市群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是引领西部地区加快发展、提升内陆开放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近几年,来自成渝地区的流动人口明显下降。图示意2019年重庆、成都和上海的产业结构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简述成渝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
(2)据相关统计,近几年成渝地区流入上海的人口明显下降,结合材料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说明上海城镇化水平状况,并分析产业结构对其城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
2024-06-07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