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87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锆是一种战略性稀有重金属。锆资源集中分布在澳大利亚和非洲,绝大多数由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三大供应商开发,消费集中在中国、欧洲和北美。莫桑比克锆砂矿资源丰富,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纪(古生代寒武纪以前的时期)火成岩。含锆重砂矿物多在海岸带低潮线附近富集,13月在高潮线以上也有大量沉积。“一带一路”背景下,某中资企业与莫桑比克合作开发锆砂矿。下图示意采矿区及所在区域。

(1)甲、乙、丙、丁四地中,哪一处最有可能是该采矿区成矿物质的来源地,并说明理由。
(2)含锆重砂矿物1~3月在高潮线以上有大量沉积,请作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简述我国锆资源供应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今日更新 | 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广西柳州高级中学高三1月热身考(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灵神星是一颗位于小行星带距地球36亿公里金属小行星,稀有金属储量丰富。20231013日“灵神星”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开启对该小行星的探测旅程。下图示意太阳系八大行星位置和公转方向。表示意八大行星轨道倾角大小。

行星序号
轨道倾角7°3.4°0°1.9°
行星序号
轨道倾角1.3°2.5°0.8°1.8°

(1)灵神星位于图的________之间(填序号)。
(2)据图和表,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轨道具有________等特征。
(3)上图中③行星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请说出该行星存在生命的主要条件。
昨日更新 | 30次组卷 | 2卷引用:练——专题02-1 地球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024高三上·贵州·专题练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下图),逐步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临港新城(L)是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中国新闻网对此报道:脚下是陶瓷废料制成的再生地砖,蓝色透水沥青路旁边草木葱茏。海风徐徐,树影婆娑,高达50%的森林覆盖率让临港不仅空气清新,而且较别处更多了几分清凉。围绕滴水湖,已经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

(1)归纳阶段I到Ⅲ上海郊区功能区演变的特点。
(2)说明阶段Ⅲ各要素流动对上海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的角度,评价上海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家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2024高三上·贵州·专题练习
4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简要列举陆源有机碳进入北冰洋的途径。
(2)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3)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昨日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地理-2025届新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贵州专用)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沉积地层从沉积方式上分为陆相沉积和海相沉积。陆相沉积指陆地环境下的沉积,沉积物以碎屑岩(砂岩、砾岩)和粘土岩居多。海相沉积指在海洋环境下,经海洋动力过程产生的一系列沉积,沉积物有来自陆上的碎屑物、海洋生物骨骼和残骸等。古海岸线主要指过去的海陆交界线,大多指第四纪时期残留的海岸线,其遗迹一般以贝壳堤及其他海相沉积物为标志。由于受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影响,古海岸线处于陆地的不同高度或海底的不同深度。图为我国渤海湾西南侧古海岸线的空间分布图,近10万以来渤海湾地区的地壳运动对海岸线变动影响较小。甲位于现代海岸线上,丙位于黄河口。

(1)从沉积物粒径和分选性,比较海相沉积与陆相沉积的差异。
(2)据图比较Ⅰ、Ⅱ、Ⅲ三个时期全球气温情况,说明判断依据。
(3)在乙处的垂直地层剖面中,由地面向下只能发现Ⅱ时期的海相沉积地层。试说明原因。
(4)与甲相比,丙至古海岸线的距离较远。阐述原因。
昨日更新 | 71次组卷 | 7卷引用:2024届陕西省西安中学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一)文综试题-高中地理
6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由断层陷落形成,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距今20-200万年前,气候温和多雨,青海湖是黄河水系中的一大淡水湖泊,通过倒淌河与黄河相连,至13万年前,在新构造运动下,湖泊东部的日月山等山脉迅速上升隆起,水系重组,青海湖演变成了闭塞的内陆咸水湖。后期,尕海、耳海等多个子湖与青海湖分离。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对水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内陆湖泊对气候变化反应敏感,是气候变化的指示器。近年青海湖面积不断增大,2018年创近44年来最大值。下图为青海湖地理位置示意图。

(1)日月山的隆起导致青海湖的气候特征和水系特征发生变化,据此分析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内陆咸水湖的原因。
(2)从青海湖分离后的耳海湖水由咸转淡,分析其演变过程。
(3)青海湖近年来面积变大,用内流湖水平衡的原理推测青海湖流域气候的变化及原因。
7日内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峨眉市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暨押题文综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996年中国科学院铺沙综合科考队对南海诸岛的考察发现,在某些珊瑚岛上几乎不存在地表水资源,但地表以下珊瑚砂层和石灰岩顶部(裂隙、溶洞发育)的地层中,发育一种浮在地层内渗海水之上,呈现透镜状的地下淡水体,即“淡水透镜体”(下图)。

(1)分析图中珊瑚岛上砂下岩地质结构的形成过程。
(2)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南海珊瑚岛地表水缺乏的原因。
(3)简述南海诸岛淡水透镜体的开发对国家安全的积极影响。
7日内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高考仿真模拟(一)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变暖的今天,北极正上演着“放大器”的戏法,其变化往往是全球平均水平的数倍。升温促使北极地区水汽含量增加,并带来降水增多,水循环过程深受影响。育空河是北极地区的主要河流之一,该河流域96%被冻土覆盖,冬季降水常以积雪形式存在。观测数据表明,育空河流域多年冻土退化深度与降雨量显著相关,降雨量每增加1厘米,多年冻土退化深度增加约0.7厘米。这些变化,使流域径流过程变化显著。1980~2019年,育空河年均径流量呈增加趋势,且冬季增幅最大,达16%。如图示意育空河流域径流过程变化的主要途径。

(1)说明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流域不同冻土层的变化特点。
(2)简述全球变暖背景下育空河径流量增加的途径。
(3)分析1980~2019年育空河径流量冬季增幅最大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65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湖北省高考地理真题
9 .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的最南端,面积约48700km2,西部和南部为安第斯山余脉,海拔1500~2000米(安第斯山平均海拔3660米),多落叶阔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现代冰川发育,雪线高度仅500~800米。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海拔180~600米,分布着温带草原和荒漠。下图为火地岛山脉分布图。

(1)推测火地岛岛屿及其地形特征的形成过程。
(2)分析火地岛西部和南部山地雪线较低的主要原因。
(3)阐释火地岛植被分布与岛屿自然环境的关系。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10 . 锢囚锋是由冷锋追上暖锋或由两支冷锋迎面相遇,将锋前的暖气团抬离地面,禁锢在高空形成的一种特殊锋面。2017年2月20~22日青海地区经历来自新疆北部地区的一次强冷空气过程,该冷空气受祁连山脉的影响分为东西两路,两路冷空气在青海湖附近形成青海湖锢囚锋。下图为21日20时青海湖锢囚锋位置图。

(1)据图并从地形角度分别分析,造成此时青海湖锢囚锋东西两路冷空气势力强弱差异的原因。
(2)描述青海湖锢囚锋形成的过程。
(3)简述本次锢囚锋对青海湖周围牧业的危害。
7日内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学业水平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