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5060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今日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融湖塘是指由突发森林火灾、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引起的多年冻土融化深度增大,地面随之下沉后形成热融洼地,积水形成的湖塘。目前热融湖塘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等技术监测分析。研究发现,热融湖塘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周期性,不会持续向下或水平扩张,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发育过程。

(1)推测可能诱发热融湖塘形成的气候因素。
(2)分析热融湖塘形成后引起湖塘继续扩张的主要原因。
(3)推测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有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
(4)指出遥感技术在热融湖塘研究中的应用。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蚀地貌主要有刃脊、角峰和冰斗三种。冰斗由冰斗壁、盆底、冰斗出口处的冰坎组成。冰斗是三面峭壁的圈椅状洼地,在下方有一短小的冰川舌流出,成为冰川谷的源头,如图所示。在气候长期稳定的条件下,冰斗底部高度与其形成时期当地的雪线(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的界线)高度基本相当。图中I、Ⅱ、Ⅲ冰斗形成于第四纪冰期的不同阶段,其形成期该山区气候整体呈变暖趋势。

(1)简述雪线附近冰斗的发育过程。
(2)判断该山区I、Ⅱ、Ⅲ冰斗形成由早到晚的顺序,并分析其理由。
2024-05-10更新 | 1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黄河源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多年冻土广市,形成永冻层。永冻层之上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活动层中地下水水量、水位受冻土冻融作用影响明显。下图为黄河源区冻土剖面示意图。

材料二:有研究表明:1960—1980年,黄河源区多年冻土处于稳定阶段;1981年至今,多年冻土处于退化阶段,且活动层中地下水水位呈下降趋势。2001年,黄河源水电站开始运行。下图为黄河源区降水量和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图。

(1)在黄河源区的部分冻土分布区,夏季强烈的冻融作用往往使表土形成海绵状多孔层,试解释其形成过程。
(2)研究发现,近年来黄河源区活动层中地下水位下降和冻土退化密切相关,请推测其关联性。
(3)2001—2020年黄河源区的丰水期降水量明显增加,但河流径流量年内变化仍较为平缓。关于河流径流量的年内变化,有学者认为,水电站的影响明显大于冻土退化。请推测其判断依据。
2024-05-10更新 | 40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怀化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024高三下·全国·专题练习
综合题 | 较易(0.8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昆仑山地区岩浆岩含钾较高,其北部察尔汗盐湖有丰富的钾、镁等资源。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钾盐、钾肥生产基地,该基地通过对盐湖卤水自然蒸发析盐的选矿方法来进行钾盐生产。近年来随着钾肥产量的逐年攀升,钾资源尤其是高品位钾资源卤水矿已被逐渐开发殆尽。

材料二:左图为察尔汗及周边地区略图。

指出格尔木河乙至甲河段含钾量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该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
2024-04-16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题型07 地理过程类(4类解题技巧)-【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专用)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距今约4.2~1.3ma(ma:百万年)的地质时期内,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水系段发生了水系重组事件,从而奠定了现代长江水系的基本格局。图为该时期内三个时段(a→b→c)的水系演替过程。研究表明,该时期内,青藏高原东缘季风及降水强度呈减弱趋势,地壳升降运动也相对平稳,而古昔格达湖的出现和消失主导了该区域的水系重组。

(1)分析河流在PQ段形成两处近直角转弯的原因。
(2)随着古湖泊的消失,古雅砻江在下游段M处发生河道变迁。分析其原因。
2024-06-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教学研究中心高考仿真模拟(一)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碳酸钙是石灰岩未固结前的形态,呈白色,且碳酸钙越纯,颜色越白。英国多佛尔海峡沿岸因发育大规模洁白的崖壁而闻名,其碳酸钙沉积形成于温暖的白垩纪。

(1)从内、外力作用角度,说明英国多佛尔白崖的形成过程。
(2)预测多佛尔海峡白崖崖壁的变化趋势。
2024-06-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坐落于瓦里关山顶46°17'N,160°54'E,海拔3816m,是世界气象组织在全球大气观测计划在欧亚大陆唯一的内陆站,其观测资料代表较大尺度(一般为数千千米)大气不直接受人为污染影响且混合均匀之后的平均状况。N2O是大气中第三重要的长寿命温室气体,大气中的排放源包括自然排放源和人为排放源。自然排放源主要来自土壤、沉积物和水体中的微生物作用过程产生的N2O。人为排放源主要来自氮肥施用和牧场粪便产生的农业排放,以及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工业排放等。人类活动是N2O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2001~2018年,瓦里关大气本底浓度增长趋势与全球变化趋势一致,增长率的增加趋势主要与排放源的增加有关。图示意瓦里关站及其周边地区。



(1)说明瓦里关站作为全球大气本底站选址的科学性。
(2)指出瓦里关站周边地区N2O排放源的总体特征。
(3)推测导致瓦里关大气本底N2O浓度呈增加趋势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德国、西班牙和丹麦是欧洲主要生猪养殖和猪肉出口国,养殖技术居世界前列,其养殖饲料由农作物加工而成。2018年德国转变传统猪粪处理方式(贮存池堆肥,腐熟6~9个月还田),推出发酵床技术,在猪舍铺撒干草及添加催化剂,促使粪污在猪舍直接分解后还田。2020年,非洲猪瘟在德国蔓延,其养猪业受巨大冲击。下图为欧洲局部简图及2017~2020年上述三国猪肉出口值柱形统计图(单位:10亿欧元)。

材料二:世界气象组织建议日最高气温超过32°℃,且持续3天以上的天气过程为高温热浪。2017年以来,欧洲乃至全球频繁遭受热浪袭击。下表为德国汉诺威2022717~23日天气统计资料。

日期17181920212223
最高温25313738343133
最低温9141822181620
阴晴状况多云多云
风向西北西南东南西南西南西西北
风力1223321
(1)2022年7月17日~23日期间,汉诺威发生热浪的时段是____,描述热浪时段的天气特征____
(2)说明德国生猪养殖中可能遭遇来自热浪的挑战。
(3)2017~2020年德国猪肉年出口值的变化趋势是____,分析其变化的原因____
(4)与传统粪污处理方式相比,简述德国推行发酵床技术的积极影响。
2024-05-2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诸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崖丹霞是一种独特的丹霞地貌,以弧形环崖为特色,四川马边是我国环崖丹霞的典型分布区之一。古地质时期,四川马边发育了坚硬的砂岩和松软的页岩,后经内、外力作用,区域地貌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形成环崖丹霞,具有环崖、顶平、壁陡、麓缓的特征。图示意四川马边环崖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

(1)据图简述环崖丹霞前期和中期流水侵蚀作用的差异及原因。
(2)从河流两岸岩性和地质构造差异的角度,分析环崖丹霞发育后期河流定向侧蚀的原因。
(3)参照地表喀斯特地貌景观的演变过程,推测该地环崖丹霞的演化趋势。
2024-03-15更新 | 137次组卷 | 2卷引用: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收心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