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福建省某森林公园现已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假定游客一日的活动类型相同。已知各个地点人均碳排放=日人均碳排放总量×游客密度×不同时段游客占比,日人均碳排放总量为各项活动人均排放之和。

小红拟选择餐饮、运动休闲、购物娱乐、一日游客总量,当日不同时段游客进出量,人口迁移量等指标,使用人口迁移量算游客占比。小红欲研究一天中人均碳排放,现他选取了如下指标:各个地点各个活动的日碳排放量数据(数据来自中科院),一天中的公园游客总数,不同时段公园的进出人数,人口迁移量。小红想把人口迁移量作为不同时间段游客占比的指标。

请指出小红选择不正确的指标,并且你认为还能增加哪些指标?请分别说明理由。
7日内更新 | 32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环境演变可从地质构造、沉积特征、化石类型和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距今约150万年,澳大利亚东南部存在古大湖,墨累河流经此湖并于P处溢出入海。此后,气候干湿交替,该湖逐渐变成内陆咸水湖。甲、乙两处水下沉积速率一致且无间断,沉积地层中含有古生物化石。黏土层形成于深淡水湖环境,石灰岩层形成于浅咸水湖环境。石灰岩层顶部海拔指示相应地点当时的湖面高度。

   

(1)根据沉积地层特征,分别说明古大湖区域干旱化和甲处先于乙处露出湖面的依据。
(2)墨累河曾因P处海拔较高而无法入海,后又经P处重新入海。推测使墨累河重新入海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3)研究表明,p处北侧附近未遭受过海水入侵,如果不考虑构造因素,若为科考队员,你在野外可以寻找哪些方面的证据并论证该观点(列举两方面)。
2023-07-04更新 | 625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开启了郊区城镇化进程(下图),逐步在郊区规划建设了许多功能区,促进各类要素在此集聚。2001年后,上海在郊区建设新城,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布局大型购物中心,逐步实现产城融合。

临港新城 (L)是上海产城融合的典范,中国新闻网对此报道:“脚下是陶瓷废料制成的再生地砖,蓝色透水沥青路旁边草木葱茏。海风徐徐,树影婆娑,高达50%的森林覆盖率让临港不仅空气清新,而且较别处更多了几分清凉。围绕滴水湖,已经形成了功能各异的城市环带。

(1)归纳阶段I到Ⅲ上海郊区功能区演变的特点。
(2)说明阶段Ⅲ各要素流动对上海人口流向郊区的拉力作用。
(3)从集聚效应的角度,评价上海郊区大型购物中心对入驻商家的影响。
(4)说明临港新城是如何实现自然环境调节功能的。
2023-07-04更新 | 7043次组卷 | 27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森林枯落物能吸收雨水,涵养水源。通常采用浸泡法和模拟降雨法两种方法测算枯落物吸水量。前者适用于满足枯落物长时间浸泡和含水量饱和的环境;后者模拟当地降雨特点,将水降到枯落物后测算。福建某研学小组在当地考察时发现B处枯落物层比A处厚(下图)。为更准确测算冬季A处枯落物的实际吸水量,该小组选择模拟降雨法。

分析浸泡法不适用于准确测算冬季A处枯落物实际吸水量的自然原因。
2023-07-04更新 | 3173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我国某区域(上图),森林、村寨、鱼塘和梯田等构成了动人的美景,其中鱼塘兼具为梯田储水的功能。该区域甲地的传统村寨食物自给自足;海拔越高,水稻和鱼的产量越低;鱼可弥补粮食不足。甲地森林茂密,保护较好;乙地植被矮小稀疏。2019年发生极端干旱事件时,甲地的干旱程度低于乙地,然而地表温度上升幅度大于乙地。下图示意该极端干旱事件对地表环境要素的影响。

   

   

(1)甲地的村寨中,海拔最低的村寨鱼塘总面积最小,合理解释此现象。
(2)与甲地相比,分析2019年乙地地表温度上升幅度较小的原因。
(3)从甲地植被覆盖率的角度提出措施,并选择右图中任一与之关联的要素,说明该措施对缓解旱情的作用。
2023-04-19更新 | 295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网络收集版)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提高贵州省高原峡谷喀斯特地貌区多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某科研团队设计了一种新型太阳能热水器(下图),新增了带有出水孔的反射镜面面板、雨水接水板和集水管等。

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结合新型太阳能热水器的新增设计,分析其如何提升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2022-12-03更新 | 269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网络收集版)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珊瑚藻主要生长在温暖石质海岸潮间带(高潮水位和低潮水位之间的地带),且海浪作用相对较弱的环境,其所在位置代表生长时期的海平面。北大西洋东部的某岛屿(左图)目前不存在珊瑚藻,但存在珊瑚藻化石。该岛甲、乙两地出露于海平面之上的地层剖面(右图)中,砂岩层含有海洋生物化石,乙地珊瑚藻化石层水平连续性比甲地好。

(1)简述该岛风向的季节变化特点。
(2)从位置和地层特征的角度,判断甲、乙两地海浪作用相对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推测该岛从珊瑚藻时期到砂岩时期,再到现阶段的海平面升降。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气候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地壳运动决定的;也有人认为,如果不考虑地壳运动等因素,海平面的升降是由气候变化决定的。请选择其中一个观点,对你的推测给予合理解释。
(4)该岛海洋生物化石独特,简述发展旅游中保护化石可采取的措施。
2022-12-03更新 | 4519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2年福建省高考地理真题(网络收集版)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口地貌的演变与海平面、河流输沙量等密切相关。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但由于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约120米;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当今约10亿吨);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当今恒河河口(下图)原为下切河谷,2万年以来经历了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的演变。

(1)分析当今恒河河口地貌由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演变的原因。
(2)推测1.1万年以来恒河流域西南季风强弱的变化趋势,并说明理由。
(3)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萎缩,分析该预测成立的条件。
2021-11-11更新 | 9395次组卷 | 37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
2021·福建·高考真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
2021-11-11更新 | 5642次组卷 | 30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
2021·福建·高考真题
真题 名校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厘清鱼类洄游规律,对渔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

分析丁海域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有利条件。画出3月初小黄鱼从丁越冬场出发,经过甲、乙、丙三个产卵场的洄游线路,并解释小黄鱼沿该线路产卵洄游的现象。
2021-11-11更新 | 3081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