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9 道试题
1 .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铃薯生长的适宜温度是16~18℃,土壤疏松透气。图8中马铃薯产区采用机械化作业,比人工犁地深,更有利于马铃薯生长。该地普遍采用薄膜多层覆植马铃薯,比露地种植提前45天左右。春马铃薯2月底播种,4月底至5月初收获,接着播种玉米,玉米地再套种秋马铃薯。市场上马铃薯供应的淡季是4月~8月。


(1)根据材料一,回答下面三个小题:
①当地的耕作制度是?
②结合材料一说明机械化耕作对马铃薯种植的有利影响;
③读图7分析多层薄膜覆盖种植马铃薯的好处。
材料二南四湖是南水北调的输水干线,为确保其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通向湖泊的排污口全部关闭。截污导流是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达标排放的中水分别导向洼地、新修水库,确保被拦截的中水、地表径流等在输水期间不进入调水干线。(中水是污水经处理设施净化后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除了不能饮用外,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水价比自来水便宜。)

(2)根据上述图文材料,说明截污导流工程所起的主要作用。
(3)图中山地滑坡、泥石流灾害时有发生,为此,人们需具备防灾和治理的基本知识。简要说明山沟泥石流发生时有什么前兆,并且工业、农业、生活污水坑塘污水处理厂中水水库绿化冲洗灌溉排污关闭口,说明治理泥石流沟的措施。
2021-09-06更新 | 16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6 意义影响类综合题-【抓重点·破难点】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2 . 地理环境各要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助于我们去探寻和揭示大自然的无穷奥秘。读“某区域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简述该地区地貌形成过程中内、外力作用的具体表现。
(2)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从流量大小、有无汛期、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等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3)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安地处陕西肥沃的关中平原中部,古称长安,是十三朝古都,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山水相连,素有“八水绕长安”的美称。

材料二:地裂缝是地表岩石、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裂缝的地质现象。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城市进一步发展扩张,西安主城区先后出现了14条带状分布的地裂缝,其分布之广泛,危害之巨大,在国内外城市建设中实属罕见。

材料三:关中平原自古灌溉农业发达,盛产小麦、棉花等,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图为关中平原位置图及当地冬小麦冬灌(冬季往田里灌水)图。



(1)从自然地理环境角度,分析古长安被众多朝代选为都城的原因。
(2)推测造成西安地裂缝的原因。
(3)分析对冬小麦适时进行冬灌的好处。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扶持宁夏发展,精准扶贫,福建以当地闽宁镇(图1)为示范点,成功在沙漠戈壁推广种植巨菌草,并利用巨菌草饲养畜禽、培育菌(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图2)。目前,闽宁镇大棚菌(菇)生产已初具规模,特别是在夏季南方因高温高湿菌(菇)产量下降时,销量喜人。巨菌草原产于北非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多年生禾本科植物,根系发达,生长快速,植株高大;温带地区栽培多不抽穗结籽,种籽发芽率仅千分之二;低于0 ℃时需采取保护措施;栽种一年,可连续收割10年以上。



(1)与福建相比,分析宁夏发展菌(菇)生产有利的温度、湿度条件。
(2)传统菌(菇)生产需要消耗大量杂木屑用作栽培原料。从成本角度分析闽宁镇利用干草屑代替杂木屑生产菌(菇)的好处。
(3)说明在闽宁镇发展菌草生态农业中巨菌草产生的有益作用。
(4)有观点认为在闽宁镇推广巨菌草会造成生物入侵危害,请从自然条件角度说出反驳的理由。
2018-03-14更新 | 540次组卷 | 8卷引用:考点34 中国地理【技能专题与核心素养】-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小题多维练(全国通用)
5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爨(cuàn)底下村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曾是连接边关的军事要塞,也是通往晋、陕等地的交通要道。村落依山而建,高低错落,村落内保留有大量明清时期传统民居,2012年入选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下图为“爨底下村景观图”。



(1)爨底下古村落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有____________等。
(2)爨底下村依山而建,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前低地,这样布局的好处是______。(双项选择题)
A.村落依山而建,不易发生地质灾害
B.村落地势较高,不易遭受洪水侵袭
C.农田地势低平,利于耕作
D.山势高低起伏,便于建设

(3)爨底下村一直遵守“山上不砍柴、不挖土”的村规,这种做法的好处有________________等,这体现了村民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是________

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人数增多,当地接待压力和环境压力增加。


(4)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有人提议:将所有村民全部迁出,由旅游部门统一管理发展旅游业。你是否赞同这种做法,并说明理由。
2024-01-09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合格考地理试题(第二次)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或者分散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云南省某年滑坡灾害频次分布图(单位:次)。



(1)分析云南省滑坡灾害多发区形成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滑坡的危害。
(3)为应对滑坡灾害,说明当地可以采取的主要防灾减灾措施。
2023-02-0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6月16日新疆和若铁路开通运营,意味着长达2712公里环塔克拉玛干沙漠铁路环线形成。它的开通运营不仅畅通沿线地区人流物流,还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防止沙害对施工的影响,践行“治沙先行”的建设理念,目前,该铁路沿线的绿色长廊已成为防风治沙的天然屏障,共修建草方格近5000万平方米,种植梭梭、红柳等灌木和乔木近1300万株。

材料二:图1为新疆部分区域略图,图2为和若铁路沿线治沙工程景观图。



(1)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地貌,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随地势降低堆积物颗粒变____(粗/细)。
(2)和若铁路遭受风沙危害较大的季节是冬季和____季,铁路沿线修建草方格沙障可以降低风速,减少风力____(侵蚀/堆积)作用,从而达到____的目的。
(3)简述和若铁路开通运营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2022-09-05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地理试题
8 . 七宝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们通过学习、研讨,对地球的宇宙环境、演化过程以及大气的组成有了初步了解,结合他们的学习成果展示,回答下列问题。

成果1:地球的宇宙环境

某位同学这样记录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日地距离约38.4万千米,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太阳辐射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地壳运动等的主要动力。太阳活动增强时,会干扰无线电长波通信。煤、铁等矿物,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非可再生、较廉价、无污染的特性。

(1)请你挑出该同学描述中的四处笔误,按示例格式抄写错误原文并改正。
【示例】错误1原文:行星改正:恒星
____
____
____
____

成果2:地球的演化过程

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其演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不同地质年代的古地理环境不同,主要生命存在形式的特点也不同。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地球生命演化和大气中O₂含量变化示意图。

(2)化石和地层具有紧密的联系,主要体现在(     
A.越新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
B.不同时代的地层一定具有相同的化石
C.地层及所含化石有助于研究古地理环境
D.地层由老到新所含化石是陆生到水生生物的更替
(3)科学家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是____,请例举1种甲所示地质年代的典型生物____,该时期是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尝试推测当时的环境特点____;读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特点是由________;由________(选填:A.简单B.低级C.复杂D.高级)。

成果3:大气组成和垂直分层

气象社成员借助手持式大气质量监测设备进行雾霾(主要成分是PM2.5)监测,发现校园内的PM2.5浓度在冬春季有迅速上升的趋势,在逆温(对流层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上升的现象)条件下雾霾污染进一步加重。

(4)雾霾污染主要发生在大气垂直分层中____层,列举一个雾霾天气对人类可能造成的危害____
(5)雾霾污染会导致(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反射增强C.地面辐射增强D.大气逃逸增强
(6)进一步分析逆温条件下雾霾污染加重的原因。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安市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利用暑假开展了“重走丝绸之路,感受地理之美”的野外研学旅行。他们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乘坐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从西安到乌鲁木齐,开展了为期10天的研学活动。

材料二:研学旅行路线及沿途景观图



(1)第一天:相约钟楼,启程出发
西安市几何中心是钟楼,没有形成建筑物高大稠密的CBD,主要受____因素影响;外观上看,钟楼采用了木梁架结构,具有我国古代建筑特有的____和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
(2)第二天——第三天:乘火车之旅,看窗外风景
一路上,同学们在窗外看到了黄土的沟壑,也看到黄土披上了新绿。火车驶过麦田,穿过山洞,终于驶入了位于黄河河谷的兰州,同学们却发现火车在兰州市区足足行驶了30分钟才到达高铁兰州西站,不禁感慨:“这可真是一个狭长的城市啊!”
黄土高原的沟壑形成外力作用是____,兰州城市形态狭长,主要受制于当地的____条件。
(3)第四天——第六天:看大漠风情,赏人地协调
来到了敦煌莫高窟,同学们不仅仅欣赏到了壁画和彩塑,还体验了崖顶风沙危害防治体系的成果,更在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领略了恢弘壮美的地质奇观。
当地通过砾石铺压、高立式沙障和麦草方格等措施,起到了很好的____作用,将风沙对莫高窟的危害程度降到最低。地质公园中的垄岗状、塔柱状雅丹体主要受____作用形成。
(4)第八天:尝美食,品甘泉
来到吐鲁番,同学们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不仅尝到了最甜的葡萄,喝到了甘甜的坎儿井水,更是真真切切体会了“围着火炉吃西瓜”。
吐鲁番的葡萄格外甜、“围着火炉吃西瓜”均说明了当地气候有____的特点。葡萄的灌溉水源是当地人们利用“坎儿井”自天山引来的冰雪融水。坎儿井大量采用地下暗渠输水是为了____
2022-07-23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环节所组成的水循环是____循环。
(2)环节②表示____,下列地理现象中具有环节②作用的是____(单项选择题)。
A.青藏高原冰雪融水B.热带雨林植物蒸腾作用
C.我国夏季风的东南风D.长江水奔流入海
(3)中央电视台热播剧《红旗渠》,表示从山西漳河引水到河南林县,历经十年修建的调水工程。红旗渠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____(填写序号)。
(4)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在于____(双项选择题)。
A.使地表的水体呈现气、液、固三态变化B.使地球表面水资源均匀分布
C.塑造地表形态D.调节全球水热平衡
(5)火山、地震成灾的主要危害有____(双项选择题)。
A.破坏建筑,造成人员财产损失B.山洪暴发,危及人员财产安全
C.改变地表,阻断交通D.狂风暴雨,造成城市内涝
(6)列举两个地震发生时有效的避灾方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